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根立 刘大宁 魏军
大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课教学改革不仅对军队派遣帮训的师资力量做了界定,同时对大学生今后开展国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立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要求,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现状,探索大学生军训的工作思路并进一步落实军事课教学工作的各项举措。
一、高校军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高校军训工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2019年1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學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2019年9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课建设顶层设计日臻完善。三个政策性文件要求标准之高,评价标准之细,凸显了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军训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训教学主要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个部分,在普通高校中已基本得到普及。军事技能训练全面推广,训练内容和方式推陈出新;军事理论教学基本普及,教学手段和路径不断拓展。军事理论教学从2002年我国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开始,经过十多年全力推广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军事理论专业师资队伍初步建立,军事理论教学成效得到普遍认可,相关选修课程不断增加,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
二、高校军训工作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军训中存在的组织管理不完善、政策制度落实难、师资力量短缺、训练内容滞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一)重训练轻教学倾向明显,组织架构亟待规范
各高校在过去的军事教学中,普遍重视军事技能训练,忽视军事理论教学,能达到全员施训,但是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在院校的组织架构中没有统一固定的部门,各个院校章法不一,有的专门成立武装部,有的是与学工部、保卫处或者体育教学部合署办公。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军事教研室设置也缺乏规范指导。军训考核更是没有统一标准。(如表1)
(二)军事技能教官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近几年来,全国新入校大学生已达千万,军训教官需求量大。如果集中在九月开学军训,很难全部由部队教官来培训。强军目标高强度的练兵备战,使部队无法提供足额的高素质教官,技能训练教官素质构成与院校需求的反差,因教官缺少经验导致的施训冲突时有发生。
(三)意识形态受信息化影响,挑战军训学生管理
在信息化新形势下,承训官兵与高校在学生管理的衔接上仍在磨合,一方面由于站位不同,双方工作方向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在具体训练时,遇到有抵触情绪的学生,会产生负面舆论信息。意识形态领域正在遭遇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四)缺少配套政策,军训教学师资建设需加强
《大纲》和《标准》明确了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应分别占2个学分,要求高校组织军事技能教学工作。但是大部分高校均缺少专职的军事课教师,同时教师门槛的设置也限制了现役官兵参与大学军事训练教学,对于能够胜任教学岗位的部分现役官兵也缺少制度支持。
三、新形势下军训工作的改革思路
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军事训练之路,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在国家国防教育体系、机制措施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高校应主动作为,勇于探索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学生军训工作有序、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施训、违法必究的大学生军训工作体系
《国防法》《教育法》《兵役法》是开展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法律依据。高校应按照法律法规确立以高校自主组训为主,现役和预备役部队帮训为辅的大学生军训工作体系,在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下,积极主动开展学生军训工作;从配套政策制度上,明确各高校党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推动各高校积极发挥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丰富国防教育内容。
(二)规范组织架构建设,明确职责分工,确立配套军训制度和工作机制
建立上下协同的学生军训组织架构,统一各高校自主组训领导机构及称谓;规范各高校自主组训人员编成;建立督察制度,不定期指导各高校落实军事课教学任务;规范军训着装制度,使学生军训工作规范有序,增强荣誉感、崇高感;建立追责制度,将各级负责人所肩负的国防教育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不能按要求完成的予以追责。
(三)认真领会教学政策文件,严格落实《标准》要求,完善军事课建设和评价标准
《标准》是对《大纲》的具体解读,从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基本原则、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五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标准》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课程建设必须要达到的质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量化指标对高校军事课建设进行考评。各部门应从政策和执行层面统一参照此评价标准,将军事课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并落实到位。
四、高校军训工作改革举措
(一)规范组织机构建设
