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瑞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出口成章。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积累。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内外阅读积累语言呢?
一、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小学语文中的课文,大多是名作,语言堪称典范。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老师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意境之美;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指導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思想品质,感悟事理之美,体会人物的心境,感知人物的形象美。学生在品读中感知到美,欣赏到美,领悟到美,便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期待课外阅读。
课内和课外阅读积累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结合也是“统一训练”和“自由训练”的结合,是“举一”和“反三”的结合,是学习和运用的结合。立足课内,着眼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带课内;课内要以精取胜,课外要以博为佳;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在课内阅读中要引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尽量不布置课文中的作业,让出时间给学生背名言警句,背古诗,看课外书。
二、指导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方法
(一)多途径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
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年级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黑板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素材,网络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孩子打开了通向遥远世界的一扇门,让孩子更快、更有效地接收到更新的信息。
(二)指导背诵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为防止遗忘,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提醒复习一下。
(三)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内指导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准备“采蜜集”,会读会摘录,摘录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并引导分类摘记。
(四)及时归类,纳入旧知
对积累的语言进行归类,有助于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实现新知的知识构建。按词语组合方式积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等;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等;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的、描写人物动作的、描写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景色的等等。古诗也可按作者、题材分类积累。
(五)剪贴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好的文章、资料从报刊上剪贴在自己的本子上,闲时抽空再翻开看看。
三、互读习作中积累
习作是学生心灵的独白。一篇习作可以说是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检验,从同学的习作中积累语言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语言出自同龄人显得更加亲切,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积累语言的欲望。每次讲评习作时,我都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欣赏,全班交流。认为哪位同学的词句用得好,可以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也可以摘抄在好词好句本上,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就吸收了其他同学的优点。对这种“取百家之长”的做法学生是很欢迎的,而且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出色,经得起全班同学的检验,学生在写一篇文章时,总是十分认真地对待,改了又改。例如:在一篇描写春天的片段中,许多同学用上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百花争艳、花红柳绿”等词语,有的还引用了一些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等。有的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春姑娘来了,它吹着我的头发,拂着我的手,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月季,吹醒了青蛙”“春天在田野里,稻田穿上了绿衣;春天在竹林里,一株株春笋钻出了地面,露出了脑袋东张西望”等等。通过阅读同学们的习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关于春天”这一主题的语言积累。
四、实践中积累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今这句话已成为语文教育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与生活最贴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跳出课堂,走出课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如开主题班会、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编课本剧、做小制作、听广播、看电视等,这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好途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语言,并能应用所积累的语言进行表达,转化为积极语言。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是长久的行动,可能在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但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水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