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一
据中商情报网报道,2019年年末,我国0—15岁人口为2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8%;16-59岁人口为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64.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与2018年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45万人,比重上升0.64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一个基本国情,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无疑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大任务。积极发展老年教育,豐富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老年人的技能与能力,成为我国落实“积极老龄化”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国务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指引下,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江苏省和苏州市先后出台《江苏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行为苏州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就大力扶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一系列举措。
下面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老年教育为例,探讨基层老年教育的实践问题。
姑苏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以及江苏省和苏州市相关文件精神,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姑苏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目前,姑苏区有很多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参与学习,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
一、姑苏区老年教育现状
老年教育机构是加强区域老年朋友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同志的重要桥梁、纽带和窗口,也是促进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截至2018年年底,姑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6万,占总人口的26.9%,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姑苏区有区级老年大学1所(分成三个校区,分布在中部、西部和东部),街道老年大学8所,社区老年学习点164个,开设有古琴班、古筝班、钢琴班、书画班、声乐班、时装班、瑜伽班、越剧班、沪剧班、智能手机班、摄影班、舞蹈系列班、健身舞系列班、太极拳(剑)系列班、葫芦丝系列班等培训班400多个,参与人数6.2万,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生活。
二、姑苏区老年教育特点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老年教育
姑苏区老年教育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而后逐步成长壮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更是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意见》和省教育厅、老龄办等8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2018年姑苏区政府制定印发了本区域《进一步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了加快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求把老年教育列入区域社区教育事业发展范畴,以全区老年大学为龙头,全面推进全区老年教育机构现代化建设,并明确区财政局每年划出40万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作为老年教育基地一并规划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实行阶梯收费制度,避免过度福利
目前,老年教育存在着学时长、学费低、补贴多的情况,属于“高福利”学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为老年人旺盛的学习热情点赞,另一方面也应该辩证分析“高福利”的利弊。“高福利”老年教育虽然一定程度上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只是调节老年人需求的一种形式,说到底是一种社会矛盾的“缓冲器”,本质上对终身教育的推进是不利的。
因此,老年大学的收费应该根据区域的历史和实际情况而定,实施分层收费,站在对民众、对社会、对政府负责任的立场,循序渐进地改善课程布置,调整师资分配,设立阶梯收费制度,有效保障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老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理念不断创新
随着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老年教育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姑苏区各街道充分利用社区教育中心设施资源,增加教学设施,加强与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对接,挖掘内在潜力,增加经费投入,以便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参与学习。
治理“赖学”现象,解决公平问题。目前最实际的问题是老年教育所提供的学习资源供给不平衡,导致老年学员“赖学”。因此,学校要给学员的学习需求提供条件和出口,腾出空间吸纳更多的学员。姑苏区一方面分层次、分类别、分对象开展社团活动,发展优势学科,让学校里已经学习多年的学员进行“深造”,由社团定期组织采风、讲座等活动,为“不想毕业”的老学员提供新的活动平台。另一方面,扩展基层社区办学规模,发展普及性、基础性老年教育。同样教师、同样教材、同样授课,让更多老人选择就近入学,市级老年大学则有侧重地解决有学习基础老人的需求。
移动学习,促进机会均等。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学习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之一,也是更利于老年教育普及的途径之一。姑苏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力推进社区移动网络平台建设,鼓励学员用好手中的移动设备进行网上学习,缩小线上线下学习的差异,促进老年教育机会均等。
(四)老年文化丰富多彩, 老年教育氛围浓厚
老年文化是以老年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系的文化。加强老年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增强老年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办学水平。社区老年大学提出了“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举办各级各类老年文艺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五)老年教育科研得到重视,为未来发展引路
老年教育科研是认识老年教育、改进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年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年教育科研先进成果。因此,老年大学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狠抓教科研工作,不断探索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律,走“科研兴教、质量立校”的办学道路。沧浪街道老年大学的《国学在创新居家养老教养模式中的途径研究》获2018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并得到资助,虎丘街道老年大学的《“养教结合,以养为主”的社区老人关怀》获2018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相关研究从老年教育理念、价值、教学方法,到新世纪新老年新需求做了一定的阐述,对区域老年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从姑苏区老年教育发展看老年教育的经验与问题
姑苏区老年教育工作发展虽然较快,但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一是老年教育政策规划没有得到充分落实,有的地方对老年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各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二是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部分基层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跟不上老年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和老年人的需求。还有一些地方的老年教育规模小,场地不够,教学条件简陋。其次,老年教育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和落实,而这阻碍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与推进。最后,老年教育工作者的报酬有待提高。 三是老年教育管理队伍不健全。例如,没有明确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协调老年教育管理工作,志愿者队伍缺乏长期性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问题在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成为老年教育发展的障碍。
四、对策建议
(一)落实政策法规,实现“法授其学”
党和国家对老龄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加大对老年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和国家对老年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宣传发展老年教育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宣传老年朋友认真学习、学有所成的典型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和关心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区域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要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展示老年教育的教学成果和学员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老年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更多人成为老年教育的受益者。同时,鼓励大家用好老年大学、成人学校、社区学校或其他部门的社区机构的平台,通过终身学习,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为人民服务、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建立合作关系,充分挖掘资源
老年教育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初期难免会出现资源不足等現象。这就要求老年教育管理部门和工作者善于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组织建立联系并与之合作。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应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联合各政府部门、社区组织机构、私营机构和老年人的自组织机构,共同面对老年教育的问题,并通过协商逐步解决困难。社会各相关方面做到各尽其能,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场地出场地,有人员出人员,动员社会力量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建设师资队伍,实现“活动落实”
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是发展老年教育的必由之路。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在校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相关工作,将教师的参与度纳入本校绩效工作考核,支持在校教师到校外老年教育机构从事志愿服务;鼓励建立老年教育机构教师的自我培养机制,完善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支持老年教育机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建立老年教育兼职师资库,加快成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志愿者相结合的教学和管理队伍,以顺应当代老年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
(四)落实教育资源,实现“学有其所”
相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向老年人开放共享,如课程资源、图书资源、场地资源、实验资源等。鼓励公办的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设施、文化广场、剧场等各类公共设施,在场所闲置时以低价租赁甚至免费的方式支持举办老年教育。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老年教育网络建设。为了适应新世纪、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快搭建老年教育服务平台。一是不同区级老年大学间实现电脑联网,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二是建立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办老年教育网站和老年教育空中课堂,逐步形成全覆盖的远程老年教育体系,鼓励老年人参加在线培训,到2020年全面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由此逐步实现方式更多样、资源更优质、社会多参与的老年教育模式。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养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终身学习的能力,是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措施。总结经验、针对问题、落实政策、多方合作、挖掘潜力,努力开创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局面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者系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学院院长)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