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艺

2020-06-21 15:12李国林
阅读(高年级) 2020年4期
关键词:下场彩旗唱戏

李国林

陈书舫(fǎnɡ)生在京班,长在京班,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熏陶。三四岁时,母亲练功,她就站在一旁跟着比划;母亲练腔,她也跟着“哦呀咳”地学着唱。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她常常从床头上取出母亲练功用的板带,缠在腰上,拿着两股线头,学着大人,在屋里一个人舞来舞去,又是比划,又是练唱,忘乎所以。

有一次演出京剧《采花赶府》,这是全本《唐伯虎点秋香》中的一折。陈书舫扭着母亲,硬要去演丫头。母亲本来希望她学医,没想到她却喜欢唱戏,便对她说:“妈妈是走投无路,为了活命才学唱戏的。你还是不学唱戏好。”幼小的陈书舫哪里懂得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她不听母亲的劝阻,又哭又闹,吵着非去演戏。母亲虽说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学戏,但是,连眼前一家人的生活都顾及不上,哪里还有钱送女儿上学念书、当医生呢?只好让女儿去试试,演最小的一个丫头——冬香。可是没有那样小的戏装,母亲只好利用破旧衣服和一些剩余花布的边边角角,拼拼凑凑,亲手给她做了一套小丫头的戏装,她高兴极了。当她出场时,观众见她穿着开裆裤,人又长得乖巧,身子一扭一扭,还学着走台步,一下发出了笑声。她知道观众笑自己穿的开裆裤,下场时,为了不被笑,她用手紧紧捏住裤裆——哪知这样走路,既迈不开步子,又走得慢,形象更逗人发笑。好在她胆子大,放得开,不怯台,母亲也就答应让她学戏了。这是她第一次上舞台演戏,那年才4岁。

自此以后,她更喜欢上台演戏。每次演出,她总要争取上台,哪怕在台上走一圈,或站一下,她都十分高兴。一次演出《虹霓关》,差一个跟随东方氏打彩旗的小丫头,她就主动去扮演。当东方氏和王伯当两军对垒时,她见东方氏停戈勒马,并不冲杀,急得跺脚,挥动彩旗高喊:“快杀!快杀呀!”东方氏仍然驻马不前。她气极了,将彩旗往地上一甩,冲下场去了,观众间一片笑声——因她年岁太小,不懂得剧情和人物的要求:东方氏有意招赘(zhuì)王伯当为夫婿,故尔迟迟不上。下场后,她知道观众笑自己出了“拐”(差错),但她并不气馁,演戏的情绪更高了。

陈书舫6岁时,有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川剧名旦阳友鹤(艺名筱桐凤)前来青杠滩演出,他见陈书舫学艺勤奋,灵活雅秀,喜爱技艺,又有一副娃娃嗓子,条件好,便主动登门,热情地鼓励她学川剧,并教她第一个启蒙戏《桂花亭》——陈书舫饰演秋香。在阳友鹤的悉心传授下,她一句一腔地認真练习,一招一式地反复摹仿。阳友鹤诲人不倦,陈书舫学而不厌,很快这折戏就教完了。当陈书舫首次登上川剧舞台演出《桂花亭》时,母亲又帮她把京剧《采花赶府》中“耍花”的特技揉了进去,锦上添花,一下崭露头角,赢得了观众的称赞。

而在此之前,川剧表演艺术中是没有“耍花”的。花朵用色彩斑斓的金丝线做成,一朵朵摺(zhé)叠起来,事先分别放在桌围、椅垫、地毯之下,或藏于演员腰间、袖口、彩鞋之中。在情节和人物需要的当口,只需手指轻轻抡动花枝,手向预先准备好的地方一指,花朵即当场盛开,姹紫嫣红,鲜艳夺目,精彩迷人。陈书舫首次将这种技艺运用到川剧中,无疑给川剧增添了色彩。

(节选自《梅花香自苦寒来》)

感悟:

陈书舫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她幼年时学戏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要勇于把握机会,敢于克服困难,勤于练习技艺,这样才能成就璀璨的人生。

猜你喜欢
下场彩旗唱戏
姥爷的唱戏机
姥爷的唱戏机
母亲唱戏
插彩旗
停止运动大脑恐有四种“下场”
学问旅游两不误
唱戏保健
小狗成大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