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郑州商学院 河南 郑州 451200)
艾瑞克·费舍尔曾说:“艺术是一种鲜活、积极的爱;艺术不应该是孤立的岛屿,它是分享,它是亲密。”这也从某些角度表明了他的绘画理念和绘画风格,是热烈而真挚的!是充满激情、能量和冒险的!是始终坚持“绘画仍然活着”的!
艾瑞克·费舍尔作为一位如此充满活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更是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绘画的冲动、生命的鲜活、生活的趣味!
笔触不论在何种绘画形式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画面构成要素,在表现画家的主观情绪方面有巨大作用。因为,绘画材料的使用就必然会带来使用工具的痕迹,此痕迹算是笔触的雏形。随着艺术家绘画技能的提升、用笔方式的有意识凝练,会形成带有其个性特征和情感的惯用笔触。因此,越来越多的画者们渐渐重视笔触本身的艺术性,并借用笔触展现内心的情感,成为连接观者的有效路径,并充当起旁白的隐性作用。艾瑞克·费舍尔就是这样一位画者。他作为当代表现主义画家,在传统架上绘画的形式中,用自由不羁的笔触,表达他对生活、艺术的独特理解。画面笔触极具艺术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艾瑞克·费舍尔的笔触中,以线性笔触为主(具有和线条形状相似的笔触痕迹,通常以曲线、直线、线段等形式为主)。线性笔触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化性,通过线性笔触的排列、透叠、交错、咬合等方式,使画面具有流动感、节奏感。通过这种感觉,观者可以感受到画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起伏,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例如,其画的网球场那张作品,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题材,画家应用流畅的粗线条的笔触,铺画网球场的地面,产生出一些斑驳、撕裂的肌理,让观者联想出这个网球场上无数运动员夜以继日的练习场景,同时也影射出练习的枯燥、重复。而运动员则用短而有力的笔触塑造,传达出运动员刻苦练习的决心和雷打不动的日常练习。画家选择这样的一个场景,同时也间接地传递出画家对画画的毅然追求。透过画面笔触的表层,引发观者深层次的思考:任何光鲜亮丽、掌声和鲜花簇拥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常练习的累积。
在油画作品的表现中,除了笔触,色彩是另外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使画家的精神、真实情感得到充分表达。色彩对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的渲染都是至关重要的!人,是视觉动物,天生对色彩敏感。而画家作为人群中的独特部分,更是对色彩有着无与伦比的敏锐嗅觉和表现欲望。他们总是可以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感知色彩,然后通过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创作出心仪的艺术作品,并把自身的情感和追求融入其中,达到高度的统一。
艾瑞克·费舍尔就是这样的画家,对色彩有着独特的理解。首先,他对色彩的纯度有着高要求,在画面中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配合自由不羁的笔触,来展示其作品的视觉张力,使整个画面清新明快。以下图为例:这幅作品主要是由蓝色、黄色、绿色三大块颜色为主。画面狂放的笔触蘸上蓝色颜料刻画天空,表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自由的笔触配上黄色颜料做人体雕刻,展现出人体的活力和生命的伟大;用轻薄的绿色加上随意的笔触,表现大海的温柔和包容。整个色彩的搭配,让画面饱满清新,色彩的纯度在对比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见,艾瑞克·费舍尔对色彩的把控力之强大。
其次,艾瑞克·费舍尔对彩色的趣味表现十分在意。既追求个性的表达,又要求趣味的体现,使其作品中的色彩独具韵味。比如《The Empress of Sorrow》这幅作品:用平涂的上色方式完成整幅作品的上色,在大的色彩关系上进行趣味性的表现,既细腻又有情趣。在这幅作品中,艾瑞克·费舍尔融入了东方艺术中的和服,采用大图案和鲜亮的色彩,在鲜亮的色彩中又精心地设置了对比:运用红和绿这组互补色让画面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把握到位,背景的装饰、人物鲜黄的色彩处理、马白色的细微处理等,使整个画面虽然是平涂的方式,但具有了前后关系并具有了跳跃感,具有装饰味道和滑稽感。艾瑞克·费舍尔在油画的创作中,找到了色彩的趣味性,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在创作中,明亮的色彩富有装饰味道、鲜活具有流动感!
