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治理的应对策略探析

2020-06-21 15:31宋锦花
锋绘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治理策略

宋锦花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推进,海量的网络数据信息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发展态势。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网络民众自由传递信息的步伐,导致了网络信息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因此,创新推动网络信息治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当前,网络信息治理刻不容缓。在网络信息治理的过程中,舆论导向是网络信息治理的重点对象,大数据是网络信息治理的有力支撑,理性程度是网络信息治理的衡量标杆。同时,网络信息治理可以实施综合性治理、及时性治理和公开性治理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治理问题。

关键词: 网络信息;治理;策略

1 网络信息治理的背景

第一,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网络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虚拟人际传播的特定时期。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现状已经降低了网络信息治理的效率,人为限制很难驾驭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由于网络信息是自由表达的产物,各类网络信息主体各执己见,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状况屡见不鲜。此外,互联网催生了海量的网络信息,一些畸形网络信息的汇聚极易产生网络信息极化现象。网络信息极化现象容易引发舆论矛盾,进而成为危害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第二,网络谣言传播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民众在网络上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身份,虚拟的身份使得网络谣言传播事件层出不穷。有的网络民众在网络上随意宣泄和传播违背事实的虚假信息,导致一发不可收拾,酿成网络谣言传播事件,對社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此外,高度开放的网络空间为网络造谣者提供了温床,他们不负责任地散播虚假言论,给社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恐慌与混乱。

2 网络信息治理的内涵

2.1 舆论导向是网络信息治理的重点对象

第一,真实发声促进网络信息的良性循环。只有合理配置网络空间的权力资源, 恪守公权与私权的边界, 网络信息治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目标, 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网路作为舆论阵地,各种混淆视听的舆论声音层出不穷。舆论声音的背后实则是各类人群的情绪爆发,通过网络大肆地宣泄出来,从而达到了博取关注的舆论目的。因此,需要真实发声来澄清事件的真相,从而水落石出,扭转信息混乱的局面。

第二,适度监管异常的信息动向。注意监管“满屏杀”。“满屏杀”在传播和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现象,反映出若干新问题,折射舆论场中多股复杂力量的博弈,呈现出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舆论引导机制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些现象亟待关注和反思。 “满屏杀”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是真假难辨。短时间内的网络舆情快速传播加速了网路民众的应对速度,以至于在没有搞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盲目地转发,网络民众无形之中成为了“满屏杀”的助手。

第三,导控网络信息动向的波动幅度。导控网络信息动向的波动幅度意味着进一步了解民众的态度与情绪。收集归纳民情,对炒作性的网络信息提前布防。炒作性的网络信息往往是网络民众盲目跟风的负面产物。网络推手作为炒作性信息的制造者,利用网络民众进行重复转发与讨论,从而达到自己私欲的目的。在网络推手炒作的过程中,网民无意识地成为了网络推手的棋子,网络民众的正常认知容易受到负面的冲击。因此,为了防止网络信息出现无道德无底线的恶劣情况,就要导控好网络信息动向的波动幅度。

2.2 大数据是网络信息治理的有力支撑

早至2013年流行于国内的“大数据”概念, 是巨量、海量数据的代名词。当今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大数据参与网络信息治理已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运用有效数据,发挥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网络信息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治理必须追根溯源,挖掘真实发布者,才能从源头解决网络负面信息的肆意性传播。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可以挖掘网络信息的发布者。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核实网络信息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与网络执法部门进行相关的合作,从而遏止异常可疑的虚假信息。

另一方面,规范数据应用,追究网络信息责任。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世界的本质是数据, 大数据将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可以说,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微信、论坛、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收集,从而为网络信息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但是,大数据的应用存在泄漏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人肉搜索”技术使得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无所遁形。因此,势必要规范大数据的应用,对发布虚假信息的相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2.3 理性程度是网络信息治理的衡量标杆

在网络信息治理的过程中,理性程度既是网络信息治理的衡量标杆,又是网络信息治理的内在要求。因此,管控非理性的网络信息是提高网络民众理性程度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管控非理性的网络信息要求强化信息传播管理体系。网络信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者不公正对待时, 会在网络外衣的遮盖下变得更加偏激、尖锐和富有情绪感,其在表达观点时,容易带有个人情绪, 从而发表一些负面性的评论。当拥有相似意见的网民聚集在一起时, 这种负面评论就会相互作用, 影响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造成虚假的事件,从而显出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非理性。因此,强化信息传播管理体系对于管控非理性的网络信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网络作为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允许网络民众发布各种网络信息。网络民众作为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理性思维,从而遵守网络空间秩序,避免散布不正当的网络信息,为网络空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促进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3 网络信息治理的应对策略

