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20-06-22 01:44闫建新祁艳杰刘亚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依从性脑梗死康复

李 月 闫建新 祁艳杰 刘亚纳

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76

临床提示脑梗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特别是作为家庭主力的年轻患者,由于难以接受突然丧失或是降低部分机体功能,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心理障碍,如悲观、焦虑或是失去对自我的信心,临床护理依从性差,后期康复训练效果甚微[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脑梗死患病率趋向年轻化。临床医学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干预与日常功能康复训练同等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依从性及预后。故本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年轻脑梗死患者心理及依从性的影响,目的在于促使该类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减轻疾病对机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8 例作为观察对象。诊断标准:临床CT、MRI 检查及表现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48 内;生活无法自理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难治性高血压;存在大面积脑梗死;存在听力障碍或是智力障碍者。经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84)和观察组(n=84)。其中对照组男40 例、女44 例;年龄43 ~60 岁,平均(52.6±5.5)岁;梗死部位:前循环梗死69 例、后循环梗死15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0 例、大专38 例、本科及以上26 例。观察组男38例、女46;年龄42~60岁,平均(52.5±5.4)岁;梗死部位:前循环梗死67 例、后循环梗死17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5 例、大专22 例、本科及以上37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分及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1)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一般包括生活护理指导、并发症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详细如下:①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及家属,饮食应以低盐、低脂及低胆固醇为主,不可进食过多含有胆固醇的食物,并根据患者实际营养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多摄入新鲜蔬果。②并发症护理:为预防患者长期卧床后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每日需为患者清洗膀胱,注意导尿管周围皮肤清洁,保持干燥,预防感染。指导患者做有效排痰,包括口腔卫生。③常规性心理护理: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询问患者感受,通过口头宣教方式为其科普基础的脑梗死知识点。④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开展康复功能锻炼前,需告知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以及坚持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待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后,每日为患者按摩,若患者无法自行下床,先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如腕关节屈伸、肩关节屈伸等,该过程一般需7 ~10d,然后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指导患者床边站立、行走、更衣等训练。康复训练期间注意观察患者身体状态,若有不适,要立即停止训练,并分析原因采取队对症干预措施。(2)心理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认知干预:患者住院治疗的期间,综合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等信息,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将关于脑梗死疾病知识宣教手册发放至患者手上,为患者系统的、重点介绍脑梗死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患者下详细说明现阶段病情,了解疾病特点,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速尽量放慢,吐字清晰,方便患者理解,让其感受到尊重和重视。②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指导患者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a.针对悲伤难过情绪明显患者,采取鼓励性语言,引导其积极面对现实。推荐患者观看幽默搞笑的电视剧,提高患者乐观情绪,消除负面情绪。b.针对悲观失望情绪显著的患者,可为其介绍正面案例,为其传达积极信号,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c.针对孤独、无助情绪明显的患者,增加沟通次数,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的,促使患者找到心理支持,激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康复功能训练。③社会支持:重视患者家属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邀请患者家属旁听,协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发挥家属的协同护理作用。两组患者均接受6 个月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1)心理状态:经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每一量表包含20 个项目,其中SAS 量表评分>50 分表示焦虑;SDS 评分>53 分表示存在抑郁。(2)护理依从性:经护理依从性量表[5]对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展开评估,量表包括语言训练、生活能力训练、合理饮食、心态良好等6 个项目,其中完全不依从记0 分;不完全依从记1 分;完全依从记2 分,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护理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6 个月干预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往往会被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打击,导致其心理发生较大的变化,加上对预后的担忧,极易产生消极、焦虑、悲观或是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此类心理状态反之又抑制患者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降低其护理依从性,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表现最为明显。相关研究提示[6-8],心理障碍严重,不仅影响机体康复,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整体治疗失败。有研究表明[9],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可见,脑梗死患者健康的心理是治疗达到预期的重要保证。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t1、P1 为组间干预前比较;t2、P2 为组间干预后比较

组别 时间 SAS SDS对照组(n=84) 干预前 56.43±5.56 56.23±5.75干预后 52.01±3.78 53.43±5.43 t 6.025 3.245 P 0.000 0.001观察组(n=84) 干预前 56.72±5.52 57.89±5.58干预后 41.67±3.20 50.12±5.31 t 21.618 9.245 P 0.000 0.000 t1 0.339 1.899 P1 0.735 0.059 t2 2.836 3.994 P2 0.005 0.00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84) 5.34±1.56 8.24±2.23 9.766 0.000观察组(n=84) 5.40±1.52 10.56±2.80 14.844 0.000 t 0.253 5.940 P 0.801 0.000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活动可提升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促使机体克服消极情绪,促使大脑皮质处在良好的兴奋状态,触发运动神经元能集中在肌纤维中,恢复患者运动功能[10-12]。本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取得显著护理效果。一方面,有效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心理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建立稳定的护患关系后,经心理疏导,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3-15]。心理认知干预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患者养成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患者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从而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以及情绪体验。本研究中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从而心理生理状况入手,首先开展认知干预,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及对疗效的不合理希望,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以缓解,制定合理的康复小目标,在患者能力范围内,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提升临床依从性。另一方面,极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心理护理内容包括认知干预外,还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心理疏导以及社会支持的方式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在曹飞飞[16]研究中提到,为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患病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究其原因,通过强化心理疏导,增加社会支持等提升患者,使得患者确定自己有能力康复,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的坚定信心,因此以往担忧疾病难以康复,担忧增加家庭负担等负性情绪得以缓解,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降低,自觉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密切联系。由此可见,为患者开展疾病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不仅可以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还能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发挥自身潜力,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17]。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年轻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鞭策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面对未来生活。

猜你喜欢
依从性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