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预处理对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0-06-23 04:07王好成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阿替普氯吡格雷

王好成

(郓城县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700)

急性脑梗死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该病发病急,进展较快,若未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诊治,可累及生命。阿替普酶是多见静脉溶栓药剂,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临床广泛认可[1]。但是该药剂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缺陷,特别是阿替普酶半衰期短,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的血管有再闭塞的可能[2]。本文旨在探讨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口服氯吡格雷0.3g 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诊的66 例患急性脑梗死病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和溶栓标准;②年龄18 ~80 岁;③阿替普酶组溶栓时间发病4.5h 内;④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超过1h 无缓解,NIHSS 评分≥4 分;⑤头部 CT无颅内出血,无责任病灶,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征象;⑥所有入选者均经患者或家属签名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颅内出血;②近期有头部外损伤、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大型的外科手术、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③身体检查时发现外伤或伤口、消化道、泌尿系活动性出血的证据;④凝血时间重度延长;⑤血糖 <2.7 mmol/L,血小板总数 <100×109/L;⑥收缩压>180 mmHg(1 mm Hg=0.133kPa),或舒张压>100mmHg;⑦妊娠期妇女;⑧不愿意配合治疗。以不同用药分成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男19 例,女14 例;年龄区间48 ~76 岁,均龄(62.2±8.6)岁;治疗组男18 例,女15 例;年龄47 ~75 岁,均龄(62.6±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 >0.05,可比对。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抗自由基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患者行颅脑CT 排除脑出血后立即口服氯吡格雷0.3g 后,给予阿替普酶,阿替普酶按0.9mg/kg 体重用药,最大剂量不得超过90mg,将药物总量1/10 于1min 内进行静脉推注,随后将剩余药剂于60min 内用静脉泵泵入。24h 后实施颅脑CT 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剂量75mg,1 次/d,连续口服,7 天后评估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7 天治疗牙龈出血、血尿、梗死后出血转化均无明显差别。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依据1995 版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卒中临床效果判定标准》对患者疗效实施评价。显效: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下降至90 ~100%;进步: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下降至50~90%;无效:未满足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表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当下临床脑卒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急性脑梗死病灶区多以中心坏死区及周边缺血半暗带区组成,除会改变部分脑组织血流量外,亦可致使中心坏死区发生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因此,临床需重视对该病的科学治疗[4]。有关文献报道,脑组织缺血状态维持3 ~6h 内可见显著半暗带区,6 ~24h 半暗带区显著缩小并完全消失,这一结果有效提升了阿替普酶溶栓诊治理论效率[5-6]。经大量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诊治过程中应以恢复脑组织血氧供应、降低脑组织不可逆损害为基本原则。在发病4.5h 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则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对照组在患者行颅脑CT 排除脑出血后立即给予阿替普酶;治疗组在患者行颅脑CT 排除脑出血后立即口服氯吡格雷0.3g 后,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治疗组7 日后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阿替普酶属于二代溶栓药物,有一定的特异性[7-8],只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选择性结合,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发挥血栓溶解效果,促使闭塞血管瞬间开放,使得局部缺损区实施再次灌注,及时挽救可逆性受损的神经细胞,从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但是该药剂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缺陷,特别是阿替普酶半衰期短,约4 ~5min,溶栓后10 分钟体内不足20%,20 分钟体内不足10%,故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的血管可能再次闭塞,尤其24h 内血管再次闭塞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病情的恶化与再闭塞有明显相关性,多预后不良。而在溶栓前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可以防止已开通的动脉再闭塞,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是可选择性的、不可逆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及继发的ADP 介导的GP ⅡB/Ⅲa 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氯吡格雷还能阻断ADP 释放后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扩增,从而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的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在单次口服给药后2 小时即可观察到药效,与阿替普酶连用,序贯起效,可有效防止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通的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9]。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于发病后4.5h 内采取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口服氯吡格雷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为方便观察疗效将以头痛、头晕、复视为主要表现的后组脑循环梗死患者[10]排除,且因样本量偏小,需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更多的观察,进一步明确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替普氯吡格雷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