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供应链物流体系及其规划方法的哲学思考

2020-06-21 15:05黄尧笛
供应链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供应链环节物流

黄尧笛

摘 要: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技术与理念,正在逐步地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物流的场景中,但如何更加有效地将其与企业实践结合,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对供应链物流体系与规划方法进行多层次的重新认识与梳理,以期对企业体系升级带来有效的指导作用。文章结合系统方法论,联系当前宏观与微观环境对供应链物流体系的需求,系统地解析供应链物流体系与规划方法,从系统论、供应链物流的内涵与外延等角度,对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行再理解与架构,给出了笔者在多年企业供应链物流咨询实践中构建的部分规划模型。

关 键 词:供应链物流;系统论;运筹;供应链物流规划;供应链体系

一、引言

当今全球范围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此背景对国家、产业、企业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内外所公布的与供应链物流相关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作者近几年深度参与了从政府视角出发的城市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试点企业的供应链物流创新应用的评估,从企业视角出发的企业供应链物流体系规划与设计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系统方法论的思维出发进行构建,这也是进行供应链物流规划的核心思想。

二、系统论的哲学方法

一定程度上,供应链物流的上一层级可以理解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工业工程的交叉,再向上追溯可以归类于管理、系统论,其顶层则是哲学。哲学的很多内容都是讨论方法论,而在进行供应链物流规划时最重要的也是方法论的构造。有了方法论才能对一个问题迅速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落地执行,所以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在研究供应链物流规划(本文中简称规划),不如说是在将供应链与物流作为应用层来研究哲学(系统论)。

除了在一些“硬”的学科中应用外,系统论也广泛地应用到了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中,例如,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法学、语言学等。一些前沿的研究中也将供应链作为一个复杂系统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内容看似比较超前,但是随着智能化在各个行业中应用的快速推进,这些前沿理论研究将得以逐渐落地,包括在物流领域中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等。如快递行业中的“货到人”拣选,智能化存储与分拣等,场景的应用、设备的自动运行、作业效率的提高,其背后有复杂的算法作为支撑,将一个局部的场景作为一个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算与控制、设备的执行来进行作业,这也是系统论在物流场景中的应用。

系统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笛卡尔的还原论,即:把大的事物分解成更小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更容易的理解。在Derek K.Hitchins的《系统工程:21世纪的系统方法论》一书中也提到,“每当我们进行问题列表、方案优选、系统结构分解、解聚和拆解等,都是对笛卡尔及还原论的致敬”,而在进行供应链物流规划的时候也是如此。

哲学可以定义为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總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很基本的问题,笔者也把系统论理解为将哲学落地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系统论与运筹

Derek K.Hitchins的《系统工程:21世纪的系统方法论》一书中曾提出,“系统时代的思维甚至渗透到了系统设计之中,组分不再被设计成像拼图中那样的静态模块,而是被设计成相互契合甚至相互适配,这样它们可以高效而且有效地在一起和谐工作。既然可以证明某些组分的设计与组合比其他的更有效,设计方案‘最佳和‘优化的概念就此出现了。”

该观点对优化方法有了一定的定义和说明,运筹学正是一种寻找最优化的方法。运筹学中有对运输问题、排队论,决策问题、存贮论、图与网络等问题的定义,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算法求解,这些问题也是供应链物流中的核心问题。例如使用排队论构建仓储物流仿真模型,用整数规划构建供应链网络模型,用存贮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等。由此可见,在对一个事物进行拆分并组合时,需要用一种方法来进行寻优,否则这个系统无法以最优的方式进行运转,而运筹正是这样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将系统中的问题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系统要达到最优,那么需要对组成系统的要素资源进行分析,找到其需要求解的问题,构建系统的目标与约束,形成数学模型,然后建立算法求解,最后通过计算实现求解的程序,让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运算,这样运筹就可以很好地将系统论落地,找到一个系统中所有要素的最优组合方式。

