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须明晰,构思应缜密

2020-06-21 15:20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韧性中华民族

真题回放

[题目一]

“韌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试题简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中“文明”是核心词,是母话题;“韧性”是“文明”的特征。“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很多角度,也就是子话题,所以写作时可以通过子话题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就是写作时话题可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等内容来表现文明的韧性。

关于“韧性”,材料中提示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具体到行文中,可化为坚韧顽强、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精神与事例;亦可由此联想到许多带有坚韧性质的名言警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两南北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韧性”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可以按照材料中提示的文明的载体来写作,也就是围绕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立意,表明文明的韧性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如果有针对性地写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会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题材可大可小。小,可选取较短的时间段中某一事件、人物、现象,或者选取一个角度,发表议论,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来写。不管怎么选材,最好加一个副标题,使内容更具体,主题更鲜明。

考场原作

文明韧性的光辉①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谙生活的滋味。单看“韧”字的构成,便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挣脱之感。②或许与“韧”字相关的梦想,都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无论与外人或是与自己——才能实现,做到尽善尽美。③

而韧性,在我看来,是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我们的文明,绝不仅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伟建筑或是前人遗留下来的璀璨的文化瑰宝。最值得为人道的,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劳、善良、奋进;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韧性。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外敌入侵,对中华文明进行践踏时,那些中华文明的捍卫者,忍受着多大的痛苦与不甘,为了文化的传承,他们忍辱负重。是他们的坚持④⑤,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被侵蚀、被毁灭;我更是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之时,即便已经濒临绝望与崩溃,依然可以重新站起复兴中国的精神与毅力所动容。⑤很多西方人曾以“中国人没有信仰”为名对我们大肆批驳⑥,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铿锵有力地回复他们——我们没有统一的宗教,但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纽带,这种文明的指引,就是使我们中华民族凝聚起来的最崇高的信仰。作为文明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值得享有这份殊荣。⑦

几千载的漫漫征程中,风雨交加,中华民族逆风前行,在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与威胁中,保持了中国人的品格、文化与意志岿然不动——这就是文明的韧性的光辉。⑨⑧

除了历史沧桑变迁中中国向世界所展现的坚韧,于中华民族的内部性格而言,这种韧性更是民族发展中最本质的精神基石。若“勇敢”⑨被定义为抵御外部困难时的不放弃与勇于面对,那么“韧性”便是对个人所长期坚持的理念的否定与价值观的重塑。⑩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是对过去的抛舍,令人惋惜,而事实上,敢于直面自身的缺陷,并且敢于动摇自身信念以换取更强的生命力,让社会向着更光明的前途迈进,这正是我所赞颂的“韧”。我们不能否认,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领先于时代,而不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或吞没。(11)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改革家,都是在向已呈颓势却深人人心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宣战,与他们相对抗的,不仅仅是那些利益相关者,更是如大山一般沉重的陈旧观念。而现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现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性格中的韧性——我们可以改变甚至可以颠覆陈旧的文化和观念,但最本质的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统一于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就像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所做出的。市场化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本是不可相容的,但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以他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愿意承担风险。他们相信,这是巨大的改变,但不会带来毁灭。而勇毅坚韧的中国人,逐渐适应了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用自己的奋斗,构建了更美好的家园。(12)

因为有这种韧性,我们才能如此处变不惊,我们的国家才会走向复兴。(13)

①命题作文不允许擅自改动作文标题,不过可以添加副标题。

②此说过于简单。从“韧”字中如何体会到“难以言表的折磨与难以挎脱之感”?应该阐释清楚。

③以拆字法导入话题,富有新意。但遗憾的是,对“韧”字的分析过于简单,阐释不够清楚。

④“他们”凭借什么能够“坚持”下来?下文应加以阐述。

⑤表达上有些别扭,语言需要推敲。

⑥“批驳”一词不准确。应改为“诋毁”。

⑦对一些论据的阐述不够细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⑧这一段最好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揭示这种“韧性”的成因。

⑨这里的“勇敢”其实是一种“韧性”。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韧性中华民族
数字孪生技术打造韧性城市
汉字三千年
主题:建设韧性城市 助推城市发展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季札挂剑
“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