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宝
一场特殊战“疫”引发的改变,正持续冲击着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未來已来,哪些改变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透过最近两个月来的繁杂,其背后的共性正越来越明显。
首要是补短板,这已是一种社会共识。疫情突如其来,充分暴露出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明显短板和不足,这些都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安全不相适应,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要求不相适应。由此,必须围绕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建立完整的链条。
两个月来,“你在线吗”成为人们日常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线”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已经习惯线上模式还是很少线上应用的,都必须学会线上生存。正是得益于十多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创新,“在线中国”成为防控疫情和维持社会运行的核心手段之一。可以肯定的是,疫情过后的“线上生存”,将会进一步强化,上升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线上线下融合才能有成长空间,这将会深度改变企业组织、政府服务的模式。
“云上世界”带来的,将是产业之变。在高新技术领域,生物制药、基因检测、医疗装备、公共卫生,以及分级诊疗、大健康等领域,都会得到资金、人才、政策的倾斜,迎来新风口。同时,“新基建”快速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必将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水平。在这一进程中,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的中国制造,将真正推开智造的“机会窗口”,任何企业和城市都不能错过这一波“新基建”的机遇,借力实现“换道超车”。
一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让所有人对城市的认知更加深入,城市韧性和“免疫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
大城市是一个由海量细节组成的巨型系统,必须树立起“全周期管理”意识,只有各维度的要素平衡,才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应急中的“硬隔离”让管控有力度,“软服务”让管理更有温度,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是急需完成的一道“必答题”。
但城市治理只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现实检验,更是一次压力测试的大考。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机制和能力,也面临考验。
下一步,将对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剖析,进而从硬件和软件上逐步完善,做到关口前移,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才能真正减少“被动式”应对、“应激式”突击,这将是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比如在疫情发生前,各种只跑一次的政务系统已开始出现,疫情将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化提速。随着各种大数据、可视化的管理手段运用,政府各部门、学校、各行业管理机关的管理系统将全面升级,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降低沟通成本,加快整个社会的运行。
“现在就是活的历史”,经历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小到每一个人,中到一座城市,大到一个国家,都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