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娜
摘 要: 正如我国有正月、腊月、冬月等称呼一样,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沿用中国这种对月份很有季节感的传统称呼外,也有着一些较为“和风”的月份别称。本文将介绍下半年——七月到十二月的几个月份别称,并追溯其由来。
关键词: 日语;月份别称
1 文月(农历七月)
日本人把农历七月称作“文月”,日语中读作“ふみづき”。
关于“文月”的由来,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一种认为农历七月正好是庄稼地里稻子成熟的季节,因此被称为“穂ふふむ月(稻穗变饱满的月份)”,省略之后就变成了“ふみづき”。还有一种传说也是跟稻穗有关,说是因为到了农历七月,稻子开始挂穗、稻穗越来越显眼了,所以叫作“穂見月(ほみつき)”,也就是“见穗月”,在地方口音中演变成了“ふみづき”。
关于“文月”的由来,哪一个是正确的还无法求证,但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说法虽然从含义和季节上看比较有说服力,可是这样一来,就很让人疑惑“文”这个汉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所以,笔者认为另外一种说法更为可信:据日本文献记载,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作为节日风俗之一,古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牛郎和织女星献上自己的诗文。此外,据说为了防虫,古人还会在七月晾晒书籍,后来这些习惯和风俗传到了日本。因此,日语中把和诗文及书籍有关的农历七月称作了“文月”。
2 叶月(农历八月)
农历八月被称作“叶月(葉月)”,日语中读作“はづき”。
关于这个称呼的来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农历八月树叶逐渐开始掉落,所以是“葉落月(はおちづき)”,缩略后便成了“はづき(葉月)”。第二种说法认为,农历八月是夏末,秋意袭来,大雁开始迁徙,大雁初来乍到——也就是“初来月(はつきつき)”,由此省略变成了“はづき”。第三中说法认为,到了农历八月,田野的稻穗完全饱满成熟了。所以被称为“穂張り月(ほはりつき),后来演变成了“はづき”。
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并没有定论,但赞成第一种说法的人比较多。笔者也认为,第二三中说法虽然从季节特征和发音上都很吻合,但从“叶”这一汉字的选用来看,还是第一种说法更站得住脚。
3 长月(农历九月)
农历九月被日本人称作“ながつき”,汉字写作“长月”。九月明明是小月,天数比大月少,为什么会被称作长月呢?
这个可以从《拾遗和歌集》的问答歌中得到答案。问句是:“よるひるのかすはみそちにあまらぬをなと長月といひはしめけん(这个月明明昼夜不超过三十天,怎么称为长月呢)”。而答句则是:“秋ふかみこひする人のあかしかね夜を長月といふにやあるらん(秋意渐浓,当夜变长之后,对思念他人的人来说,夜显得愈发的长了,所以叫长月)”。故此,长月指的是深秋拥有漫漫长夜的月份,“夜の長い月(夜长之月)”,既“夜长月(よながつき)”。
但日本国学家贺茂真渊并不赞成这种说法,他认为如果说夜晚长就被称作是长月的话,其他月份的夜晚甚至比九月还要长。所以,他认为长月是指割稻子的季节“稲苅月(いねがりづき)”,由这个词组省略前后假名后得来的。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才是对的,已难以考证,只能见仁见智了。
4 神无月(农历十月)
农历十月被称为“神无月”,日文写作“神無月”、读作“かんなづき”。
这个称呼来源于日本的传统宗教——神道教。传说在距今很久之前的神治时代,每年十月,日本各个地方的各路神仙都会齐聚出云国的出云大社(神社,现位于岛根县)开会,共同议政、处理事务。众神们都去了出云国、都不在家,“神无月”的说法也就由此而来。按照这个故事,因为只有出云国的神仙在十月份会在家,所以出云国应该将十月称为“神在月”,而直到今天为止,出云大社确实仍然保留着将十月称为“神在月”的叫法。
也有人认为这种与神相关的传说太无厘头了,所以又提出了是来自于“雷無し月(かみなりなしつき)”——雷无月一词。因为进入十月份后,轰隆轰隆雷声滚滚的日子渐行渐远,也就是“雷无月”,缩略后变成了“かんなづき”。
笔者则认为,虽然与神相关的说法有些天马行空,但不得不承认,语言在历史上确实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而且从出云大社至今依然将十月称为“神在月”来看,第一种说法也并非毫无依据。
5 霜月(农历十一月)
日语中的“霜月”是农历十一月的别称,读作“しもつき”。一般认为其来自于“霜降り月(しもふりつき)”——下霜的月份这个含义。
霜月一词中文里也用,李商隐还以“霜月”为题写过诗,但并没有将其作为农历十一月的别称固定下来。在古代,日本长期以来与我国进行交流、学习,类似“燕子楼のうちの霜月の夜、秋来って只一人のため長し(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这样的诗在当时的日本广泛流传,虽然中文里的“霜月”并不特指十一月,但这个词应该是从中國传到日本,又结合了日本的自然风情而固定下来的。
此外,除了“霜月”,农历十一月还被称为“神归月”。这种称呼与上述“神在月”相关联:开完会的神仙们会在十一月回到自己的管辖地,所以十一月又叫“神归月”。
6 师走(农历十二月)
将十二月称之为“師走”,最早出现于《日本书纪》一书中的“神武天皇记”,书中这样写道:“十有二月,读作しわす”。佛教传到日本后,给日本社会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习俗。据说在古代的日本,到了每年的十二月,各家各户就要请僧人来诵经礼佛。因此,受邀的法师(僧人)们东奔西走的忙碌着,于是被称作“师走月(師走り月,しはしりつき)”。
也有人对此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将十二月称为岁末,也就是一年结束的月份,日语中写作“年はつる月”,读作“としはつるつき”缩略下来就变成了“しはつ”,后来又演变成为了“しわす”。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沿用阳历了,由于很多对月份的别称都是与季节息息相关的,沿用新历后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所以这些别称多数还是对应旧历的月份,但“师走”却作为忙碌的新历12月的别称被固定了下来。果然,不论用什么历法,年末都是忙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