花飞凤
(大化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西 大化 5308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当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常见病,需要加强此病研究,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本文着重阐述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选择从2018 年6 月—到2019 年6 月于大化县人民医院中进行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 例患者,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选择从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于大化县人民医院中进行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 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指南。排除合并有心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患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 组与B 组各49 例,A 组男性27 例,女性22 例,年纪最小45 岁,最大82 岁;B 组男性28 例,女性21 例,年纪最小46 岁,最大83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B 组给予药物溶栓治疗,发病低于12 小时,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将1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和149 万单位尿激酶融合到一起,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30 分钟左右。
A 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低于12 小时,在手术之前给予患者300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之后冠脉造影,对于管腔小于75.0%的梗死有关动脉实施支架置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包含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心力衰竭、死亡、心肌梗死、再发胸痛。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A 组与B 组的心功能指标差距不大(P >0.05)。通过两周治疗后,A 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s,分)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s,分)
组别 例数 LVESD(AA) LVEF(%) LVEDD(A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49 49.12±6.54 46.12±4.54 0.52±0.06 0.81±0.09 64.12±6.62 49.52±4.34 B 组 49 49.75±6.12 48.12±5.54 0.52±0.04 0.62±0.05 64.52±6.34 57.52±4.56 P 0.482 0.000 0.564 0.000 0.368 0.000
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B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9%,前者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 <0.012),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让其心肌部分发生急性坏死,常伴有心律失常,致使患者心源性猝死、心功能不全等现象发生。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因为冠动脉斑块破裂产生血栓,阻碍血流,让心肌细胞持续缺血造成坏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再灌注治疗是当前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而再灌注治疗分为很多种,其中应用优势相对较明显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能够改善患者心肌血液供应问题,早期患者恢复心肌功能,减少不良事件。而溶栓治疗无法确保患者安全,经溶栓治疗以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患者完全再通,而此部分患者内有将近百分之十的患者人会再次梗塞,再次梗塞以后治疗难度会变大,致使患者出现失语等后遗症。为此,综合来看介入治疗优势更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距不大。通过两周治疗后,A 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 组,有统计学意义。A 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 组,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再灌注治疗临床效果更突出,一方面能够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