在规划方法中,随着供应链物流的行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的不断提升应用,运筹的思想与方法也不断地被植入。如随着数字化工厂的落地,仓储物流也需要跟随其步伐,用更加精益、灵活、柔性化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在供应链的交付端,需要采用更好的库存控制方法,既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加快速的物流服务,同时也让企业的供应链物流体系能取得效率与成本的最优组合;在城市配送的体系中,从政府的视角出发需要构建一套最优化的体系来平衡企业的运作需求和城市民生与绿色环保的城市物流体系,从企业的视角出发需要兼顾服务水平与运作成本的最优化等。

与其他系统体系一样,在供应链物流这个系统场景中,运筹与其密不可分,所以离开了运筹谈供应链物流规划,也就没有了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四、系统论在供应链物流规划中的应用

供应链的活动是由计划环节、采购环节、制造环节、交付环节、退返环节构成的,物流的活动是包含在供应链的活动中,用SCOR的模型来看,很大一部分物流活动都发生在交付环节中,交付环节又可以嵌入在采购环节、制造环节、退返环节之间。由此,可以将供应链物流的基本活动理解为对物流的活动与供应链需求进行的组合。

物流的基本要素是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与供应链活动结合时,其核心也在于将这几类要素融合到供应链活动中,形成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四个环节,于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物流系统。

返回到系统论层面进行理解,系统论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在考虑整体的前提条件下,了解系统组分、分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适应环境状况的常用实践方法,因而该方法几乎进入了所有科学工作的领域,包括社会科学、生命科学,其中,管理科学和组织科学也采用系统论方法。

物流的活动可以理解为主要是解决货物的时间和空间问题的活动,其基本动作是将货物进行反复的拆分和组合,如分拣、卸货等动作是拆分,装车、码垛等动作是组合,这些动作分布在物流七要素活动中,结合供应链形成了供应链物流的系统。因此可以将供应链物流系统从供应链的活动环节,拆分到物流功能的四个环节,再将物流功能的环节拆分到物流功能要素,再将物流功能要素拆分到物流动作,最后对货物拆分和组合,这个逻辑也就是系统论里所提到的对系统的拆解。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最优化”的状态,那么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可以是成本、效率、灵活性、柔性等目标的最佳组合状态。在供应链物流行业应用的现实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公司业务形态、不同的产业环境,因此不能将供应链物流笼统地看成一整个系统,而是要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进行拆分,分别寻找不同环境的“最优化”状态。简单来说,从微观层面来看,一个公司的供应链物流网络问题可以继续细分为采购网络和销售网络,销售网络还可以拆分为多层级,公司的仓储物流问题可以细分为原料仓储和成品仓储,城市物流配送问题可以是以物流公司视角的集中配送或者共同配送,也可以是以货主为主体的多门店配送,生产物流问题可以细分为寻找原料仓、生产线和成品仓整个活动中的最优物流流程和资源配置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城市供应链物流体系可以看成从政府视角出发如何使用政策资源来调控和优化城市中的产业、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活动,以达到宜居宜商的城市建设目标,这些都是需要在不同的物流场景中寻找的各种“最优”状态。

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形成一个供应链物流规划的课题或者项目,它们都可以用系统论中的方法,首先将需要研究和分析的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然后将系统中的活动和要素进行拆分,最后找到求解的辦法,这是一个从认识到设计的过程,也是将系统论方法应用到供应链物流体系规划中的主要原因。

五、方法论在供应链物流规划中的应用

哲学中对方法论有着详细的说明,例如:“方法和一般的知识固然有所不同,人们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与知识相对应的物质实体,却找不到诸如‘分析‘综合‘抽象等方法的实体,但这并不说明思维方法不是源于客观世界。思维方法的原型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客观规律,它是人们依据客观规律和关系而形成的思维规则、手段和工具。”由此可以看出方法论是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工具,在构建任何一个体系时都需要方法论来作为指导。

