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淑文
一、引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文化自信应该全面贯彻到文化领域,尤其是涉及到文化安全和国家话语权的文化外宣翻译。
邢襄文化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是邢台城市发展的精神基础和力量源泉。如果能将邢襄文化进行有效的对外宣传,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必将提高本市文化软实力,促进邢台地区的综合发展。
二、邢襄文化外宣翻译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该分析法通过四个参数: 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综合分析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SW)和外部因素(OT), 以期达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扔掉包袱、加速发展”的目的。目前,SWOT 分析法已经被延伸应用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研究等多种跨学科领域,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积极效果。
因此,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更全面地对邢襄文化外宣翻译机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内部优势(Strengths)
邢台地区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包括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名人典故、红色文化以及名胜景观等文化形式。这些各具地域、人文和历史特色的文化形式为邢襄文化外宣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素材,使得外宣翻译做到有文可宣,有言可译。
同时,政府积极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我市目前大力实施邢襄文化弘扬工程,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和红色基因传承颂扬项目。如推出《邢襄名人谱》、拍摄纪录片《守住非遗—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实》、每年组织多种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300余场、修建各类纪念博物馆、组织各区县开展多项极富当地人文民俗特色的文化节活动,如中国汉牡丹文化节、九龙峡桃花节、邢台天河山七夕情侣节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友人前来邢台参观和考察。这些工作都充分表明我市政府部门对邢襄文化已经从根本上产生了自觉的文化认知和认同,并积极推广邢襄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
(二)内部劣势( Weaknesses)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邢台地区普通民众的文化意识有待提高。有很多民众对邢襄文化的内涵、形式和历史根源并不了解,甚至漠不关心。然而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都需要牢固的群众基础,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无法让所有民众都能自觉地继承和弘扬城市文化。这将导致文化外宣工作最终因缺乏内在支持而流于形式、后继无力。
另外,我市目前尚未成立专业的外宣翻译机构,缺乏高级翻译人才。无论是景点推广、场馆说明还是活动现场翻译,大多是由外聘译员、英语从业人员或者业余爱好者参与。因此译者主体的构成有些混杂,专业性和组织性不高。同时,目前仍未形成规范性、系统性的外宣翻译策略理论体系,造成现有译文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不足都制约了翻译手段的实施,也就无法避免对文化外宣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三)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也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作为祖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邢襄文化也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据邢台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道,2018年邢台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5890人次,创汇金额1029.44万美元,同时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国际学者和留学生。这些都为邢襄文化的外宣翻译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另外,随着邢台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我市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在国内甚至国际上也在不断上升。同时,这一国际性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为邢襄文化的对外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契机,打造了广阔的传播平台。
(四)外部挑战(Threats)
虽然人类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广泛性,但是任何一种文化,究其形成根源,无一不带有从属烙印。因此本国文化在与他者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异质性而产生矛盾和冲突,由此造成他国受众群体无法全面接受和适应本国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排他性给文化传播工作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困难和挑战。
尤其在涉及到类似邢襄文化等区域文化的外宣翻译时,文化信息的传递更要努力做到在文化自信基础上,提高双方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顺利输出。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外宣翻译
综合以上SWOT分析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邢襄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本文从文化自信的四个着力点出发,有机整合内外部影响因素,针对文化外宣翻译机制内的各组成要素提出四项策略性建议。
(一)以文化研究为基础:整合优化邢襄特色文化资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管是何种类的文化都需要有深厚的歷史内涵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要想让邢襄文化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探究其历史基础和精神内涵。比如,发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编纂地方历史文化书籍,丰富天河山七夕文化,打造前南峪红色基地等等,这一系列的文化弘扬工程都为邢襄文化注入了无限生机。
这项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性支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不同类型的邢襄文化进行考察、探讨和研究,整合优化文化资源,突出特色,重点宣传,并形成专业性、系统性的书面文字介绍,为文化外宣翻译工作进行精神层次的铺垫,将文化自信深植人心。如果一种文化缺乏“活下去”的精神支撑,就如同昙花一现、过眼烟云,无法对外形成吸引力,自然也就失去了文化外宣的必要基础。
(二)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提高民众文化自信意识
文化外宣翻译工作需要积极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自信意识,增强文化自豪感,大力拓展群众基础。比如深入社区和乡镇民間,积极开展利市利民的文化知识普及活动;设立文化研究课题,鼓励相关学者参与调研;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出线上文化宣传专题板块;鼓励各种自媒体,灵活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邢襄文化。总之,要使得邢襄文化能够扎根群众土壤,实现文化“传下去”的发展目标。
(三)以文化翻译为手段:形成规范的翻译体系
外宣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 。
“从中文翻译成外文”就是外宣的实现手段,也是关键所在。文化外宣翻译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充满主动性、扩张性、目的性的交流活动。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要紧紧抓住“话语权”,体现文化自信,传达文化魅力,加强文化信息的输出。翻译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文化外宣的效果,而影响翻译成果的直接因素则包括译者主体和翻译策略等。
在译者主体的选择上,黄友义教授建议“让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坐在一起” 。结合我市翻译市场的现况,笔者认为可以考虑组建本地译者为主体、外国译者协作参与的译者体系。
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立足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尝试根据文化类型、宣传场合、交流形式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指导规则、建立专业文化语料库,为译者提供翻译参考。
(四)以文化宣传为目标:创新文化外宣方式
目前仅靠景点旅游或学者访问等被动式的文化宣传途径已经无法满足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求。文化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型和传播途径,在进行翻译机制建设时,必须政、企、学、民联合,通过政策上引导、技术上支持,积极创新文化外宣方式,让邢襄文化真正做到“走出去”。
比如,结合地方特色,系统化地推出“邢”字号文化品牌的外译文本书籍和知识图册;拍摄反映邢襄文化的外译宣传片和影视作品;在旅游景点、纪念博物馆等实地介绍和宣传网站上增设外语介绍板块;利用微博、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和互动平台进行文化推广和宣传。
四、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外宣翻译具有构建“话语权”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功能。因此本文通过对邢襄文化外宣翻译现况进行SWOT分析,提出文化外宣翻译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从四个着力点出发,采取相应策略,转化消极影响因素,强化积极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市相关部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策略性建议,完善邢襄文化的外宣翻译机制,顺利实现邢襄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作者单位: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