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坚持走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路桥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中国路桥申报的“莫桑比克Maputo大桥关键技术研究”和“非洲地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及其适应性研究”项目,分别获得201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
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
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及堰塞湖改线项目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路桥”)前身是交通部援外办公室,从1958年起开始承建中国政府经援项目,是最早“走出去”的四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1979年正式组建公司,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市场。2005年成为重组后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路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开拓经营几十年,在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进行了战略布局,承建众多标志性项目。主要从事国内和国际的道路、桥梁、港口、铁路、机场、隧道、水工、市政、疏浚等工程承包,兼具投资、实业、贸易、租赁、服务等业务,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形成了高效快捷的经营开发管理网络,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业务的重要载体、窗口和平台。
在东非,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设并成功运营的全产业链铁路项目;在南亚,中国路桥承建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项目——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中巴友谊之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公司承建的泗水—马都拉大桥称为“运用中国标准的典范”;在中东欧,公司完美呈上中国建筑企业在中东欧市场的“第一张名片”——泽蒙-博尔察大桥,以及中克建交以来最大的合作项目——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此外,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下,公司落实了匈塞铁路、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中国工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多来,中国路桥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别、重要通道建设完成了1万余公里的公路、1千余公里的铁路、9座特大型桥梁、8个万吨级泊位港口、3个机场,推动了10个国际产业园项目。目前,中国路桥在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的在建项目达240多个。
Maputo大桥位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主桥为单跨680米悬索桥,一跨飞越马普托海湾,跨度布置为(260+680+284)米。通过该课题研究解决了:小半径大跨连续—刚构桥梁、半成软岩高承压水深基坑、钢桥面铺装、大吸水率粗骨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风、钢箱梁远洋运输吊装等关键技术问题。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海外大跨度悬索桥建设。
目前,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的建设中。马普托大桥是非洲最大跨度的悬索桥,也是中资企业在海外建造的最大跨度桥梁,已于2018年11月10日正式通车。马普托大桥全部采用中国技术设计和施工,是将先进的中国桥梁规范和标准输出海外的成功案例,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马普托(Maputo)大桥全景
建设期间,中国路桥高度重视发展项目的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为莫桑比克创造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累计输出焊工、车工、钢筋工、司机、机械操作手等各类技术工人5000余名。项目带动了当地建设规范升级,项目团队在建设过程中专门编制了《马普托大桥技术规程》文件,填补了当地技术规范的空白。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大桥的建设中,共节约资金4842万元。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海外工程日益增多,积累海外工程的经验尤为重要。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地质原因,非洲大陆80%粗骨料为吸水率高的材料,应用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以当地地材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较大地节约了资源,在非洲大陆推广应用的前景广阔。
二、由于受城市建筑物,或地形、地物所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弯桥。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半径大跨度连续-刚构的设计施工技术体系,可为现行规范的补充和完善提供依据,也可为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海外工程不同于国内项目,受制因素较多。通过该课题研究,形成了钢箱梁制作运输安装的成套施工技术,可以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同时节约材料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由于地质原因,非洲大陆多为软质岩或半成岩地区。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成熟、经济的高承压水区域锚碇深基坑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和工程实例支持,具有较大的推广借鉴意义。
根据中国路桥对非洲地区近2000公里公路的典型路面结构的调查情况统计,有超过80%的公路使用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倒装式路面、全厚式路面近年来的应用比例也越来越高,而国内最为常用的半刚性路面在非洲的应用比例较低,仅占约11%左右。随着中国路桥等一批中资企业在非洲广泛承接“一带一路”工程项目,总承包比例不断增大,非洲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建设已日益成为海外公路建设的研究热点。然而,受限于国内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建设经验不足,加之非洲当地业主、监理的既有工程习惯与理念认识,以及非洲特殊的地材、气候与交通特征,大量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在非洲地区从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建设时,经常面临“水土不服”等诸多技术难题。
项目针对非洲特殊的地材、气候和交通特征,克服了国内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建设经验不足和现有设计方法不适用的限制,开发了掺碎石红土粒料及其制备方法,揭示了非洲地区典型路面结构的损坏模式与适应性,提出了非洲地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卡片式结构设计体系,研发了适应于红土粒料和未筛分碎石的柔性基层施工工艺,符合非洲地区业主和监理的需求,弥补了中资公司在非洲地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建设相关技术的不足,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项目研究成果在赤道几内亚、多哥、塞内加尔、马里等国家的多条新建和改扩建公路得到应用推广,减少取、弃碎石场8000亩,节约了大量优质石料,保护了当地自然环境,同时节约了设计成本,施工机械和人力成本,降低了后期维护费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亿元。建成通车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少、后期运营成本低,社会反响好,有力支撑了中资企业在非洲地区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赢得了高度认可和充分支持。
组图:中国路桥在交通土木建设领域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
