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齿轮》一课为例谈“探究—体验”教学策略

2020-06-22 07:47陈连恩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齿轮本课齿轮

陈连恩

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是以探究为手段,通过情境设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现象、提出感兴趣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依据方案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并最终获得认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不仅学科学、爱科学,而且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动手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齿轮》这一课时,我同样是根据生活经验,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想一想“哪些地方用到齿轮”,以此来确定本课的研究方向。学生通过交流,会产生一系列的有关齿轮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引导学生选取最基本、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确定本课的探究主题,即“研究齿轮的作用”。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制作齿轮,希望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首先发现齿轮的特点(即合格的齿轮只有是圆形的并且齿轮要均匀,才能够很好地啮合在一起并能正常转动),然后通过实验去发现齿轮的作用(传递力量、改变用力方向、改变转速),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还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讨论齿轮在生活中所用到的地方,以及这些地方分别利用了齿轮的哪些作用。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齿轮呢?”将探究延伸至课下,不仅在时间、空间上拓展了学生的探究与学习,同时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意识,培养将科学思维应用于生活实际的习惯。

在进行课堂探究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动手操作的能力、细致观察的能力、动脑思考的能力,以及根据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确定探究内容、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完整、严谨的探究过程,而且明确了齿轮的特点,发现了齿轮的作用。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探究活动之后,又引入我国制造和应用齿轮方面的内容,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齿轮的兴趣。

案例:

在研究齿轮的三个作用时,其中一个齿轮的作用是改变转速,学生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能看到:当大齿轮以一定速度转动时,会带动小齿轮以更快的速度转动,但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体现出来。于是,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标一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改变转速”这一作用。

师:当我们匀速转动大齿轮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齿轮也在匀速转动。

生:小齿轮以更快的速度转动。

师: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那小齿轮比大齿轮快多少,我们可以怎样去测量呢?

(小组讨论,汇报、补充与完善。)

师:我们可以這样做:将大小齿轮啮合,在啮合处,分别用标记笔标注啮合点,就像这样(教师示范),然后将大齿轮转动一周,数出小齿轮转动的圈数,并记录下来。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注意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数据。

…………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生:通过操作我们发现,当大齿轮转动一周,小齿轮转动两周半,也就是说,小齿轮的转速是大齿轮的2.5倍。

…………

师:是的,通过观察、记录与比较,我们不仅发现两个齿轮的转速不同,而且还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记录的重要性。当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仅要多看多想,还要多多地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注意利用好我们的笔来进行记录,这样我们的科学研究才会更加深入与细致。

在科学课教学中应注重以“探究—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1.从生活场景中提出问题。

比如在本课中,齿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机械,学生都不陌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齿轮更加熟悉。齿轮在很多玩具比如四驱车里都常常用到,学生会对齿轮的作用有一些浅显模糊的认知。因此,在上课之初,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齿轮、说一说所观察到的齿轮有什么特点,以及对于齿轮所产生的疑问等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前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充足的准备。

为了让探究活动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我还注意利用讨论、交流、演示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兴趣促学习,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兴趣推动下,完成一系列的探究、体验、发现活动。“做齿轮”环节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落在材料、工具和动手操作上,而对此活动的真正目的——即思考齿轮的形状、特点以及齿轮要正常运转所应该具备的条件等问题常常忽略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做完齿轮之后,我又以“组装齿轮,让小齿轮正常运转”这样一个要求将学生的兴趣带入下一个环节。于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又带着这个目标,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新的研究。当学生通过探究,知道了齿轮的作用后,又让学生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猜测齿轮在不同机器中的作用并提出“生活中哪些机器中还用到了齿轮呢”这样一个问题。如此,便将探究活动自然而然延伸到课下,又让兴趣成为了课后探究的推动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能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充分利用到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学中就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探究学习以发现为目的。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发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得越多,探究越有意义、越成功。因此,在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时,我总期待着学生能有更多的发现。因此,在课堂中,我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比如本课中,在制作完小齿轮之后,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的小齿轮转动起来,以此来检验齿轮是否合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齿轮的特点有新的发现。学生会发现,齿轮要想正常运转,齿的大小应该一致并且均匀分布、齿轮的形状应该是正圆的、齿轮的中心点也应该是在齿轮的正中心位置等问题;当解决了这些问题再次验证齿轮的合格性时,学生又会进一步发现,当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进行转动时,相连接的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转动速度也会有一定的关系,从而转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这样一环又一环,一个问题的解决又连出另一个问题的提出,从而引导着学生不断深入研究下去。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重要的,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的探究与更深入的发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也为最终获得实验结论提供了依据。

3.用记录将探究中的发现进行整理与归纳。

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充满兴趣,他们小心翼翼操作、专心致志观察,心情无比激动。此时,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思维也是活跃的,他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但是往往由于过多的关注实验操作,他们常常会对发现到的问题、或是测量出的结果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这样虽然探究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获得了想要的现象,却没有将有用的信息及时记录下来,在实验结束时,就没有完整全面的实验数据或实验信息,就不能进行再次的分析与比较,从而实验探究的收益也会相应减少。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并且及时记录的好习惯,用简洁、有效的记录表、记录单等形式将操作中的发现详细有序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数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环节提供依据。

在《齿轮》一课的教材中,提供的是一种比较开放的实验记录表,没有很多的引导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简单的随记,对于我的课程设计不是特别的适合,于是我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两个栏目,即齿轮的组合方式和研究齿轮所使用的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节约了时间、明确了研究方向,同时也让学生的活动更有目的性。学生依据实验记录单的目标要求,顺利完成了观察实验,得到了想要验证的问题的答案。在本课的教学中,正是有效、准确的实验记录,为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供了事实依据,为归纳总结齿轮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保证。

4.交流让认知清晰化准确化。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及时引导学生将各自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可以碰撞出思维火花,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获取多方面、多角度的认知;如果学生有所发现,却不进行表达与交流,那么新的发现就无从得到更清晰的认知,无法得到更完善的补充,甚至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性,必要的交流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概括能力,同时也为后续探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

在本课的探究过程中,每当进行完一个小环节,我都会留出部分时间供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让每位学生、每个小组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向着更加正确、严谨的探究方向去努力。我的交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感受体验方面的交流,比如做齿轮的心得、玩齿轮的感受;二是发现问题后的阐述,比如转动自制的小齿轮时,出现的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陈述;三是活动成果的展示,如探究齿轮的作用后,各小组对本组的发现进行全班的汇报;四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想法和猜测,如“汽车里的这些齿轮会有哪些作用”?通过丰富的交流形式和交流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让学生的体验与经历得以丰富,使探究学习活动往更深、更广处发展。

5.问题是使探究学习不断深入的阶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从一个个问题开始,又从一个个问题不断深入的。基于此点,本课也是以问题进行引领,学生会从一个问题的提出到一个问題的解决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使得探究向更深更广处延伸。

在本课的探究中,以“齿轮有什么作用”引入学习,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会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最终对齿轮的作用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而在主题探究结束之后,学生又会提出诸如“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齿轮呢”等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样自然而然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使得学生的探究学习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与提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想办法改进、完善方案,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想等一系列的能力,通过这样不断的练习,让学生对事物的形成、发展、变化过程有逐渐深入的体会和感触,并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这是科学教师的本分,也是我们需要不断为之努力并且反复追求进步的地方。

猜你喜欢
小齿轮本课齿轮
某型电力机车牵引电机外锥轴无损退小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东升齿轮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水泥回转窑大小齿轮传动故障分析和处理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齿轮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