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闻会呼吸、能行走、有温度

2020-06-22 01:58文_孔
传媒评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嘉兴红船果园

文_孔 越

我是第一批90后,在做记者的第7年,我“三十而立”。这段不算短的新闻生涯中,我一直在一线奔跑。从报纸到新媒体,从民生新闻到重大时政主题报道,在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每一次策划中,我都深深地感受到,新闻是一项如此富有生命力的事业,我们点点滴滴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笔下的文字会呼吸、能行走、有温度,在读者的心中真正活起来。

做会呼吸的新媒体

2013年,我大学毕业进入嘉兴日报社工作。总以为传统党报是纯文字性的工作,然而报到后不久,我就在汹涌的媒体变革大潮中呛了一口水。

这一年,报社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而这个任务,交到了我们几个初出茅庐的新记者手上。当时我们常自豪地说,自己是“精分”——白天是正襟危坐的时政记者,晚上是眼观六路的微信小编。

但运营公众号的第一个月,惨淡的点击量就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甚至还收到了来自读者的“吐槽”:“公众号的风格跟报纸一样‘正襟危坐’,看着就透不过气!”

怎么才能让公众号“活过来”?为了“取经”,我最多的时候关注了236个微信公众号,找到了一条“捷径”——让标题活泼起来:《嘉兴7个地方被这张全国榜单盯上了!》《嘉兴这位老板开200万年薪给他,只为让“二师兄”……》《惊艳!嘉兴在西湖边办的这场盛会,一百年就这一回》……但很快,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认为小编有点“标题党”。我意识到,必须对选题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创新,让内容张弛有度“会呼吸”。

2016年6月1日,气象部门预报嘉兴大到暴雨,全市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正在为微信找选题的我意识到这是一条有必要推送的提醒类信息,可以帮助市民及时做好防护准备。但当时我的手头只有一段简短的预报文字:“昨夜到今天最大小时雨量可达20-30毫米……”看到这段文字,我觉得不足以引起市民的关注,这究竟是多大的雨,很多人可能很难有概念。

这时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出现在脑海:“记者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受众,关注他们的关注,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引导受众心理不能是单纯地说教,而要人格化地走进他们的心灵。”

于是,我开始“构思”这条微信:要将抽象的数字转换成更直观的表述,要增加温馨提示的内容使文章更实用,要像跟朋友对话一样使读者感到亲切贴心……作为“数学渣”的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换算出1小时降雨量30毫米相当于1小时泼下33个南湖的水。最终,这条《【提醒】1小时泼下33个南湖的水!你准备好了吗?》的微信推文,获得了2.4万+的阅读量,不少读者留言:“贴心小编”“有你们真好”……

这条微信发布后的第二天,关注到不少粉丝留言提出质疑后,我又推送了《暴雨过后,十问嘉兴!》一文,提出了“为什么一些刚修过路的地方反而被淹了”“城市怎样预防百年一遇的灾害性天气”等一系列颇具“辣味”的问题,直面暴雨中发现的城市建设和治理问题,同时也展现了暴雨中的城市温情瞬间,在带给相关部门和读者思考的同时又传递了正能量,体现党媒的责任和担当。

做能行走的新闻

“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七分采、三分写”……这些前辈的话,一直提醒着我们这些年轻记者,只有“行走”起来才能抓到活新闻。

2016年至2017年,我负责采写一个名叫《带你走基地看新品》的栏目。一年多的时间,我走进了遍布嘉兴的60余个特色农业基地,五彩的西瓜、种在空中的草莓、千年的槜李、每一串个数都相同的葡萄……我见到了各种新奇的农产品,也倾听了新老农民的奋斗故事。