系统工程则将系统方法论作了很好的总结,它将系统方法论梳理了如下七个步骤:①明确复杂的问题和难题;②探索问题空间;③探索解决方案系统的目标;④开发运行使用构想;⑤设计解决方案系统;⑥优化解决方案系统设计;⑦创建和验证解决方案系统。以上七个步骤中还存在很多子逻辑(步骤),共有上百个子步骤,其应用涵盖武器系统、构建国防能力架构、警务指挥控制系统、精益量化供应系统等多种工程系统,当然也可以囊括供应链物流系统。

总体来看,这七个步骤的应用与一些世界范围内经典且畅销的书籍,如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项目管理》等所总结的步骤都是极其相似的。在咨询和规划中,或以一个项目制度的方式完成一件事情时,同样需要遵循系统方法论的逻辑。

笔者曾对供应链物流规划构建了确认问题、规划内容定位、构建“房子”模型、数据特征分析、归纳推理、构建模型(工具应用)、解决方案七个步骤,也对仓储规划构建了“理解:从供应链全局看仓储”“认识:存储对象的特征分析”“改造:核心设计、仓储布局”“评估:系统评价(系统仿真:生产力评估)”“实施:运作支持” 五个步骤。这些都是系统方法论在供应链物流规划中的延伸,其逻辑可以总结为:首先将供应链物流的各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为一个系统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诊断,然后将要素进行拆分并根据新的目标重组,最后借助运筹方法和计算手段找到“最优”解决办法。

六、供应链物流的内涵

供应链物流在专业上有明确的定义,前文也提及了供应链物流的活动、环节、要素等相关内容,对于供应链物流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从专业书籍的理论来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与行业实践结合。

专业理论层面的了解可以借助几本经典的专业书籍以理解供应链物流的整体结构,如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等人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书分别从供应链、物流、客户服务、采购与制造、信息技术、一体化运作计划、库存管理、运输基础设施、运输管理、仓储、包装和物料处理、全球战略定位、网络整合、物流设计和运作计划、关系建立和管理、运作、财务和社会绩效、供应链风险的角度对供应链物流进行介绍和阐述。该书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属性和结构;二是采购、制造、仓储、运输、包装、物料处理、库存、信息技术等部分,体现供应链物流中的具体功能内容;三是一体化运作、设计、网络、关系管理、评价、风险等关于供应链物流设计、评估与风险管理方面内容;四是从基本功能的维度,描述了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功能和特征,并指出其内涵是由一些基本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且可以优化设计和评估。

马丁·克里斯托弗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主要是从物流、供应链和竞争策略、物流与客户价值、物流成本与绩效的衡量、匹配供给与需求、构建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前置时间的战略管理、同步的供应链、供应链复杂性、全球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跨入网络竞争时代、攻克供应链集成障碍、创建可持续供应链、供应链的未来等角度对供应链物流进行介绍和阐述。该书强调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描述,在对供应链物流体系的阐述中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在供应链物流运作上的竞争关系、快速响应、需求与协同、提前期、风险管理;二是介绍在供应链物流组织与管理上的供应链复杂性、网络化、物流企业管理、可持续性;三是从供应链物流复杂性的维度,体现了供应链的内涵中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强调除了基本的功能外,供应链物流还具有更多的运作模式,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构。

约翰·J.科伊尔的《供应链管理——物流视角》一书主要体现分析供应链物流体系的一些基本方法,从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供应链关系、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财务分析、供应链技术管理信息流、需求管理与客户服务、运输系统、运输管理、库存决策、仓储决策、网络设计与设施选址、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运营制造产品与提供服务、管理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的角度对供应链物流进行介绍和阐述,该书强调供应链物流中需要优化的模块与方法,从优化方法的维度体现了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的系统的内涵。以上三本经典书籍在专业理论层面分别从基本功能、复杂性、可优化方法的不同维度体现了供应链物流的内涵。

