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慧,杜妍洁,王 威,张 昱
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服务的保障,是全校师生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源泉。读者问卷调查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1]。本文通过针对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开展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医学院校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情况、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情况、图书信息资源服务以及其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就如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提出了改进措施。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图书馆自行设计的学员、教职工《读者问卷调查表》,由馆员直接将问卷发放给学员、教职工。所有问卷完成后统一回收,由馆员负责统计和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71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为83%。
1.2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中,学员占比最多,达到76%,教职工占24%。其中,教职工中初级职称占49%,中级职称占36%,高级职称占15%。
1.3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设置10个选择题和1个建议题,主要涉及学员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学员、教职工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情况,教职工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的分析,学员、教职工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2.1学员利用图书馆基本情况的分析 从图1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于图书馆的使用大多局限在借还图书层面,因相关电子设备使用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学员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来了解和利用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可以相应增加一些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新颖的宣传形式,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提高馆藏利用率。
2.2学员、教职工利用馆藏文献资源情况的分析
2.2.1对图书馆纸质资源的使用情况 从图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以医学为主的专业类文献是学校读者需求度最高的,需要图书馆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同时,随着师生们对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其他专业资格考试参与度的增加,大家对教学参考及学习指导类、考试培训类书籍的需求仅次于专业类文献。
2.2.2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 从图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更受读者青睐,利用率较高,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则相对较低,很多读者并不清楚馆内有什么数据库,以及如何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图书馆对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普及力度还不够。由于教学科研的方向不同,学员和教员对于电子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
2.3教职工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的分析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职工基本认可图书馆对学校教科研的支持力度,但是对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还不甚了解。图书馆对文献建设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读者新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及培训,帮助读者提高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2]。
2.4学员、教职工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图书馆的工作,学员和教职工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①提高图书馆的智能化程度,方便读者检索、借还图书;②增加各类图书资源,尤其是医学专业性资源和考试辅导类资源,并进行及时更新;③加大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丰富馆藏电子资源,从而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上述建议反映出,读者对图书馆文献的检索、借还图书的便捷程度尚不满意,对专业类图书的需求较高。读者的需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下一步,我馆要加快智慧化建设的速度,增加人脸识别、信息推荐服务等功能。随着读者对专业类图书的需求增长,我馆会定期将专业书预选目录送到各系、各教研室,使读者享有选书权,从专业角度推荐相关书籍。
3.1优化馆藏文献建设,提高馆藏资源质量 现今传统纸质文献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借阅流通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继续大力加强馆藏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根据实用性和特色化的原则,以学校教学和科研为依据加快专业书籍的更新,按照专业的设置注重采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藏书体系。整合现有馆藏电子资源,适度增加专业性强的电子资源,强化图书馆网站平台的作用,以便于读者更快捷、更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3]。
3.2扩大资源服务宣传,定期进行读者培训 图书资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读者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缺乏了解,为此,要加强各项服务功能和资源布局的宣传力度,及时发布新书通报和新增资源介绍,尤其是对馆藏电子资源应加大推广力度,定期发放电子资源使用手册,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培训活动,深化读者对馆藏资源体系、图书馆功能和服务的了解,培养和提高读者获取文献资料的能力,激发读者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实现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4]。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针对馆员定期开展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素质,在掌握图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把控学校所设专业情况和馆藏资源情况,切实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发挥好馆员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3.3提升馆藏科研保障能力,加强图书特色建设 根据学科的发展特点,我馆计划有选择地、重点地、系统地收藏医学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业文献,积极开展针对各学科的调研工作,及时填补新资源的空缺,保证教学参考书的同步到位,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入、系统的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工作人员要注意自身职能的转变,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现代化设备为基础,逐步转变为为读者提供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专业学科馆员,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