油画中明暗的对比,其实就是光影的产物。光影和明暗一直是绘画中的重要元素,尤其在油画的创作中更是被画家们尤为看重。比如,“光影大师”伦勃朗、巴巴、维米尔等。当然,艾瑞克·费舍尔对光影、明暗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例如,他的作品《Master Bedroom》,完成于1983 年。整个画面以蓝色的冷色调为主,在大面积的蓝、白色中,加入深色的色块强化明暗的对比:人物明亮的黄色与深黑色的狗使得对比强度达到最大化,进而使主体显得异常突出和显眼。浅蓝色占据画面的亮部,其次的白色强化亮部,狗与床头的黑色围住了画面的主体,从而达到吸引观者注意力的效果。画家用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的真实感和情绪感达到了均衡,表现出一种依赖关系,换言之也淡淡地隐含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悲凉、生活的无味和单调。
艾瑞克·费舍尔的另一幅作品《Beata Ludovica》,完成于1996 年。随着时间的流逝,画家的绘画技能和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和成长。在当下生活的此时此刻,也慢慢地感受到了另一种情绪,就像艾瑞克·费舍尔自己所说的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作品可能是关于一个老艺术家如何生活在当下”。或许,某些时候,我们会想到死亡这个悲伤的话题,死亡之后世界的样子。但艾瑞克·费舍尔的这幅作品给我的感受却是即使死亡,也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存活,在另一个空间继续从事绘画,坚持他认为的绘画仍然活着。艾瑞克·费舍尔在这幅作品中强而有力地运用明暗的表现手法,把光影的神秘性转化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用了大面积的暗色铺垫背景,只在雕塑部分进行集中“打光”,用这种对比方式突出了人物形体和面部安详的神态。使人物有一种自然发光的视觉效果,熠熠生辉。再加上画面底部的白色蜡烛和光亮,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浅浅的平静。画面中画家并没有完全遵循光影准则,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修饰,营造出一种安详、梦幻的气氛,使画面流淌着故事性。使传统的悲伤、痛苦、害怕的题材能够用一种平静、祥和、欣然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仿佛观者正处于这样一个内心平和的场景中,思绪纷飞。
构图,同笔触、色彩、明暗一样,也是油画作品的重要构成部分。甚至可以被定义成绘画的首要前提,它可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或意图,对作品的最终效果影响巨大。
但艾瑞克·费舍尔却在构图上独辟蹊径,采用了一种“漫不经心”式的构图——类似于街拍或者快照的简便构图,经过“随心所欲”的裁剪、选取、组合画面,产生一种更直接甚至是无聊的构图效果,将生活中的琐碎、貌似毫无意义的事情描绘出来,让日常的生活最大限度地表现在画面中。正是这种构图形式,使艾瑞克·费舍尔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更具有真实感,也正是他绘画一直活着的意识转化。
例如他的作品《Untitled》,完成于2006 年。从画面的构图上我们完全看不出传统构图中常见的三角形、S 形、对角线构图等,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像我们自己在海边拍照时候的构图一样,就是我们的手机或者相机的视角,莫名具有代入感和熟悉感,使观者与画家产生了共鸣。从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被画家拥挤地安排了十几个人物,但这安排是随意而自主的,并没有按着传统构图中的平衡与和谐的形式。另外,主体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安排也没有刻意强调,因此观者不会对某个人印象特别深刻,就像是在海边漫步,一抬头间看到的一幕一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生活化的感受。就是这种类似于“漫不经心”式的构图,使艾瑞克·费舍尔的作品回归到情景原本的样子,甚至不掩饰他的画面有时候就是一个真实的镜头,展现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记录画家当时的感动。反映他的信念:绘画一种积极的爱,绘画一直活着。
除了相机视角的构图之外,艾瑞克·费舍尔也特别喜欢截取、组合的构图形式。这或许和他的绘画习惯有关,据说艾瑞克·费舍尔是日常生活最忠实的记录者、观察者、体会者,他喜欢随身带着相机,看到感动的瞬间就拍摄下来。之后,再把照片传进电脑,用修图软件进行处理。从这张抠个人,从那张抠个景,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完成绘画的草稿阶段。他所表达的主题不是宏大的历史场景、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而是平常生活中的回味无穷和小小感动的欣喜,因为他深知生活带来的无限馈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倘若艺术家丢掉了生活的素材、生活的支撑,那其作品将会毫无生机和活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干瘪无趣!
例如他的作品《Catboy》,就是这种构图的典型体现。三个片段的重新组合,看起来毫无关联,组合起来却产生一种莫名的温馨和舒适。寒冷的冬季,在有着暖气的屋子里,穿着可爱的小猫睡衣,剥着新鲜的橘子,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器皿里,悠闲自在地在室内踱着轻快的步子,伴着和暖的光,度过愉快、轻松的下午时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幅作品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但这正是绘画的奇妙所在。可见,艾瑞克·费舍尔利用这种构图形式和图像的处理,创作出了既让人熟悉又具有陌生感的情景,类似于“似与不似之间”的状态,完成具有当代生活气息的作品。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更是对绘画的热情。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自然每一个画家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有的在超写实的道路上收获满满;有的在抽象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有人喜山,亦有人要水,大千世界,各有所好。艾瑞克·费舍尔则是一位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爱的画家。他描绘了真实世界的真实状态,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神奇魔力。也用他的作品传递出绘画的冲动、生命的鲜活、生活的趣味!体现出对绘画的无限热爱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