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花鼓戏的艺术风格与发展现状

2020-06-22 20:11袁圆
读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花鼓戏艺术

袁圆

摘 要:本文根据对湖南省邵阳市“邵阳花鼓戏保护中心”的实地调研,简要概述了花鼓戏的历史传承与风格特点,并探究其发展现状。

关键词:花鼓戏;戏曲舞蹈;艺术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独立艺术,中国的戏曲与中国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邵阳花鼓戏自清朝中叶形成后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地方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一种以“戏曲”形式存在的民间艺术。湖南邵阳花鼓戏文化源远流长,传播广泛,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但现今邵阳花鼓戏的发展和传承遇到了瓶颈期,由于社会群众对花鼓戏这种艺术形式缺乏认知和了解,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都投入在网络的大环境中,沉迷于网络娱乐,导致现今人民群众对花鼓戏的关注度越来越少,从而忽视了我们身边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东西,让花鼓戏这种优秀的文化渐渐地淡出在我们的视野中。因此,对于花鼓戏的研究是我们当前很有必要去做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一个事。

一、 邵陽花鼓戏的基本概况

邵阳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主奏乐器为“花鼓大筒”。近三百年来,广泛流行于湘西南和湘中大地,以及滇黔要道,该剧种发源于邵阳市(旧宝庆府),是在民间“花鼓灯”“走马灯”和“打对子”等多类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形成的。邵阳花鼓戏的行旦由初期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如《打对子》《摸泥鳅》《磨豆腐》等,发展到具有人物矛盾和故事情节,且歌、舞、科、白俱全的“三小戏”,如《打鸟》《送表妹》等,到清末民初时期,邵阳花鼓戏开始进入生旦净末丑的“多行旦”阶段,逐渐步入剧种形成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是邵阳花鼓戏产生和积累剧目较多的旺盛期。现今流传和继承下来的有《刘海戏金蟾》《七仙姑下凡》《金钏会》《韩湘子服药》《桃源盘洞》《赶子牧羊》《二嫂子回娘家》等一批大型剧目。

二、 邵阳花鼓戏的风格特点

(一)、表演风格特点

邵阳花鼓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诙谐、活泼、高亢、浓烈的演出风格深受广大城乡观众所喜闻乐见。邵阳花鼓戏的表演形式与风格在具有代表性的老艺人中曾有以王佑生、李鸿钧、石伯胜、赵凤鸣、赵凤仙为主的东路;以陈明生、谢宝珍为主的西路;以张卓元等人为主的南路之分。

1950年经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组成了“邵阳农村实验楚剧团”,1954年正式更名为“邵阳市花鼓戏剧团”,邵阳市花鼓戏剧团是邵阳花鼓戏剧种现存的唯一代表性专业剧团。其后,三路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音乐唱腔的老艺人都汇集到该团,至此,邵阳花鼓完成了三路合一的艺术融合阶段,形成了邵阳花鼓戏在湖南花鼓戏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邵阳市花鼓戏剧团是邵阳花鼓戏剧种现存的唯一代表性专业剧团。

(二)、音乐风格特点

邵阳花鼓戏的音乐,孕育于当地的山歌和民间小调。又受到说唱音乐、宗教音乐、祁剧音乐的影响。共有560多首曲牌,分为川调、走场牌子、锣鼓牌子、小调4类。走场牌子、锣鼓牌子具有轻松活泼、热烈欢快的特色;川调则高亢激越;数板、垛子如说如诉;民间小调和丝弦小调丰富多彩、地方风格很浓。其过场音乐,可分为民间吹打乐和丝竹音乐两类。打击乐受祁剧影响较大,锣鼓点子基本上同于祁剧,但又有变化,演奏风格更加花哨和细腻。并且其音乐在湖南花鼓戏中以唱腔丰富,曲牌众多而独具艺术特色,且形成了以川调类、牌子类和小调类三种音乐声腔形式融合一体的自身音乐体系,有些曲调已初具板式形态。

三、 邵阳花鼓戏现今的发展与传承问题

邵阳花鼓戏是湖南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员及主创人员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大奖。著名演员王佑生曾两次赴京为中央首长演出经典剧目《打鸟》,并获得戏剧大师梅兰芳的高度评价。邵阳现代花鼓戏《儿大女大》于2006年参加湖南省艺术节荣获“田汉大奖”,2015年拍摄成电影,并于2016年在全国院线放映,一年放映近10万场。从这里看出花鼓戏现今发展趋势慢慢走向成熟,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进步与转变。为了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与了解花鼓戏,为了更好的发展花鼓戏,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各位老艺术家辛苦努力的成果。

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花鼓戏现今面临着艺术人才严重青黄不接难题。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的出现,当今的青年群众都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中,大部分中年人忙于工作,只有部分老年人还在关注着花鼓戏。导致现今花鼓戏的发展不容乐观,喜爱与关注花鼓戏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少。但花鼓戏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体现我们国家文化的隗宝。我们不能使之丢弃,更加不能忽视其发展与传承。现今花鼓戏的发展与传承面临走下坡路的问题,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认为更加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和关注花鼓戏,不能让这种优秀的文化艺术消失在我们的视野。

四、 结论

邵阳花鼓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此次对“邵阳花鼓戏”的实地考察,笔者深刻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优秀的文化内涵,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深入的调研,探究其现今的发展状况与历史背景,对花鼓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徐晓淇.浅谈舞蹈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2]郭世偲.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

[3]杨芳芳.论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3.

猜你喜欢
花鼓戏艺术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花鼓戏3月跟拍
蒸湘区实验小学把花鼓戏请进校园
纸的艺术
花鼓戏转型经历和湘籍民族歌唱家关联性
唱花鼓戏
浅谈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