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两会”是一次推迟的全国“两会”。但其实,历史上的全国“两会”也曾在5月召开过。那么,全国“两会”是从什么时候起固定在3月举行?
1952年12月24日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扩大会议,议题是就中国共产党提议定期召开全国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交换意见。提议得到了委员们的一致赞同。
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各省市都进行了普选。到1954年9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国共选出人大代表1226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也定于这一年9月15日召开。
临近大会召开的日子,首都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景象。各界人民以紧张的生产和工作的实际行动迎接大会的召开。在街头、工厂和商店的橱窗里,悬挂和張贴着迎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标语。北京火车站的职工们很早就做好了迎接代表们的准备,把北京站打扫得非常整洁。北京铁路管理局还向全局职工提出了确保列车正点的要求。北京饭店的300多名工作人员把新落成的9层大楼的每一间客房都布置妥当。
1954年9月15日,全国瞩目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终于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了。此次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但是直到1959年,全国“两会”才真正同步。当年4月1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政协礼堂开幕。4月18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从此全国“两会”概念应运而生。
纵观全国“两会”每年的召开时间可以发现,1985年起“两会”才开始固定到3月召开。此前,从年初到年中,到年末,历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时间都不同。为何“两会”后来逐渐固定在3月召开?其实,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
全国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批准工作报告和预算。每年一季度的预算支出较多,全国人大批准预算不能太迟;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如果全国人大开会太早,相关数据统计不上来,只能依据之前的情况制定预算,会不准确。3月举行会议,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另外,农历春节一般会在1月到2月,选在3月可以避免与春节相重叠。
从1995年开始,全国“两会”开幕日期才逐渐固定为每年3月3日、3月5日。会期也逐渐固定,有选举时会议一般为期两周,平时一般在10到12天左右。
与之对应的是,北京服务全国“两会”的经验逐渐丰富,各项服务工作越来越细致和科学。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机动车越来越多,如何实现“两会”交通和社会交通的协调运转是个难题。2003年起,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科学编排交通,采取大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交替放行的办法,并对每个驻地车队的出发时间按分秒计算来组织交通。从会期不定到会期固定,再到今年的临时推迟,全国“两会”会议日期的变化,体现的正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
(摘自《北京日报》 侯莎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