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王奎 王鹏
(五家渠市第六师医院重症医学科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危重症患者通常发病急、病情严重、变化快,且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多需要采用机械呼吸支持,加之常规治疗中大量使用脱水剂、抗生素等,很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预后[1]。且由于危重症患者多发于老年人群,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能力较弱,发生危重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由于危重症患者毛细血管屏障、支气管屏障、组织包裹、肺泡等发生变化,外加肺部感染多为混合菌,故常规抗生素很难达到局部药效浓度,治疗效果不佳[2]。本文就床旁支气管灌洗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加以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4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66.23±3.79 岁。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65.56±3.91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 >0.05)。
两组患者均进行纠正酸碱紊乱、平衡水电解质,支气管扩张、祛痰、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口腔护理、床边吸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支气管灌洗辅助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先给予患者5min 纯氧机械通气后进行气管插管。之后行2% 2ml 利多卡因麻醉,待麻醉充分后,采用支气管镜在床边进行吸痰,边插边吸。若痰液不容易吸出,采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洗液,将温度加至37℃进行灌洗。10 ~20ml/次,冲洗后负压吸出,注意灌洗量不宜超过100ml。灌洗过程严密监测患者心率或血氧饱和度(SaO2),若心率>150 次/min、SaO2≤80%需立即停止灌洗,并给予纯氧机械通气。
分别在灌洗前、后抽取肝素抗凝动脉血2ml,密封,不能接触空气,利用血气分析仪对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血乳酸(Lac)、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测定。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灌洗前,两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灌洗后,观察组PaO2、OI、SaO2指标相比对照组提高,Lac 指标相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灌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表 两组患者灌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灌洗前相比,aP <0.05
时间 组别 n PaO2(mmHg) Lac(mmol/L) OI(mmHg) SaO2(%)灌洗前 观察组 42 53.08±6.68 2.76±0.84 200.87±22.79 79.96±9.45对照组 42 53.17±6.42 2.89±0.67 200.47±23.35 80.25±9.23 t 0.063 0.784 0.079 0.142 P 0.950 0.435 0.937 0.887灌洗后 观察组 42 73.66±4.49a 1.47±0.43a 308.04±30.12a 95.58±11.76a对照组 42 68.48±4.07a 1.96±0.51a 279.14±28.67a 90.17±9.15a t 5.540 4.760 4.504 2.353 P 0.000 0.000 0.000 0.021
由于危重症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导致肺内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咳痰无力等引起严重的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症状[3]。临床传统处理措施是用鼻腔导管或口腔吸痰,仅可清除鼻咽部的痰液,还会刺激到气管黏膜,诱发咳嗽反射,造成鼻咽部、气管壁出血损伤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患者还可能因无法改善症状最终切开气管。
床旁支气管灌洗可通过支气管镜直视气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解决吸痰管吸痰的盲目性问题,避免切开气管。此外,支气管镜洗可达到支气管下段,彻底清除肺泡或细支气管内分泌物,解除气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此外,该技术还可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的几率,尤其当患者出现急性痰液阻塞窒息时,床旁支气管灌洗可及时通过支气管镜迅速吸出气道黏痰,解除呼吸梗塞。血气指标可直接反映出患者的肺换气功能,临床常用于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本结果显示,观察组PaO2、OI、SaO2 指标相比对照组较高,Lac 指标相比对照组较低,说明床旁支气管灌洗可促进血气循环,纠正低氧血症,从而改善肺功能。常规的吸痰方式对于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基本不易排出,从而导致大量的痰液积聚在气道内造成阻塞,增加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风险,而床旁支气管灌洗可直视气道并达到支气管下段进行深度痰液的清除,这样不仅清除了感染源,还可促进患者呼吸通畅,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床旁支气管灌洗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