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瑞阳
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到两微一端、抖音、快手、B站,媒体环境确实在飞速变化。全媒体记者也是10年前提出的概念,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的: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拍摄、剪辑制作、直播、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也许是我认识的人不够多,从业10多年,我认识的同行之中,精通其中3项及以上的人,不超过10个。
从传统媒体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打造配合默契的全媒体战队,比把记者都培养成十项全能的全媒体记者更可行;而全媒体战队的记者,除了老三样(直播手机、笔记本、相机)之外,该配备什么样的硬件装备、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等呢?
近几年,杭州日报全媒体战队的记者在配置软硬件装备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选择——只要能把活干好,就是好装备。
在传统媒体时代,当你的新闻报道发出之后,你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而到了移动新媒体时代,一切才刚刚开始。
杭州日报的官方抖音号,从今年的6月19日加V认证开始运营以来,80天时间涨粉160多万。当我们的视频发出之后,常会通过抖音的后台以及第三方如飞瓜数据等平台进行数据监测。
我们首先会关注一条视频的完播率、播赞比、评论数,因为抖音会根据这三个数据,来分配流量。
如果完播率低于40%,我们就会开始分析,是不是开头不够精彩,还是过于冗长,以至于用户没有耐心看下去;如果点赞数不够高,那就要分析到底是选题的问题,还是制作时没有为用户设计点赞的理由;如果播放和点赞都不错,我们会重点查看下单条视频带来的涨粉数。同时,通过这些数据平台,监测当天的热点视频、热门话题,为找选题提供思路。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拍卖系列的抖音视频。
不到300元一副的拍摄眼镜,虽然画质很一般,但贵在真实
法拍现场,拍卖警方缴获的各种物品。《9台iphone只要620元,这样的拍卖会你参加过吗》,第一条短视频的点赞数达到43万,令人意外的是评论数达到2.3万,远高于其它新闻视频。通过这一数据,我们意识到这个内容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随后又制作出了《拍卖师:就没见过你这样的》《你参加过三台苹果电脑只要8000元的拍卖会吗》《业界良心!你见过劝人出价越低越好的拍卖师吗》等一系列共6条的短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8亿。
很多人都说,视频发到抖音上能不能火,要看运气。但是通过一次次的数据分析,我们希望从偶然中找到必然。80天来,我们发布的视频作品总播放量达到30亿;播放量达到500万及以上的作品近200条,单条播放量过亿的作品有3条。
现在,我们评价一个内容产品好不好,不是由领导说了算,而是交给数据来分高下。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有依据的、可量化的标准,解决内容生产最大的难题——标准化。也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高频、可复制,最终由量变实现质变。
《真正温暖城市的不是什么优惠活动,而是这里可爱的人》,这是我们早前做的一个短视频。当时,杭州人被另一条新闻给刷屏了:《今天开始,在杭州坐公交只要1分钱!》。这是银联的一个商业公益活动,用云闪付只要1分钱就能坐公交。当时我们看到这个新闻时,觉得这事情涉及面很广,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有传播基础,但是该怎么做,让它更有传播力,也更符合党报的价值观,是我们讨论的焦点。
按照常规套路,采访下乘客,他们可能会说很方便很实惠;采访主办方银联,估计会说如何便民如何公益等等。可以预见的是,这样司空见惯的内容,是无法在新媒体平台上产生任何涟漪的。
有没有新的做法?
我们能不能不做个旁观者,单刀直入体验下?
