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红,梁 洁
(兰州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及构成状态。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和学生,不同程度的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及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组成方式形成了区域高等教育的结构状态。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可以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速。河南省高等教育面临即将到来的普及化、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新兴城市的崛起等新形势,现阶段调查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探讨优化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的举措,对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等教育结构包含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中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布局结构(又称地区结构、区域结构),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将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主要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高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利用不同层次高校数量、招生数、在校生数,可以分析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据此,研究者收集并整理了2014—2018年《河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详见表1、表2)。
从高校数量上看,除2013年增长较快,河南省普通高校规模相对稳定,2014—2016年一直保持在129所,2017年增长至134所,约占当年全国2 631所普通高校的4.60%。其中专科院校数量最多,有79所,在全国专科院校中占比相对较大,约为5.69%;本科院校有55所,约占全国1 243所本科院校的4.42%;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院校有19所,只占全国57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普通高校的3.29%左右[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对于本专科生较小,高等院校学生的培养层次有待提升。
表1显示,除2013年专科生招生数和2014年本科生招生数稍有下降, 2013—2017年河南省招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数逐年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增长速度最快。但由于研究生规模的基数过小,研究生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与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差距还是很大,到2017年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招生规模比和在校生规模比约为 0.182.983.38和0.4910.779.28。根据2017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00.47万人,占全国7.28%,位居全国第2位;全省在读研究生4.4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 345人),占全国2.06%,位居全国第19位[2]。同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在读博士生共361 997人,河南省在读博士生2 345人,仅占全国0.65%;与河南省相邻的陕西省在读博士生20 188人,占全国 5.58%;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省2017年在读博士生24 326人,占全国 6.72%[3]。这说明,河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重心较低,层次越高越为薄弱,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博士研究生教育还要更弱。研究生教育的薄弱制约了河南省创新能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致使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表1 2013—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数及其学生规模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版,第773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年版,第740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年版,第668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年版,第664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年版,第650页。
表2 2013—2017年河南省博、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招生及在校生规模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版,第773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年版,第740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年版,第668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年版,第664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年版,第650页。
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主要由全日制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民办或私立高等学校组成。从河南省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详见表3)、民办高校两个层面,可以分析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
表3 2013—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情况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版,第779、773、772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年版,第743、740、738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年版,第670、668、666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年版,第666、664、662页;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年版,第652、650、648页。
表3显示,2013—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校发展态势良好,其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师生比较稳定并且接近国家规定标准——118。成人高校发展形势严峻,2013—2017年其数量不断减少,到2017年下降到11所;在校生数量2013—2015年每年略有上升,2016年和2017年明显下降。相比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师均负担学生数过大,且呈上升趋势,这势必影响成人教育质量。
2013—2017年河南省民办高校规模相对稳定,到2017年民办高校为37所,占全国747所民办高校的4.95%[4]。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偏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5]。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6]。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反映了区域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类型及其构成。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招生专业覆盖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在内的12个学科门类。由统计资料可知,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生分科招生人数从高到低分别是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农学、历史学、哲学,其中工学占到了总招生人数的32.45%;其次是管理学,占19.61%;历史学与哲学占比最少,分别是0.49 %与0.02%[7]656。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分科招生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农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7]655。结合本科生招生人数,我们发现工学和管理学招生规模较大,法学、农学、历史学、哲学则较冷门,这与专业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不无关系;理学和医学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比例研究生阶段要大于本科生阶段,这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学和医学需要学习更系统深入的知识,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极不合理,高校多分布在发达城市及省会所在地。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进行分析,可通过全省各市普通高校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每十万人平均在校生数进行比较(详见表4)。
表4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校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 201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8年版,第661、675页。
由表4可知,河南省普通高校多布局在省会郑州市,除郑州市外,其余各地市普通高校数都不到10所,而郑州市则集中了全省43.28%的普通高校,濮阳市、三门峡市和济源市高校数占全省高校数不足1.00%,且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安阳市每十万人平均在校生数不足500人。由此可见,河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河南省高等教育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要求高校培养为新兴行业服务的人才。城市化的发展,新兴城市群的崛起,迫切要求当地设立新的高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冲击,混合教育方式兴起。高等教育内部规模与质量的矛盾、高校同质化发展等问题都要求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进行新一轮的调整,以更好地为中原崛起服务。
普及化高等教育将面临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不容忽视。目前河南省高水平大学稀缺,这制约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河南省无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只有郑州大学一所。虽然2017年郑州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同时河南大学生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但是,河南省高水平大学数量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省份相比仍差距明显。高等教育普及化更呼吁不同类型的高校分类发展,因此,应分类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办学目标,对具有综合优势的高校整体扶优扶强,对具有明显学科优势的高校集中资源实现关键突破。首先,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拓宽筹集资源渠道,统筹协调推进“双一流”建设;其他高校也应根据自身特色,瞄准双一流建设标准,推进自身高校的一流发展。其次,政府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给予高校应有的学术自由,允许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条件,自主设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加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招生数。如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的第一年新增8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教学方式将迎来重大变化,网络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在职教育生源数将大幅增加。面对新的变化,成人教育机构和民办教育更应抓住机遇,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然而,目前河南省成人高校数量不断减少,成人教育在校生规模变化不大。这是因为普通高校逐渐成为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如2017年河南省成人高校在校生数282 181人,高校函授部、夜大学在校生数却达到了274 942人[7]652。普通高校相比成人高校拥有更高的社会知名度,在招生上享有优势,这样一来,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农民学院、教育学院等成人教育机构的处境岌岌可危。成人高校主要对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对象和办学定位不同,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主,加强业余学习,多种教学方式并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需求。就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政府应加强引导和合理监管相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民办高校尤其要注重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大量聘任专任教师。同时,民办高校应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如黄河科技学院坚持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8]。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中,哲学、历史学、法学等基础人文学科招生比例过小,这缘于这些学科下设专业就业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基础人文学科对于开启民智、启迪思想、引领社会发展十分重要。教育求长功,不应盲目迎合市场需要,而不考虑学科结构的平衡,在传统人文学科不被重视的环境下,我们应保护这些基础学科,扩大招生规模,加强理论研究。除加大人文学科的建设力度外,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是未来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它有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更应强调学科间的协同创新。目前,河南省只有一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因此,河南省更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突破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藩篱,加大科技创新基地和跨学科平台的建设,为学科交叉融合项目设立专项基金,引导学科交叉融合。与此同时,河南省高校也应设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为新兴行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随着河南省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重心将下移,高等教育将更多地为市级经济发展服务,满足区域社会经济的需要。高等教育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不平衡,郑州市集中了全省将近一半的高校,如不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进行调整,将势必拉大各市间的经济差距。根据河南省高等院校布局现状及各市产业结构,应调整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以更好地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的功能。对于郑州市,不宜再设置新的院校,应着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增加研究生层次培养比例,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批一流的大学和学科。对于急缺高校的濮阳市和驻马店市,政府应优先发展教育,至少建设一所应用型专科院校或师范院校,为当地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对于其他各市,应依托当地产业结构,形成特色一流专业,如洛阳市应加强工学类,尤其是机械类、材料类专业建设,以服务当地重工业发展。河南省高校间也应加强联系和合作,高水平大学可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高校或帮助这些地区建立新院校及在此设立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