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术治疗小肝癌效果比较

2020-06-23 04:07张志勇浦海芹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生存率

张志勇 浦海芹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肝癌是近年来临床中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传统治疗方案多采取外科手术切除,可取得较优的远期疗效,然而缺陷是创伤性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皮射频消融技术的出现,也为肝癌患者的微创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1]。本文将着重分析小肝癌患者治疗中采用手术切除术或者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的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0 月我院74 例小肝癌病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经皮射频消融组,37 例):男28例,女9 例;年龄47 ~78 岁,均值(68.2±0.4)岁。对照组(手术切除组,37例):男29例,女8例;年龄46~67岁,均值(67.6±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方案治疗,术前需严格禁食禁水,术中为平卧位,于B 超辅助下确定穿刺点并标记,5%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于B 超辅助下利用电极针顺患者肿瘤最大直径进针,对于肿瘤直径不足3.0cm者,射频治疗时间为15分钟,肿瘤病灶直径>3.0cm 者首次射频时间为15 分钟,之后各个区域反复进行消融治疗15 分钟,每个区域的消融治疗次数≤3 次。同期对照组则改为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术中为平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后全麻,在右肋缘下做一9.0cm左右的弧形切口,明确肿瘤部位,对于十二指肠韧带胆管和血管进行解剖分离,结合患者肿瘤部位确定实施肝段切除或者实施肝叶切除,对于肿瘤进行切除后,充分冲洗创面并严格止血,放置引流管并逐层关腹。

1.3 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情况,包括脓肿、腹腔出血、邻近器官损伤、胆管损伤以及肝功能损伤等;(2)两组术后均进行随访,统计患者术后1 年和3 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0%,对照组24.32%,且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随访结果比较

两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生存率结果比较[n(%)]

3.讨论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射频消融,是通过在B 超的辅助下经皮穿刺并进入患者病灶,通过主机产生的交流电子波利用穿刺针在患者病灶内形成高温,从而促使肿瘤蛋白发生变性坏死,通过调节功率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灭,并且射频针能够延伸到肿瘤内部有效阻断供应血管,进而杀灭肿瘤细胞。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2]-[3],经皮射频消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切除手术,并且有利于降低手术操作中对于患者产生的创伤。特别是针对术前肝功能评估结果相对较差者,采取经皮射频消融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价值。本次比较结果看,两组在术后随访一年和三年生存率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超声引导的经皮射频消融能够达到和传统肝切除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可减少对于患者产生的机体创伤,能够更好的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传统的肝切除手术中需要进行插管全麻,也对病人心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其心肺功能产生的负荷较高。通过射频消融多数患者可于局麻状态下完成治疗,对其心肺负荷较小,同时治疗过程中的针口较小不易发生感染,有利于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因此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对于患者产生的治疗性创伤,可更好的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

综上所述,小肝癌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可达到与手术切除同等的治疗效果,并能够降低创伤性。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生存率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百味消融小釜中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