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实践来对供应链物流进行理解。从不同产业中的供应链物流来看,在制造业的供应链中,传统运作模式的企业在向精益化方式转变,在成本和效率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部分精益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寻求数字化转型,让供应链在运作管理中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柔性,以便应对行业在用户需求端的变革。部分企业在向智能化转型,积极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在分销零售的供应链中,面对“新零售”“全渠道”的新环境,对于仓储或者配送中心的选址与布局、库存优化与控制、更加全面和复杂的信息化架构实施等方面都在不断地深入和推进。

在物流供应链中,随着生产、分销、零售以及C端消费者等环节的物流需求不断提高,物流企业在为自身成本、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寻优”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新兴的运作模式和技术,如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由过去单一的功能性服务,逐步深入B端的供应链环节中,以提高增值效果。另外,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被应用于物流行业,如“货到人”拣选的AGV、无人机、智能化存储设备等,有助于物流行业利用新兴技术提高运作的柔性。

七、供应链物流的外延

如果将供应链物流的功能、环节以及对其体系的优化与设计的相关内容看作供应链物流的内涵,笔者认为供应链物流在宏观层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供应链物流的外延。

随着近年来国际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物流外延部分的内容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当站在政府层面的视角来看待供应链物流意义时,则可以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已经把供应链物流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以下两个方面便可见一斑:一是美国早在2012年就已经发布《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分别从促进商品的高效和安全运输、培养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两个主要方面来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二是从我国近几年的主要政策方向来看,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与供应链物流环境密切相关:降本增效需要从供应链入手,扩大贸易渠道更是需要打通国际物流枢纽的渠道。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供应链创新应用,还是供应链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都在全国积极地开展,笔者在参与地方政府的城市供应链体系建设以及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企业评估的过程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从政府到企业对于供应链物流平台化、标准化等方面建设的积极性。

供应链物流的活动是没有国界的,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开展。当不同的主体开展供应链物流活动时,会受到各种约束条件,其中包含了商业环境的约束、政策环境的约束、地理环境的约束等。因此供应链物流可以上到宏观,下到微观,在研究和分析具体对象时,只需要关注其体系、目标和约束的内容。

笔者认为供应链物流的外延可以延伸到经济环境、地缘政治环境、军事环境、自然环境几个主要的方面和供应链的关系。当然还可以继续细分,而且这些外延中所包含的要素可以融合到供应链物流的体系结构中。

目前世界范围内在对供应链宏观层面相关解析的书籍中,笔者认为Parag Khanna的《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是将其上升到最高层面的,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供应链相关书籍。该书主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析供应链对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也包含了对全球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军事环境、自然环境等外延的关系解析。

该书的核心观点在于供应链是一条主线,由供应链构建成了一个全球关系网络,传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都将被这张网所牵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供应链与经济环境方面,该书做了如下阐述。“如果仔細观察供应链上的每根链条,就可以看到这些细小的交易如何组合起来,影响全球发展趋势。亚当·斯密所称的自由市场、大卫·李嘉图所言的比较优势以及埃米尔·涂尔干的劳动分工理论都得以体现:资本、劳动力和生产在全球范围流动,流向最能有效连接供给和需求的地方。如果‘市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那么是供应链将市场与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由此可见,供应链对于全球经济最深刻的影响在于供应链是渠道,将贸易连接起来。

二是在供应链与政治环境方面,该书做了如下阐述:“大国关系稳定,基础设施、资本市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监管的放松,加速了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崛起。全球化自上而下削弱了主权国家,因为现在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在执行国际规则而不是自我制定规则,而分权、资本主义和互联互通的发展增强了主要城市和企业的自主性和影响力,城市和企业越来越倾向于穿越国界去追寻自身利益,由此自下而上削弱了国家主权”。由此可见,通过供应链网络的连接、设施的互联互通、城市和企业的国际化、相互之间的协同和利益的连接,让各国的政治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三是在供应链与军事环境方面,该书做了如下阐述:“供应链与军事,国家之间的战争在减少,但关于供应链的争斗却在升温。拔河博弈不是为了多占领土,而是为了争夺资金、资源、技术、知识和人才。全球未来是否稳定的关键在于,各大国是以主权还是以供应链为行动出发点,是要发动战争还是参与拔河博弈。”由此可见,供应链中利益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通过军事手段进行争夺的行为,这也是现代供应链对于军事影响的一个方面。

