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0-06-22 13:23范玉玲
乡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产生原因林业

范玉玲

[摘 要] 林业是支撑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林业发展质量,同时给造林成本控制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相关单位需要针对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进行重点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林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产生原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2-59-2

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林业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林业是实现国家生态环境优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因此国家相对比较重视林业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病虫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同时逐渐成为影响林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单位需要针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科学的防控对策,加强防治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林业生态环境更加健康,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 林业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过度使用农药

在当前的林业领域,农药使用过于频繁,是导致病虫害问题严峻化的主要原因[1]。随着林业规模的逐渐增大,当前的护林任务逐渐加重。为了提高护林效率,开始选择大规模喷洒农药的方式来控制病虫害。但事与愿违,经常使用农药,不仅不会提高杀虫效果,而且会导致抗药性不良现象的产生,给后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1.2 防治技术落后

目前,虽然我国比较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但是因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导致防治技术方面缺乏创新性。当前所采用的防治技术比较单一,并且在功能的呈现上相对而言比较滞后,导致防治工作效果不佳,给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1.3 天然林比重低下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做好养林护林工作,但是仍有一些人因为一己私利乱砍滥伐林木,给天然林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国家强调进行人造林建设,但是与天然林相比,人造林的树种类型单一、生态系统比较薄弱,整体的病虫害防御能力与天然林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明确病虫害的具体诱因之后,相关单位需要加强重视,并积极开发全新的防控技术。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物理防治措施

为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相关单位需要积极开发物理防治技术[2]。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对病虫害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林业健康、和谐发展。通常,物理防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技术类型。一是人工捕杀,即利用人工资源对一些病虫进行捕杀处理,适用于捕杀那些个头较大、行动缓慢的害虫,如比较常见的松毛虫等。此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是工作效能比较低下。利用此法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通常需要发动周边群众共同参与。二是隔离法,即将病虫害区域与其他健康林区域进行有效隔离,从而将病虫害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内,有效降低防治成本。三是诱杀,所包含的技术类型有2种,一种是灯光诱杀法,另一种是以信息素为载体的捕杀法。前者比较适用于诱杀云杉小蛾等害虫,后者比较适用于诱杀舞毒蛾等害虫。在开展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诱杀方式。

2.2 化学防治措施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化学防治的应用范围较广,其所适用的防治对象主要为线虫、螨虫。相较于常规的物理防治技术,该技术手段的效果相对比较突出。但是,因为化学药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自身保护,并对用药量、工具及具体的使用方式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化学防治更加规范、合理。在利用化学技术开展防治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首先确定防治林区的规模,并通过现场环境实践调研了解林区病虫害发生情况。之后确定化学药剂的使用浓度、使用量,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而给后续的防治工作带来更高的难度。同时,规范选择喷药方式,通常采用喷雾、热烟雾、树干注射等方式进行化学防治。

2.3 生物防治措施

一是以虫治虫,即借助生物链,选择害虫的天敌来实现病虫害防控目的。例如,针对鳞翅目食叶害虫进行防治时,可以遵循天敌相克的原则,引入周氏啮小蜂,但需要根据现实环境明确投放数目和位置,从而保证防治效果更加理想。二是以鸟治虫,即在林区环境中养殖喜欢吃害虫的鸟类,如养殖啄木鸟可有效防治林区的天牛等害虫。三是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但是,相较于其他方式方法,该方法的成本投入较高,在林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4 营林措施

营林措施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是科学造林。具体指在林区建设过程中,对树种类型进行规范选择。以抗病害能力为重要的考察指标,合理选择树种。同时,加强林区管理与防护。设置病虫害检测周期,定期检查林区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以便可以及时制订维护方案,将病虫害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二是苗期处理,即在育苗生产初期,根据林木生长需要,重点加强温湿度、土壤营养成分、光照等因素的全面分析,加强管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苗木的抗病能力。

3 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建议

3.1 完善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体系

在病虫害防治领域,相关单位需要注重从检疫和监测层面对具体的工作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其中,需重点加强对国外害虫的检测,如美国飞蛾等,重点分析其在林业生态环境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另外,应规范设置检疫周期,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参与林区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风险,并对具体的原因进行明确,以便可以科学、合理地制订防治措施。同时,搜集、整合监测数据,构建智能化的监控系统,重点加强监控预报体系建设与功能完善,从而保证防治工作覆盖面更加全面。

3.2 贯彻因地制宜工作理念

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相关单位需要积极更新工作理念和作业原则,全面践行因地制宜原则。首先,在具体开展防治工作之前,需要对林区环境进行全面调研,了解林区所处的自然环境、林区内部的生态环境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之后,根据实际环境条件合理选择防治措施。重点加强生物防控措施、物理防控措施、营林防控措施的使用,尽量控制农药的使用频次,避免病虫出现抗药性而严重影响后续防治工作的开展。

3.3 完善林业资源体系

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相关单位需要从资源体系层面进行优化建设。重点加强天然林的建设与保护,从而优化林区生态环境,提高整体抗病虫害能力。同时,通过封山育林等多种战略举措,丰富树种类型,并加强病虫害治理方案的研发与规范选择,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

在病虫害防治领域,相关单位需要针对具体的防治技术进行有效推广。首先,加强防治理念的宣传,让广大林区作业人员对病虫害问题提高重视,并积极掌握正确的防治理念。通过组织知识讲座的方式实现先进防治技术的推广,加强防治技术重点培训,让工作人员能规范掌握先进的防治技术,并科学、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从而有效地规避病虫害风险。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先进技术队伍深入林区基层,加强技术指导,辅助工作人员开展防治工作。

3.5 加强技术人员素质培训

为了全面提高病虫害整体防治水平,相关单位需要重点关注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育。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成立防治中心科研团队。鼓励技术人员结合当前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就新型防治技术进行研发,从而不断提出全新的防治技术,进一步优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环境。同时,针对一线技术人员加强素质考核机制的建设。明确每个技术人员所负责的防治区域,落实责任制机制,实现针对性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技术人员职业评定和岗位晋升的重要标准,从而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其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参与防治工作。此外,加强内外监督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对实际的防治工作举措进行监督,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理。

4 结语

在林业发展领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深远意义。相关单位需要对病虫害产生原因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对症下药。并重点加强防治技术创新,积极地将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及营林措施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到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同时,相關单位需要对监测体系、工作理念及资源体系进行完善与更新,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莉莉.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核心思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206.

[2]于玉莲,张淑芳.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新技术与方法推广[J].农业与技术,2020(5):70-71.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产生原因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