方向可以,但是体验式报道也不稀奇,很容易做成另外一种套路。就好像好多美食节目一样,什么食物到了主播嘴里,都是入口即化,美味极了。
怎么样才能拍下真实感,成了我们讨论的焦点。
当时,已经有了谷歌眼镜,但是面对近万元的价格,我们选择打开某宝,买了一副不到300元,带拍摄功能的眼镜。
负责体验的同事戴上眼镜,拿上1分钱硬币,去坐公交车,问司机能不能用这1分钱坐公交。
看似刁难的实验,结果却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有的司机拒绝了;有的司机露出了尴尬的微笑;有的司机解释完规则后,载了记者一程;有的司机关上车门后,全程不再和记者说一句话。
最令人惊讶的是,有位司机一开始不同意记者用1分钱硬币坐车,后来看记者身上确实摸不出零钱,就同意记者上车,1分钱也不收了。记者觉得不好意思,借故下车。好心的司机居然追下车了,“真的没钱没关系的,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啊!”他的这句话,成了全片的精华,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
短视频发布在杭州日报的官方微博上,播放量超过200万,被很多同行转发。网友评论说,“给最后那位可爱的师傅比心”“杭州确实是个好地方,温暖霸气。”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拿着专业的摄像机,哪怕是再轻巧的单反相机,当司机意识到有人在采访拍摄时,肯定无法捕捉到如此真实的反应了。
这里补充一个小细节。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们讨论过一个问题,拒绝记者拿硬币乘公交车的司机,他们的画面要不要保留在片中?后来,我们认为单纯的溢美,会让人觉得套路,还原真实的过程,会让它更有说服力。
回顾这个视频,我们认为真实感是它最强的生命力。
在装备器材时,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专业化”的惯性思维。但是,如今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很多爆款的内容,却都是由手机、执法记录仪、监控等非专业摄像设备拍摄下来的;很多由专业媒体、影视机构拍摄制作的精良短视频,点赞反而不高。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缺少情绪感染力,而让人产生共鸣的基础叫——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很难摆拍或者演绎出来的。因此,在配备拍摄器材时,我们并不执着追求画质精美,而是简单便携,尽量不要影响被拍摄对象,能拍照的眼镜、手机、轻便的单反成了我们日常新闻采访拍摄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装备。
短视频已经成为内容传播最重要的形式。有机构预测,2020年,短视频行业的总日活用户将达到10亿。但是,只会拍摄剪辑,已经无法表现想要传达的内容。
比如,一些突发事件的现场,稍纵即逝,等你赶到时,已经拍不到了;而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内容十分专业,一般的制作手法,无法实现可视化传达。
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日报全媒体战队的后期制作人员,使用AE、C4D等影视专业的视效包装及三维软件,更好地完成新媒体内容生产。
在全面小康的人物短视频报道中,拍摄团队4个人,扛着整整一后备厢的专业灯光设备、绿幕,赶到阿里巴巴、娃哈哈集团、开元旅业、晓风书屋等地,拍下宗庆后、陈妙林、孙大圣、朱钰芳、茅威涛、孔胜东等10位行业领军人物的绿背视频。后期制作人员拿到素材后,用AE进行逐帧抠像,并叠加精美的双重曝光效果,让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话语,有了更生动的画面诠释。比如,当孔胜东在讲话时,他的身上浮现的是28路公交车行驶的画面,这比简单的剪辑一个开车画面贴上去,要生动得多。这样的技术贯穿全片,也成为本片最大的记忆点,广受好评。
8月21日晚上,西湖断桥边,有一名男子落水,救援队搜寻了一夜,后来警方通过仔细调看监控,发现他从涌金广场附近自行上岸了。
事发当晚,我们去做了现场的视频报道。但是,因为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有办法拍摄到关键画面,现场也没有目击者用手机拍到相关画面。所有的经过,只能通过采访,用文字表述。次日,从警方了解到男子自行上岸的结果后,我们选择用三维动画来还原事件的经过。C4D三维建模、AE视效包装、PR剪辑制作,一条25秒的动画视频《断桥男子落水搜救过程动画演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清晰还原了事件的全过程。在抖音平台上,播放流量190万,点赞1万。
可视化传播,一直是我们追求的重要表现手段。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生产了大量影视专业级别的内容。G20峰会期间的《杭州地图》MG动画,改革开放40周年的《互联网+美好生活》系列创意视频,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良渚申遗等重大主题报道中,也都有精彩的内容产出,在全国性的赛事中频频拿奖。
AE、C4D等这些原本属于专业影视级别的软件,当它被跨界使用到新闻报道与重大主题报道之中时,它能产生的效果,令人惊艳。
最后,我的一点体会是,不管是拍摄的硬件装备,还是软件、数据平台等分析系统,最重要的核心还是在于使用的人,在于他的业务水平、知识储备、格局视野。能用一支笔写好稿子的人,我相信他做其它事情也一定不会差,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一支笔”依旧能闯天下,如果不能,那一定不是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