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汭聪
摘 要:文物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利用现代的摄影技术揭示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一种摄影形式,是传播文物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的重要方式。文物摄影师只有努力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深刻体会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拍出更具表现力的文物摄影作品。在文物摄影中,光线的运用至关重要,合理地利用光线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文物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美感。文章就文物摄影中的光线运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文物摄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文物摄影;摄影艺术;灯光;拍摄
根据存续方式的不同,文物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可移动文物的拍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室内的人工光源下进行的,属于静物摄影,但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广告产品摄影。从文物的本质上看文物摄影,首先要强调文物的科学性,其次才是其艺术性,这两者是文物摄影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文物拍摄必须真实客观地记录和展现文物的基本信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画面布局、灯光造型、背景处理以及色调控制等技巧,既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又要完美地展现出文物的质地、色泽和形态。高水平的文物摄影作品应当保证主题鲜明,构图合理,层次过渡自然,背景素雅简洁,色彩还原准确。而做到这些需要光源的合理选择和布光的熟练运用,这既是文物摄影的灵魂,也是摄影师综合素养的直接体现。
一、灯光的运用
在文物摄影中,光是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直接影响到文物摄影作品的效果。不同类型的文物乃至不同色彩的文物,其拍摄时的光线照射角度以及用光的强度都是不一样的。用光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主光、辅助光和顶光(轮廓光)这三者是否有机统一、合理搭配。拍照时灯距拍摄物体不要太近,否则由于光线照度强,把器物的颜色都给减弱了,使文物色彩失真,有褪色的感觉,观赏起来很不舒服。此外,拍照时尽量用冷光型燈拍照,因为用强光型灯照射可能会损伤文物,如果拍摄丝织品和书画容易引起烧灼,造成文物损坏,强光灯近些年来已被禁止使用。大部分专业文物摄影都用闪光型灯具。
如果文物表面粗糙,或有凹凸花纹,如甲骨上的刻字、陶器上的绳纹、器物上的附着物(席纹、布纹)等,为表现它们的质感,应采用侧光照明,表现出明暗起伏的质感及立体感(图1)。为了突出物体表面的纹路特征,或表现它们的质地,侧光的效果较为显著。凹凸起伏比较明显的器物,如铜镜、钱币、印章、瓦当、陶片、墓志、碑文、砖刻等则用散射灯。运用侧光时也需要一定的辅助光,避免出现反差过大或光线不匀的现象。
表面光滑的文物,如漆器、瓷器、金银器等,其表面结构具有单向反射的特点,拍摄这类文物应使光线尽量具有柔和的漫射性质。表面光滑的文物如果用普通强光灯直接照射,灯光会在物体表面产生光斑,在底片上形成毫无层次的斑点,灯光愈多光斑愈多。尤其金银器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在灯光照射下形成散乱的反射,严重影响花纹线条的清晰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改用自然光拍摄,在具有散射光条件的露天或室内,仿照前侧光的用光方法,以反光板辅助,效果要好得多。
还有一些文物因质地、工艺等因素,对光的折射现象很强烈,如漆器、玉器、瓷器、金属器等,这类反射光会影响影像的锐度、色彩、质感。器物对光线的折射,也称反射,通常以两种形态出现:一种是不规则反射,没有明显的边际,使得图像锐度、色彩饱和度下降 ;另一种是常见的块状或点状反射,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光斑。新型人工光源与大型柔光箱的运用,使得高反光类文物的拍摄难度有所降低。虽然还会存在光斑,但光源经柔光箱二次混合漫射,光质已变得非常柔软,光斑的形状也由点状变为块状,再合理应用偏振镜与哑光剂就可以完成所需要的合格影像(图2)。
拍摄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器皿、玉器、水晶等,一般采用侧逆光或逆光进行照明,以表现出物体透明质感和精美的轮廓线条,投影显得简练而统一,影子本身也有透明感。由于光线是从侧后方照明,其透明物体上的花纹也表现得较好。在拍摄小件器物中,以玉器最难表现,玉器造型美观,质地滑润,并且大都雕琢有精细的花纹,这种花纹在特定的角度下观察才比较显著。此时可以利用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一原理,使灯光照射方向与相机拍摄方向对称,以达到玉器上的反光同花纹一起被拍摄到的效果。
二、背景的配置
在拍摄文物时,必然连同环境背景一起拍入镜头,如果不注意背景,不仅破坏画面的完整和色调的协调,而且影响主题的表现。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背景,让它为主题服务。文物的拍摄除有些小件器物或标本,如出土的谷物、炭渣等,因为它们都不是完整的器物,所以对背景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其他器物的拍摄都存在背景的配置问题。如拍摄透明的耳塞,要放在一块深色并且质地比较粗糙的背景上,这样耳塞的光泽和透明度就加强了,因而显得格外晶莹夺目。
如果拍摄的物体比较粗糙,需要选择细致一点的衬布作为背景。背景布的使用方法大体相同,一般来说以俯视角度拍摄,只要把背景布平铺在器物下面就行了。以平视角度拍摄,则需要把背景布的上端固定在墙上或特制的框架上,其下端自由倾斜地放置于平整的工作台上,从背景到台面中间形成弧状,使背景与台面无明显交界。这种倾斜式的布置背景,不至于出现显眼的边痕,画面背景十分简洁干净,被摄物体分外鲜明突出。有些器物由于造型特殊,局部光线很难处理,如陶钵的底部接近台面,因而底部轮廓不清,可在器物下面加一个小台座。没有适当的台座,可利用书或纸盒垫在器物下,用衬布覆盖,使底部受光,轮廓就清楚了。
背景颜色的配置尤为重要,配置与拍摄器物颜色协调的背景,使画面色调统一和谐。但拍摄过程中由于灯光的照射,过于鲜艳和明亮的背景颜色以及周围环境的颜色容易对物体起干扰作用,如背景为红色则使器物偏红,背景为蓝色则使器物偏蓝,表面光滑的器物则更容易反射出背景的颜色。为了呈现文物原有的真实色泽,则不应使用颜色对比强烈或高亮度、高饱和度的背景。拍摄一般文物,背景以浅灰色、深灰色、米色、咖啡色等“中性色”为宜。对于需要通过鲜艳的背景颜色衬托其特色的器物,先使用“中性色”背景进行拍摄,再采取后期数码技术更换背景颜色,既保证器物原本色泽不受影响,也能使画面整体色调和气氛更一致。
三、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公众的审美也与时俱进,对文物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文物摄影的艺术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文物摄影来说,每个摄影师的手法、风格不同,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文物摄影工作对于文物鉴定、社会教育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的文物摄影师必须掌握有关文物的专业知识和摄影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
作者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