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联结策略 促进深度阅读

2020-06-21 15:32洪小蜜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文讲故事古诗

洪小蜜

[摘 要]  联结同预测、提问、摘要一样,是带有普适性的阅读策略。或联结古诗找相似,拉近距离识古文样式;或联结注释多往复,化难为易领悟文意;或联结古今讲故事,对比琢磨品味语言韵味;或联结传统文化巧拓展,激活学生阅读新欲望。如此,关注联结点的丰富性、联结方式的灵活性,从而使古文教学有滋有味,使古老的文化焕发活力,使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联结;小古文

联结同预测、提问、摘要一样,是带有普适性的阅读策略。在阅读理解中,运用联结策略,可将眼前的阅读文本与已有知识储备之间展开各种关联,帮助理解。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曾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运用联结策略理解词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笔者结合统编本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力求在联结上下功夫,让千年的文字灵动起来,讓古老的文化焕发活力,让古文阅读迈向深入。

一、联结古诗找相似,拉近距离识样式

小学生较少接触古文,难免陌生,不知从何读起,从何学起。课上,最忌怕的还有老师把古文直接上成语法课,课堂从头到尾都是机械翻译,这样的学习体验一定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为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老师可从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古诗入手,由古诗联结到古文学习,拉近学生与古文的距离。

《司马光》一文篇幅短小,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配图诵读古诗,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交流古诗学习的方法。之后,老师顺势而导:“同学们交流的学习古诗的方法都是金点子,这些金点子也是学习古文的小妙招呢!”接着,老师引出小古文这一新文体:古文,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文体,它又叫文言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文题目叫《司马光》。同学们第一次遇见古文,要想“喜相逢”,就要“找相似”。请大家初读课文,想一想这篇古文和古诗有哪些相似处。学生观察、交流后,老师相机引导,共同感受古文短小、含有注释等特点。

如上教学,教师从本学期和以往学过的古诗引入,诵读、联结中找相似,拉近了学生与古文的距离,降低了陌生感,学生很快熟悉了这种比较“古”的表达方式。

二、联结注释多往复,化难为易能领悟

博大精深的古文中,有些字词或古今异义,或一字多义,或词性转化,有些则语句倒置,特殊用法频现……古文,哪怕在小学阶段是短小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时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学时,教师绝不能忽视文下的注释,它是学生理解古文的得力助手。对于文下注释的使用,不能死记硬背,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关注随文注解,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联结注释”的阅读模式,会给学生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初步引发出学生新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老师引导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4人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自行对照注释,把这篇古文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在交流汇报的环节,老师紧扣学生难理解的词语“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曝书画”“锦囊玉轴”等,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注释,结合插图,深入理解。之后,老师进一步逐句出示现代文,让学生读出古文,梳理全文大意。这时,老师顺水推舟:“文中讲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人,他们都有共同的表情——笑!”接着,老师出示含有“拊掌大笑”“笑而然之”的两句话,让学生朗读并设问:“牧童拊掌大笑会说什么?杜处士又是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当学生结合语境,再度联系注释、潜入文本、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形象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拊掌大笑”“笑而然之”的丰富含义,也揣摩出古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如上教学,联系注释理解古文词语,借助语境展开想象,反复再现,层层推进,已远远超出生硬的字面含义,并触及到了古文的深层意蕴。从教师引导学生联结注释及后来学生主动借助注释理解含义,由扶到放,由初知、关注到理解、深化,联结注释学习古文的方法,回环往复,层层深入,直抵学生心灵。古文学习,因为联结注释而化难为易,便于学生领悟,增长能力。

三、联结古今讲故事,对比琢磨品韵味

每一篇古文,在貌似生冷的文字下,都隐藏着一个生动的故事。联结古今读古文、讲故事是学习古文的好办法,是课后习题的要求,更是统编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集中体现。联结古今讲故事,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古文的亲切感,还能带领学生沉入文本,在对比发现中,感受古文独特的语言韵味,练就较强的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课,在学生熟读古文、了解主要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抓住关键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先练讲故事。学生自由练说时,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融入想象,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努力把故事说得更精彩。之后,指名学生讲故事,聚焦“拊掌大笑”“笑而然之”,互相评议。学生在讲故事时,内化了古文内容,训练了表达能力。值得赞叹的是,此处教学后,老师随机话锋一转:刚才,同学们讲的是现代文版的戴嵩画牛,让我们再来看看百年教科书中的戴嵩画牛,这是1997年版的课文《画家和牧童》,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同样的故事,今天学的古文和1997年版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联结古今文本,再加上之前讲故事的铺垫、内化,很快发现了古文的语言凝练、含义丰富的特点。

如上教学,联结古今有层次、有方法。首先,教师将读古文与讲故事相联结,重在带领学生沉入文中,感受情节,体会人物,训练表达;其次,引导学生将古今不同版本的《戴嵩画牛》相联结,在联结对比中品味琢磨,体会语言特色,感悟语言魅力。双层次的联结,引领学生联通古今,阅读古文,叙讲故事,训练表达,品味语言,可谓是“节节精彩”。

四、联结传统文化巧拓展,激活阅读新欲望

小古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极好范本。统编本语文教科书增加了古文的篇幅数量,还将首篇古文的学习从以往人教版的六年级提前到了三年级。小学生学习古文时,教师应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激情,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文本特点,创设有效情境,联结传统文化,搭建课内外阅读一体的最佳平台,努力践行大语文教学观。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在结课之时,学生对古文已有了深入的学习,为充分发挥课文的“范本”作用,老师可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出处,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伯牙鼓琴的故事会千古流传?老师适时简要介绍知音文化、相关传说、名言佳句,简要介绍《吕氏春秋》《列子》,引导学生初识中国史学上的不朽巨作。之后,推荐学生阅读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管晏列传》(节选),引导学生借助课上的学习方法自读自赏,学生兴趣盎然。

清清浅浅文言美,轻轻松松文言趣。此处,简要介绍的是知音文化和相关诗句、著作,推荐阅读的是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借助课上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练说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激活学生继续深入阅读的欲望。要知道,一篇古文的学习,可以推荐、拓展的内容很多,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确保教学适度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初遇古文,巧用联结,让学生感到古文是如此有趣,如此新鲜,如此亲切,让他们终身留下对传统文化的美好印象,这是师生共同的美好愿景。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捷.统编教材三年级初遇“古文”,怎么教[J].小学语文教师,2018(8).

[3]梅志军.读出韵味,品出意味,学出滋味[J].语文教学通讯,2012(9).

[4]小学语文学科指导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多元目标多元策略研究[C].厦门:厦门市教科院,2017.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古文讲故事古诗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