高校应立足国防人才培养战略,建立国防教育自主组训领导机构,建立统一编制,明确部门称谓。
高校可成立国防教育委员会,下设国防教育办公室,统筹学生军训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军事课教研室可归口到国防教育办公室,如此一来,在普通高等学校就形成了体育、思政、国防教育三大公共基础课程管理体系。长远来看,学生军训将会成为一项主要的必修课程并由独立教学部门管理,但在过渡阶段,学生军事技能训练部分可与学工部(处)合署办公,以方便各个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同时,军事理论课教学可暂时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借助已有的教学体系,孵化军事课教学体系。如此,可理顺教学和学管两个部门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军训教学的效果。
(二)严格落实教学标准
根据《大纲》和《标准》要求,高校应严格落实军事技能训练要求,保证至少14天集中训练时间,不压减训练时间、不变通内容;结合高校办学特点,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分开完成,制订军事课教学工作计划;主动指导军事课教学改革并按照《标准》高质量建设军事课教研室,督导军事课教学质量和完成情况,制订年度军事课教师培养培训计划。
(三)设立军训专项经费
第一,建立大学生军训工作经费机制,为顺利完成大学生军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相关部门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在每年财政预算中设立大学生生均军训经费。(如表2)第二,建立军事课教学专项经费,根据《军事技能》训练需要,适当采购军事课部分教学教具,比如:战术地桩、急救箱、担架、手雷(模型)、军用被子以及电磁频谱检测等。第三,实行自主组训学生教官课时费奖励办法。学生教官协助主训教官开展军训技能课应适当给予课时补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军事训练教学的积极性,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第四,统筹军训服装费用,统一军训服装标志。新生入校训练服装采购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高校重点保障新生训练服装的标志服饰,并为培训合格的教官发放服装的经费。第五,设置军训调研专项经费,用于参加全国性军事课赛事、观摩国防教育基地、轻型轻武器实弹射击,开展军事课教师培训交流等。
(四)完善教学成果展示机制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退役军人管理机构和军队主管国防动员的部门可统筹协调举办全国性的军事课赛事并进行经验交流。在举办赛事期间,可以依托赛事举办地的军事和红色实践教育基地,拓展特色军事课教学内容。
五、重点做好军训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军训教师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制订普通高等学校聘请军队师资管理办法,建立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退役军人管理机构和军队主管国防动员的领导机构等三部门紧密联系的沟通机制,为高校自主组训提供人才资源,形成保障机制。
第一,军训教师人才选拔、遴选、评价等工作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军队主管国防动员的领导机构为辅,建立完备的学生军训教官选人用人体制机制,设置人才库,选拔优秀的转业、退役军人作为高校军训教官后备人选。
第二,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和完善军训师资岗位工资福利待遇管理办法、选人用人机制,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聘任机制,使符合条件的军训教官能积极参与;建立国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全程监督考核评价;建立退役军人高校军训工作岗位退出机制,做到进出灵活。
第三,发挥军队院校教育资源优势,为即将承担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任务的退役军人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完善定期培训时间、内容、标准、成果等,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并纳入高校军训师资人才库中,以便各高校遴选聘用。
(二)完善军训师资发展路径
依托国防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好军训师资人才资源库建设和重视军训师资的培养和发展,一方面要做好各种层面的师资培训交流工作,组织教师培训进修,组织教学观摩学习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科研和职称评审上探索完备的配套政策,从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军训师资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享受高校教师相应职称的同等待遇。
(三)抓好学生教官思想教育
学生教官承担着“老教新”的使命任务,高校要培养学生教官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参加军训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方向的重要途径之一,端正思想,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使广大学生在军训中树立正确的政治品德,良好的社会公德,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知礼守纪的生活美德。針对学生教官在参加军训工作中的付出,应尽可能地对其进行精神鼓励,通过宣传学生教官的奉献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开展好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就要依法严格按照《大纲》和《标准》要求,理顺组织架构,完善自主组训的模式,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措施办法,认真开展好军训技能训练和理论课教学工作,切实达到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其国家安全观、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要求,确保国防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军训课程改革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zc-073)(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