项目团队编制的《非洲红土粒料基层施工工法》和《公路工程红土砾料应用技术规程》,填补了当地施工、技术规范的空白,开创了适应于非洲红土粒料和未筛分碎石的卡片式结构设计方法,对推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提高中资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
其他项目在红土粒料不同层位利用和设计过程,可运用该项目开发的掺碎石红土粒料基层处治方法;在路面结构设计环节可应用该项目提出的卡片式结构设计方法和典型路面结构,节约了设计成本、节省了材料用量和工程造价;在柔性基层施工控制方面,可运用本项目研发的未筛分碎石“饱水”提浆施工工艺和天然红土粒料最佳压实工艺,提高基层整体刚度和密实度,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路桥科技人员享受国家政府津贴3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0人,中高级职称529人,博士12人,博士后3人,外聘专家37人。在交通土木建设领域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掌握了几十项工程核心技术,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级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0项,鲁班奖6项,国家级工法9项,省部级工法66项,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187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9项,主译交通部、住建部等部委委托的行业标准英文版编译30本、法文版编译11本。编制出版了《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英文本)词汇》;正在组织编写《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外文版编译导则》及《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编译细则》法文版。
十年来,公司先后主持、参与了“高性能组合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国家重大专项5项;主持、参与了“重载交通滨海细沙路基长期性能及病害整治技术研究”“敲击扫描式桥梁损伤快速检测车以及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8项;公司内部立项“莫桑比克Maputo大桥关键技术研究”“天然火山灰质材料在蒙内铁路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80余项。
中国路桥根据海外项目的共性需求,持续开展了天然火山灰、大吸水率骨料、火成岩机制砂、黑棉土综合处治、卵石混凝土、红土粒料综合利用等地域性材料专题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实现了当地特色建材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证了质量和进度,比如:针对公司非洲沿海地区、国家普遍缺乏合适路基土源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司在加蓬、赤道几内亚、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办事处的工程项目,成功解决了上述地区充分利用粉细砂修筑公路路基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同时,公司对重特大项目统一组织实施重难点技术攻关和成套技术提炼,比如:针对中国标准铁路全产业链业务走进东部非洲所遇到的系列属地化屏障,梳理并提炼出在项目投融资、设计、建设、装备、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过程中的经验与创新,实践打通中国铁路全产业链业务海外属地化的路径,形成中国交建东非铁路全产业链业务成套技术。
针对印度尼西亚苏拉马都跨海大桥关键技术研究和塔园桥主拱整体安装技术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中国公路学会和中国交建的科技进步奖,更支撑两个项目荣获了境外工程鲁班奖。
针对公司香港机场第三跑道系统工程DCM技术处理超深、超厚海底软基,系统开展成套DCM施工技术研究,在全国尚属首次。
针对塞尔维亚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山区石材开发的要求,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卵石资源,配制桥梁上部结构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为泽蒙大桥等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开拓了高性能卵石混凝土的应用前景。泽蒙大桥也因此获得中国节能协会“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奖”。
针对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沿线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优质筑路材料缺乏等工程技术难题,系统开展了中巴喀喇昆仑国际公路防灾对策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示范路段展示了中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国际领先筑路水平,显著提升了中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路桥以北京研发中心为载体,先后申报认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并对建设海外区域研发中心、共建海外国家实验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此外,公司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先后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工大等14家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签署了产学研协议,聘请国内外院士、专家作为公司技术顾问,并通过专业筛分、专家遴选、服务评价等管理手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科技创新外部支撑网络。在联合申报课题、共建重点实验室、重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申报、工程技术交流、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中国路桥于2012年开始跟进BIM技术,先期在香港莲塘项目、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项目做技术验证试点。2016年在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做BIM施工管控平台技术研发验证试点。2018年至今,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自身业务特征和BIM发展应用现状,编制了BIM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先后启动了香港将军澳大桥项目、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科特迪瓦(Cocody)大桥项目的BIM工程应用和技术研究工作。
组图:中国路桥的科技创新平台初具规模,产学研用取得实效。
中国路桥BIM技术研发于2012年起步,2018年至今根据市场需求、自身业务特征和BIM技术发展应用现状,编制了BIM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方将在未来3年资助1000名肯尼亚留学生进行本科培训。中国路桥积极响应号召,全额资助100名肯尼亚优秀高中毕业生前往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为期4年至5年的铁路相关专业本科教育,同时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当地铁路技术学院的建设,加强当地人才“造血功能”,增强肯尼亚自助持续发展的能力。早在2006年,中国路桥已先后全额资助了赤道几内亚、安哥拉等国家的40余名学生到中国攻读大学。此外,中国路桥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理念,在多所全国重点高校设立“中国路桥奖学金”。这既是公司拓展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切实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所做的表率。
中国路桥将继续遵照国家战略部署,以中国交建“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总目标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五商中交”战略,做我国和驻在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紧紧抓住“转产、转商、转场”三个市场,强化传统优势,推动转型升级,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全力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深入打造更优质海外平台,努力实现发展业务高质量、发展动力高质量、发展基础高质量、运营水平高质量,持续推动公司实现“四个跨越”,在中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方案中贡献路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