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滋养美育之花

2020-06-21 15:40田小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名作美术课画作

田小芳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高年级美术课中开展传统国画绘画方法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美术素养。

1.赏临名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历朝历代的中国画,体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赏其形。教学《我们身边的植物——画竹》一课时,我重点选择了宋朝到清朝的作品,如文同的《墨竹图》、元代吴镇的《墨竹》和清代恽寿平的《没骨花卉》,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学生了解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创作形式,以及画作与文字的融合能使画作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临其法。通过带领学生临习名作,让学生了解画家绘画的方法(如同样的植物可以用勾勒填色法,也可以用没骨的表现方法),同时可以掌握不同的表现方法,以及如何组织构图、表现画面主次等。通过临习,学生能够将表现景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提升绘画水平。

悟其韵。通过欣赏名家名作,让学生感受画家创作的心境及作品所表现的意境,通过一笔一画的临习,感悟画作的韵味。如宋代画作《花卉》,其一枝一叶都表现得恰到好处,画家精心的构思,让学生感受到画面的恬静之美。

2.开放课堂,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美术课教学中,我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探索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写生创作的最佳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例如,学校的润心亭是校园最具特色的景观,于是,我们开展了“我爱润心亭”系列写生课程。首先,带学生走进润心亭,近距离观察亭子、门楼、竹子等,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景进行创作,在过程中总结记录遇到的困难。然后,带着问题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亭子顶部结构如何表现、怎样更好地观察竹杆的生长等。掌握绘画方法后,学生再次贴近景物去观察,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系列课程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更让学生在融于景、画于情的创作中,热爱身边的一亭一楼、一草一木。

3.创新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中,除了传统的创作方式外,我大胆创新,带领学生通过特别的方式進行绘画创作。在学习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方法后,我让学生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合作完成《枫丹学记图》。我先让学生拍摄校园内的主要景观,然后小组合作将所有照片拼接在一起,呈现校园照片的长卷后,每个小组认领不同的场景,共同完成这幅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锻炼,自主学习意识也得以增强。

通过以上实践,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美育之花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绽放。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名作美术课画作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贺词选登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趣味美术课
行走的时髦画作
洪耀作品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