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彬
随着国内外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农民工返乡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国家大力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培训,返乡农民工的再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就,但在实践中仍凸显诸多问题。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笔者从返乡农民工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入手,对目前我国返乡农民工纳入中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从政府、中职院校和返乡农民工三个层面探讨返乡农民工纳入中职教育的路径建设。
一、人力资本视角下返乡农民工再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降低,外出农民工与2017年相比,减少204万人;在乡内就近就业的农民工1.127亿人,比2017年增加了103万人,农民工返乡潮持续。根据河南省就业服务管理局的调查数据,从2011年开始,农民工在省内就业人数已经超过省外就业人数,2018年,农民工省内就业人数占比超过60%。
农民工“还巢”,一方面,得益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良好发展,农民工返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力军”;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工返乡亦是由于迫不得已,文化技能欠缺,就业竞争力偏低。大量闲散劳动力的聚集对当地就业形成压力,同时也为当地政府推进农民工职业再教育创造了契机。
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的社会积累,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率与对物力资源投资的收益率,两者之间互相影响,收益率应保持在相等的水平。将返乡农民工纳入中职教育,提升其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首先有利于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量;其次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为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这不仅对于农民工个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乃至国民经济持续性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返乡农民工纳入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农民工的再教育问题并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进入21 世纪后,相关农民工培训政策相继出台,但由于培训涉及农业、财政、教育和人社等多部门,缺乏统一协调,使得职业教育的管理效率较低,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大量农民工返乡,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将返乡农民工纳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和年度招生统计范围。各地也纷纷出台返乡农民工中职教育的优惠补助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生活、家庭负担和教育规范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十二五”期间,为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2016年,教育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起了“求学圆梦行动”《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但只满足了部分优秀农民工提升学历水平和能力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在中职领域目前只有一少部分学校的教育形式比较灵活,能基本满足返乡农民工的学习需求,多数学校并没有针对这一群体对教学制度进行必要调整,教育内容单一,将返乡农民工纳入中职教育的外部评估和激励机制欠缺。与此同时,返乡农民工由于可支配收入及时间少,工作流动性大以及学历低,参加继续学习培训的意愿不强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农民工以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主,除了极少部分是回乡创业的技术骨干,有近70%左右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有44.2%的农民工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化低、缺技能成为返乡农民工无法在就业市场上立足的主要原因。招工慢人一步,裁人首先下岗,成为这部分农民工群体的真实状态。
三、人力资本视角下返乡农民工纳入中职教育的路径建设
2019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将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要积极承担返乡农民工的教育任务。同时,国家还出台教育扶贫等创新政策,将农民工职业教育逐步纳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将其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高度。
(一)政府发挥主导和宣传作用
政府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理应承担返乡农民工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为返乡农民工中职教育提供政策支撑和资金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教育制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方面相對滞后,尤其对返乡农民工群体,现行的政策大多是以推进解决劳动力市场短期需要为主的培训,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印发的《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印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现行政策缺少对返乡农民工参与中职教育的规范要求,缺少对返乡农民工成长成才路线的指导,更缺少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终身学习、提升人力资本以适应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制度保障。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有效的制度能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将返乡农民工再教育工作纳入中职教育规划和档案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并建立优秀毕业生就业深造机制,用制度维护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保障人力资本生产与流动。
2.完善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返乡农民工的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终身职业教育体制,政府搭建平台,逐步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统筹区域人口基数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职业院校设置,加强农村和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将中职学校打造成返乡农民工接受再教育的主阵地。比如河南省201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决定采取撤销、合并、兼并、划转、转型、共建等形式,用3 年时间,将河南省中职学校从2015 年的875 所优化调整到2018 年的414 所,使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得到优化,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中职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衔接通道进一步打通,返乡农民工也能够根据岗位需求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接受职业再教育。
3.发挥导向作用,营造鼓励返乡农民工接受中职教育的舆论氛围
针对长期存在的“轻职教、重普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要发挥政府部门权威,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职业教育信息,认真细致解读惠及返乡农民工的政策和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技能竞赛,将技能大赛作为尊重技能人才的展示窗口,增强人们对职业技能的深度认知。同时,树立返乡农民工中职教育成功致富的典型,营造技能改变生活的舆论氛围,促使学校和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参加中职教育。
4.加大资金扶持,为返乡农民工接受中职教育提供帮助
返乡农民工有别于普通学生,多数要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政府需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扶持,设立返乡农民工中职教育的专项资金,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只有满足返乡农民工的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和相关社会因素等基本需求后,中职教育才能成为返乡农民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返乡农民工定制服务
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往往使其陷入发展困境。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中职教育立足行业和产业,更加适合返乡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促进能有效返乡农民工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软实力提升。
1.把返乡农民工再教育纳入中职教育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要顺势而为,第一,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从全面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科学谋划,压实责任,把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第二,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通过“带、送、下、引”等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返乡农民工的能力。第三,积极研究和探索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针对返乡农民工年龄差别大、文化层次低、学习能力差、高流动性等特点,科学设计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和实践办法,丰富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效果。第四,以行业为依托,按照产业发展特征进行专业定位,以超前眼光,把握劳动力市场需求动向,按照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原则,提升返乡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让社会真正认同职业教育。
2.突出职教特色,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精准服务
研究返乡农民工特点,准确提供服务,第一,针对年龄差别较大、学历参差不齐等情况,将返乡农民工需求、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明晰返乡农民工的教育方向和学习诉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法。将综合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课程设置做到精准化、特色化和层次化,同时,为优秀返乡农民工提供上升通道。第二,针对农民工认知水平和能力有限、没有能力进行职业规划、选择职业具有盲目性等特点,首先,要帮助农民工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进行理性的设计,增强内生动力。其次,要摒弃传统课程体系,树立“为学习服务”的理念,按照“互联网+”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再次,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返乡农民工的学习能力,提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第三,针对返乡农民工高流动性和学习时间受限等特点,落实学分制,分阶段完成,修业期满合格按期毕业。同时,利用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势教育资源搭建平台,把返乡农民工群体纳入远程教育体系,通过教师在线授课、平台答疑解惑,帮助其完成学业。第四,在国家“1+X”证书制度框架下,主动探索学分银行建设,使学校学习成果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主动为返乡农民工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并为其实现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三)政府层面广泛宣传,提升返乡农民工学习积极性
中职教育的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提升返乡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作用很大,因此,要鼓励返乡农民工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的受教育水平。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返乡农民工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技术专长的限制,主要从事简单劳动,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他们普遍不愿在教育方面多投资,更倾向于短期收益而容易选择短期培训。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产业升级造成结构性失业是长期摆在农民工面前的难题。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帮助返乡农民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育是人力资本提升的主渠道,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和培训是农民工提高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产业不断发展的要求,是提升工资收入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2.克服困难,积极参加中职教育
21世纪是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持续提升学习能力是返乡农民工适应变化的重要条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經实现免学费教育,并为上学困难的学生实行困难补助,客观上为返乡农民工中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返乡农民工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克服自身学习方面和家庭生活中的困难,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摒弃社会偏见,积极参与中职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