理解供应链物流的外延作用,在于如果从更大的世界观的角度构建供应链物流体系,会发现一定程度上它影响甚至主导了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趋势,预示了未来的走向,体系的主体由此可以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和最大的价值。这个主体可以是企业、产业、城市、国家等。

八、供应链物流系统方法论架构

供应链物流在执行层面,最终会落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上。在对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行完整的梳理之后,笔者通过一个制造型的企业供应链物流体系来描述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从整个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物流的体系来看,物流是服务于或者存在于采购、制造、分销、零售以及消费者这些流程中或角色中。但是由于产品、销售模式、生产模式、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企业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也不同。虽然在同行业或者相似行业中的标杆模式可以借鉴,但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特征和需求来构建自己的供应链物流体系。笔者以制造型供应链为例,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构建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一)制造供应链物流全局系统

制造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一个连续的全局系统,总体来看,从原料采购、生产到成品出库,整个过程连续不间断,并且协同性强。从客户下达订单开始,供应链计划就会进行原料采购与成品库存的协同,其中如果出现间断,便会影响到客户的服务水平。同时,供应(采购)物流、生产(厂内)物流和销售物流以及逆向物流,又是几个相对独立的子模块,在功能、管理、资源分配上通常是进行区分管理。因此,制造供应链物流设计时,既需要从全局出发,也要分析各个模块间的独立与协同运作,让整个系统灵活可控。

1.供应链物流架构

在供应链物流的架构中首先需要考虑其各个主要环节,然后是各个环节间的主要逻辑关系。第一,主要包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各个环节中又包含了各自的物流活动基本要素,如运输、配送、装卸、存储、搬运等。包含各种物流资源,如物流作业人员、物流设备、仓储设施、通道等。第二,市场需求拉动。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由市场订单需求拉动,有了市场需求才需要进行产品生产,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也由此开始“运转”。第三,供应链物流活动的计划与控制。整个系统越连续、均衡,其效率越高,成本越低。因此,在系统运转时需要对各环节的订单、资源进行合理地计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灵活地控制与调度,以确保系统一直处于最佳的状态,也就形成精益物流系统。

2.采购(入厂)物流

采购物流环节的活动主要包括从供应商的物料运输直到工厂的原料仓库收货或者是生产线交接这一过程。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中间仓库进行缓存后再配送到工厂端的原料仓库或者生产线。由于物料种类与供应商数量多,运输提前期较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波动,因此,在原料存储空间管控难度方面呈现较其他环节更大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确保生产物料能及时供应,根据供应链的需求,控制缺货风险。其次,控制原料库存,在确保生产连续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原料库存,减少原料库存成本。再次,进行有序供应,对供应商和原料承运进行有序管控,可以按照合理的时间计划到达工厂端,避免集中到货出现瓶颈。最后,对采购物流环节的物流资源进行合理计划与调度,合理安排入厂物流中的设施、设备、人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忙闲不均使得成本增加或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3.生产物流

生产(厂内)物流环节主要包括原料與供应商交接过后的检验、存储、分拣、配送以及成品的入库、存储等流程,是供应链物流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一个集中的场地中进行,但是中间流程烦琐,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流程,细化到工位节点后,几百个生产节点需要确保连续不间断,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各个节点旁的缓存空间。相对于其他环节来说,该环节在连续性地计划与控制以确保链条的均衡性上,呈现难度较大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需要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客户订货的需求。其次要在生产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提高均衡性,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供应,以降低原料需求的波动,减少各节点中的缓存空间的浪费。再次要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将仓储区域、生产区域以及通道的面积、位置与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以达到系统运作高效和经济的目的。最后要合理调度物流资源,比如原料入库、配送与成品入库,存储过程中的人员、设施、设备等,提高资源利用率。

