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与生产力

2020-06-21 15:25秦德君
决策 2020年5期
关键词:桓公树荫下青壮年

秦德君

暮春初夏时节,眼瞅着树荫越发浓密,成为疫情后社会复元的一抹葱郁亮色。说起来,“树荫”与劳动、与生产力有着相关性。《管子》记载:桓公问管仲:“五方百姓太穷,多衣敝而鞋破。我想让帛、布、丝、絮的价格都降下来,有办法吗?”

管仲说:“请以令沐途旁之树枝”,请下令把路旁树冠剪去。桓公按要求做了,不到一年,“五衢之民皆多衣帛完屦”,百姓有了帛衣和鞋子,民生得到改善。桓公问管仲:“这是为什么?”

管子回答:路旁树枝未剪时,赶集男女在散市后,就于树荫下相会聊天而不回家;青壮年们推着车聚在树荫下,游戏玩酷终日不归;父子兄弟也多在树荫下侃大山,造成田地不开发,五谷不播种,桑麻不种植,丝线不纺织。一个家庭有这样的“三不归”,帛、布、丝、絮的物价怎能不上涨?

管仲把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树荫与生产力”,扯上关联。树荫浓密,人们“大树底下好乘凉”,终日戏嬉玩耍而不知归,家庭生产力就下降,市场供应不足,帛、布、丝、絮价格就上涨。人们在穿着上就反映出来。剪了树荫,人们不再于树荫下闲废,撸起袖子干正事,生产力提升,穿戴也就没问题了。

《管子》中另有一则相似的记载,表达了同样的理念:

一次桓公又对管仲说:“人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正常赋税无力交纳,房屋漏雨而未修,墙垣颓坏而未砌,该怎么办?”

管子还是让桓公把路旁树荫剪稀疏。经过一年,百姓穿上了帛服,吃到了糧食,交上了正常赋税,屋漏得到修理,墙坏得到修补。桓公问管仲,这是什么原因?

管仲说;齐者是夷莱之国,常在大树下聚着上百乘车,因树荫大可乘凉。许多鸟在树上,青壮年拿弹弓树下打鸟终日不归。父辈们靠着树高谈阔论,那些赶集的也慵懒,想树下坐。现在剪了树荫,路人都匆匆赶路,回家忙着干活,青壮年们也勤于本业了。闲费时光,是百姓们弄得衣食不继的缘故。

管仲这里表达的,是劳动维系生计的意思。“五谷不播,桑麻不种,茧缕不治”,荒废是致贫之因,而“辛劳”为民生之本。正如马克思曾说的:“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沐途旁之树枝”,就是通过一个细节的改变,促使人们勤于劳动而不流连“柎枝而论”,归而治生。

猜你喜欢
桓公树荫下青壮年
The Interaction of Everyday Discourse and Professional Discourse—A Study of Generalized Argumentation in the Medicalization of Sleep*
小芝麻告诉你
——站在树荫下也能减肥!
树荫下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在城墙下避雨(外一首)
步入青壮年时代的“劳模”火箭
青壮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
我的影子
齐桓公现象
蔡桓公讳疾致亡的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