“感谢你的报道,帮我的水果打开了更广的销路!”高阳山果园位于海宁市黄湾镇钱江村,这个基地的产品纳入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但是因为位于嘉兴比较偏远的小村庄,一直打不响知名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这个果园,感觉到他的种植模式有新闻点可以挖掘。于是,我来到果园实地探访。通过采访我得知,整个果园引用了日本精细化种植模式,全程生态有机栽培,各类水果品质都很高。同时我还发现,果园三面环山,且靠近钱塘江边,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

写稿时我就突出了以上这些方面,并以《青山环绕“桃花源”》为题在报纸上发表,还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登山走古道、果香野米饭……在嘉兴,这里的风景独一无二!》一文,对高阳山果园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不少读者留言想去果园体验采摘。

为了做好这个栏目,我对要采访的每一个基地都精挑细选,注重挖掘特色和新意,力求让栏目内容更多元,全面展示嘉兴的农业风景,并尝试探寻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嘉兴实践路径。比如平湖市新仓镇的枝头阳光爱心农场,虽然种植的产品比较普通,但通过采访我知道了农场以“造血型”帮扶为主,是一种精准扶贫新模式,为新仓低收入家庭带来希望,于是我写下了《爱心农场充满丰收的温暖》一文;桐乡的沈莉高蚕桑特色观光园,则让我看到了深挖文化内涵助推“农旅结合”的新模式,于是这一期报道我以《一棵桑树 三种风景》为题;《这里的新型农民下田穿皮鞋,凭的全是这些高科技》一文,则着重展示未来农业的新趋势……

做有温度的重大题材

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南湖畔,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走基地看新品采访现场

我和红船合个影H 5截图

这给红船旁的党报工作者带来了思考:我们如何更好地宣传“红船精神”?如何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来策划和报道这一重大主题?

2018年,嘉兴日报社启动“红船驶进新时代·精神永恒红船行”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近30名采编人员走进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十座具有精神地标意义的城市,一路寻访各时代精神与“红船精神”的源流传承。我有幸成为参与人员之一。除了赴义乌实地采访,我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制作配套的新媒体产品,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开始,我觉得微信上只要把报纸上的图片和文字内容贴上去就行了。但有人尖锐发问:这样跟看电子报有什么区别?“红船行”还是记者在走,跟读者有什么关系?这就启发了我:怎么增强互动性,带着读者一起“红船行”?

在策划新媒体宣传方案的那几天,我看了几十家媒体已有的微信、H5产品,部门内也每天开会或在微信群里进行“头脑风暴”。那段时间,人民日报推出的定制“军装照”H5产品十分火爆,它让从未穿过军装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军装照。这给我带来了启发:我们寻访的10个城市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很多人还没有来嘉兴见过红船,但他们都心向往之,那是不是可以设计一款产品,让读者与红船实现“合影”?

于是,我马上与技术人员和插图画家进行沟通,从文案到版式再到交互功能的调试,花费了整整一周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争做红船护旗手,我和红船合个影”这款H5产品,让读者可以亲手制作自己与红船的漫画合影,并用自己的个人笔迹,写下初心宣言。

这个H5产品用全新形式呈现了重大主题,富有趣味、内容可视、方便分享,更突出新媒体特点,推出首日就吸引近两万人参与,收获了很多真情实感的留言:“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今年我们党支部将到嘉兴瞻仰红船,今天的合影就是事先预热。”“孙子手机按按,我就跟红船一起拍照了。虽然没出大山,我也觉得自己到了南湖,看到了咱井冈山上星星之火来的地方……”

这些技能你ge t了吗?

■ 记者和新媒体小编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受众,关注他们的关注,说他们听得懂的话,要人格化地走进他们的心灵。

■ 只有“行走”起来才能抓到活新闻。

■ 新媒体作品依旧要以“内容为王”,并通过制造趣味、内容可视、方便分享等手段,让重大主题宣传更有温度,更具传播力。

猜你喜欢
嘉兴红船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红船
雕红船
秋天的果园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嘉兴瑞节耀汗青
呼噜猪的大果园
浙江嘉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