4.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环节主要包括成品下架、分拨和出库等流程(这里主要是成品仓库的作业,不包括运输网络部分)。在该环节中主要考虑与客户订单的协同以及与承运商的协同,以确保生产计划尽可能以最优成本制订,同时满足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需求。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做到对产品库容的合理分配,与成品库存管理进行协同;其次要制订合理的成品出库计划,做好货物拣选的批次划分;再次要合理调度承运商车辆到达仓库,减少货物与车辆的等待时间;最后要合理调度仓库内部的人员和设备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主要包含客户在产品使用过后的回收再利用,逆向物流并非在所有的行业中都是必要环节。在部分行业中产品过了其使用周期后,企业可以主导从客户端进行回收,并且进行提炼后形成原料进行循环利用,如电池行业。本文主要考虑在逆向物流环节中的运输组织、仓库节点的设置以及仓库内部的作业。在部分环境中,逆向物流属于危化品物流作业,因此不能与正向体系共用,需要重新构建,如图1所示。

(二)供应链物流系统的全局最优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是一个全局系统。众所周知,供应链强调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文中的全局通常指供应链所有环节和参与企业)。当然,全局最优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这里面存在很多利益性的博弈。虽然难以完全达到全局最优,从物流的视角也基本不可能实现全局最优,但是,可以以全局最优作为主要目标,将目标进行拆解,尽可能地接近目标。

1.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要素的拆分可以分为人员成本、设施成本、设备成本、技术成本、运输成本、其他运营成本,并且将其分类到不同的环节中,如采购物流中的运输成本、人员成本等,原料和成品仓储中的人员、设施、设备成本,生产上线时的配送人员、设备成本等。

2.生产成本

在物流视角的生产成本中,主要强调生产换模成本,其他的线边的存储成本和配送上线的搬运成本也都可放入物流成本中。由于供应链物流的均衡性,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形态将会和生产的均衡性配合,生产的均衡性越好,物料供应的偏差越小,所需要缓冲的存储空间就越小。但这对生产均衡性的要求较高,不同的产品之间有序地进行分批生产会产生生产换模成本。因此,需要将均衡化所产生的成本与物流成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其最佳的状态。

3.采购成本

在采购成本中重点考虑采购所产生的仓储成本,比如在经济订货批量中,有两个主要成本变量的相关分析,一个是订货成本,另一个是仓储成本。订货批量大,则单位成本低,但仓储成本升高,反之同理。而且,“订货批量”与“存储空间”的博弈存在于各个环节中(如原料仓、线边仓、成品仓、三方仓储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因此构建订货批量(供货批量)的机制非常重要。

4.物流服务水平

文中的服务水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生产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客户的服务水平。虽然两者的对象不同,但都属于在准确时间将准确货物交付到对象手中,主要强调时效性和数量的准确性。就生产的角度而言,最严格的环境可以看成是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当然,不是所有的制造企业都有必要实现JIT,就算是有JIT的机制,也并非所有物料都是JIT的方式。所以从机制的角度看,可以以JIT的逻辑构建,并在时效和批量上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企业自身所适合的结构,既能保证生产,又能控制物流成本。在客户对象中,主要需要平衡交货期和库存成本,充足的库存可以缩短交货期,但是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需要根据公司的客户类型、市场战略和销售策略综合考虑。可以从物流的视角输出生产函数和经济曲线,以提供决策支持。

九、结论

本文将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建设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并针对系统论和运筹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当前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的建设已走向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时代,而实现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技术更新,其实质在于企业运作战略层面的变革。传统的供应链物流规划模型已不能适应这些变革,需要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拆解,并将技术融入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系统的每个“细胞”中。因此,笔者以系统化的方式梳理与分析了构造企业供应链物流规划的方法,以为企业的供应链物流规划与改善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路径。

参考文献:

[1]戴瑞克·希金斯.系统工程:21世纪的系统方法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等.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與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约翰·J.科伊尔.供应链管理:物流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5]帕拉格·康纳.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供应链环节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