3.1 综合性治理

一方面,深化网络法治建设。针对社交媒体传播的网络虚假信息,采取规范化管理,将网络法治建设应用于实处。在深化网络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网络开放与包容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如今,网络信息治理处于粗放状态,容易给网络虚假信息提供可乘之机。因此,要建立明确的网络信息追究责任机制,依法追究网络虚假信息发布者的责任。

另一方面,转载正能量的网络信息。网络信息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紧密, 并表现出言论自由、即时互动、思想多元、身份隐匿、群体极化等鲜明特点。其鲜明的特点会导致网络信息内容真假难辨的局面。有的网络民众把网络当做发泄不良情绪的场所,负能量的、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威胁。因此,在复杂的网络信息场所中,要积极转载正能量的网络信息。在网络信息分析的过程中,转载正能量的網络信息可以吸引网络民众的注意力。网络民众的火速围观可以形成具有正能量的网络舆论场,从而促进了网络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

3.2 及时性治理

网络具有自由、免费、开放、平等、交互虚拟等特性, 网民可以获得更多资讯、人与人之间交往跨越了时空限制, 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的模式。

一方面,及时正面回应网络热点信息。信息的瞬时性与动态性要求管理者做出即时反应与决策。网络热点信息是热度较高的复杂事件,在网络热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需要予以正面的回应。对于扭曲真相的虚假信息,要及时地进行处理和纠正,以便防止民众出现反感情绪。此外,正面回应网络热点信息有利于舆情的降温,网络民众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而可以规避网络热点信息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及时遏制混杂的网络信息的传播。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网络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网络民众的眼球。混杂的网络信息已经超出了网络民众的理性判断范围,这时候的随意传播会使网络信息变得扑朔迷离,从而更加难以辨别其真实性。若不及时遏制,别有用心的炒作者就会借机制造爆炸性的虚假信息,网络民众就会被迷惑,盲目跟风,最终会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见,及时遏制混杂的网络信息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3.3 公开性治理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治理需要进行公开性治理。公开性治理不仅需要注重开展政民互动的常态化模式,而且需要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实现依法治网。

一方面,开展政民互动的常态化模式。政民互动可以通过网络问政进行。随着“数字政府”时代的到来, 民主治理的学者提出“电子民主”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政府公共事务的公民参与、透明和开放。网络问政就是“电子民主”的体现,是政民互动的网络模式。公众可以在网络问政平台上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见解。政府可以针对网络民众的疑问进行公开性的答疑解惑,真实有效地回复网络民众关注的问题,实现政民互动的常态化,从而推动网络信息向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公开性治理需要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在公开性治理的过程中,依法治网是公开性治理的重要保障。网络信息是各类各样信息的汇聚之地,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运用法律的相关手段进行公开性治理,践行依法治网的战略措施。同时,在公开性治理的过程中,依法治网可以采取透明公开的优化手段,净化网络信息的传播环境,实现网络信息治理的常态化,推动网络信息的文明传播,进而实现社会风气的良性转变。此外,公开性治理需要注重模式的优化配置,促进依法治网的良性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治理的平衡运转。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治理任重而道远。网络信息治理刻不容缓。因此,及时采取可靠有效的应对策略,推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治理,既是我国网络发展的现实性要求,又是大数据潮流的时代召唤。

参考文献

[1]冯建华.网络信息治理的特质、挑战及模式创新[J].中州学刊,2019,(03):162-168.

[2]雷跃捷,李汇群.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引导方式变革的新动向——基于微信朋友圈转发“人贩子一律死刑”言论引发的舆情分析[J].新闻记者,2015,(08):54-59.

[3]许峰.以大数据思维创新网络舆情管理[J].人民论坛,2018,(27):40-41.

[4]李令超.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2):141-142.

[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

[6]安俊.“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142-145.

[7]吴洋.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大学问”[J].人民论坛,2019,(10):122-123.

[8]安俊.“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0):142-145.

[9]Reagans, R., Mcevily, B.. Network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Transfer: The Effects of Cohesion and Ran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48(3):554.

[10]COTTON R 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Petitioning: An Analysis of the Policy-MakingImpact of the Scottish Parliaments E-PetitionSystem[D]. Florida: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2011.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治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网络信息下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培养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