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风口下的新金融发展逻辑浅析

2020-06-19 08:06曹婷婷江瀚
理财·经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金融业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曹婷婷 江瀚

摘要:3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风口在中国全面形成。面对新基建的发展,金融业作为已经在金融科技赛道上奔驰的产业类型,正在被新基建全面加速,新基建到底能够如何影响金融业的发展?5G信息技术、大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领域为新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金融的逻辑正在形成。

关键词:新基建;新金融;5G;大数据;人工智能

一、导言

新基建是当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大规模波动的一种有效应对模式,追根溯源新基建理念的兴起可以发现,新基建并不是2020年所提出的新概念。早在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要“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可谓是新基建概念的正式产生。

进入2020年之后,在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2月21日、3月4日的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均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多次密集的中央会议提及新基建,可见新基建将会成为2020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大多数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新基建”是相比于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而言的,党中央提出了七大板块,即“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的提出推动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将会从数字化底层深刻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因此,研究新基建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特别是对金融产业的影响将会是指导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文献综述

由于新基建是2018年年底提出,2020年被反复提及的新概念,学术界对于新基建的研究尚不深入,主要集中在学术概念探讨的阶段,其内容也基本上是以传统的七大领域分析为核心:

俞聪等(2019)认为,新基建侧重软性环境和科技生态的营造,兼顾平稳增长和促进创新双重任务。如果说传统基建拉动的是钢筋水泥,带动土地经济发展,那么新基建带动的是国家科技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国家稳增长前提下的一种重要的发展体现。

祝波善(2019)认为,新基建行业面临着发展格局的调整,整体行业亟待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服务,这些服务正在呈现出全新的场景形态。

孟月(2020)认为,在物联网方面,新基建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的使用场景在新基建过程中,将大幅增加落地。而在5G带动下,融合人工智能的AIoT、工业互联设备和物联网平台市场有望加速引爆。金峰(2020)则认为,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抗疫工作中发挥出极大价值。物联网迎来了发展转折点,预计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期及新基建时代,国内物联网市场增速将达25%-30%。

蒋雅丽(2020)认为,5G将发挥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的带动作用。复工复产潮的到来,将促使5G在更大广度、更深层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强劲动能。吕欣阳(2020)则进一步表示,面对疫情影响下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政府应当因地施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形成5G政策工具箱,不断将5G的发展快速转化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解云鹏等(2020)则聚焦于数据中心建设,认为新基建势必将推进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飞速发展,未来数据中心网络需要在无损、智慧、开源等方面全面提升能力,为新一代业务应用保驾护航。

王蕴韬(2020)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研究,认为人工智能新基建的核心是构建专用设施,填补算力不足,同时应在泛在、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构建软硬件协同、新老系统协同、各个行业协同的产业新生态。

可以发现,当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将研究重点放在七大领域如何发展并推动中国经济的新进展方面,主要逻辑依然是技术推动发展并且驱动新的投资拉动经济,对于新基建进一步延伸到金融市场,并且深刻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逻辑,从而推动新金融的全面建设依然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新基建的风口出发,探索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中国新金融发展的逻辑,探索属于新基建条件的金融发展可能方向,为新金融未来的演进提出思路。

三、新基建下的新金融发展逻辑

在当前新基建的发展风口之下,作为中国对新技术应用最快的产业之一,新基建对于金融的影响正在快速地展现开来,其影响并不是仅限于着力于新基建的各类新基建产业概念股票,则是新基建正在通过基础设施改变的角度推动金融的创新与衍生,一些全新的金融发展趋势正在产生。纵观新基建的七大主要产业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铁与城际轨道交通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对而言属于硬科技领域,本身的发展与金融业务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但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与工业物联网本身则是与金融业态密切相关的产业类型,并在这些年“大、智、云、移”的发展之下,已经开始与金融业呈现出密切的交织关系。

从各大商业银行投资额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2019年,六大国有行对于金融科技都采用了高额投资的方式推动其发展,比如工商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163.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1%;建设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176.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中国银行2019年信息科技投入116.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2%;农业银行2019年信息科技投入127.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4%;交通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投入超过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7%;邮储银行2019年信息科技投入8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6%。除此之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乃至村镇银行都有各自的金融科技发展脉络,而金融科技在新基建的推动之下,正在向新金融的方向快速演进。

5G技术的普及正在推动金融移动化的全面进化。5G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传输技术,不仅在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之上形成了更加全面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提供了更快、更广、更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并在万物互联的影响之下深刻冲击着整个金融市场。作为通信技术中最重要的一步, 5G技术在速度、时延、容量、能耗等领域都相比于4G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5G的推动之下,原本已经开始触网的金融产业,开始向着泛在化、万物互联化以及金融无限化的方向发展,不仅从技术上实现对于金融体系的安全风控的重构,并且开始对金融产品、金融场景、金融服务产生变革,而这些变革实际上更是基于5G为基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有机统一,可以说在新基建中,5G是新金融的最核心基础,通过5G技术的全面突破,让移动互联网开始从金融的表层,渗入金融的内里,从而推动金融业从量变引发质变反应,进一步扩大了金融业务整体的内涵与外延。

在5G技术的影响下,大量的传统人员与人工智能设备被全面接入移动互联网体系,从而产生了海量的金融数据,这些数据的有效组合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合一”,从而在多维度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了风险控制、授信模型構建、交易场景组合等全方位的改变,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的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上实现了金融服务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空间上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无所不在,让金融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物理场景的限制,这就是新金融服务的最核心关键所在。

一是全面大数据状态下的金融无界化。相比于其他各个产业来说,金融业无疑是受到大数据影响最为深远的产业之一,2018-2019年,我国数据生产量大幅提升,在2018年我国数据量已达到7.6ZB(同期美国数据量6.9ZB),随着5G技术的普及,大数据的生成与收集技术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大数据将会呈现出井喷的趋势,预计在5G加速之下到2025年中国的大数据将会达到48.6ZB。与中国海量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各个领域中非常典型的数据孤岛现象,在中国这个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体系掌控着电子商务交易数据,腾讯体系掌握着社交与游戏数据,银联、网联掌握着支付数据,商业银行掌握着金融交易数据,但这些数据都是相互独立的,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数据已经不再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资产,任何一家企业在自由市场条件下都会将数据视为自身的关键利益。一方面,由于大量的数据集中于各个企业的服务器之中,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海量的数据与相对落后的传输带宽之间形成鲜明的矛盾,每每需要大数据协同的时候,传输能力就成了限制性瓶颈。另一方面,各家公司都把自身的数据视为核心资产,不会轻易让外人得知,最终让不同场景、不同维度的数据相互割裂,成为孤岛。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国家新基建投资的不断推进,特别是5G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会彻底改变当前的困局,由于大数据中心是由国家负责构建,所以在产权与投资体系上以国有资本投资为核心,一旦国家层面的大数据中心得到建立,那么就有可能把原先属于各家公司的内部大数据财富,变成国家所共同拥有的底层大数据财富,在国家层面上可以进行大数据外部性的内部化,从而驱动数据使用定价体系的构建。再加上5G的超强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不仅能给产业各方提供巨大的数据资源,形成真正的数据财富,更能够提升数据传输能力,让大数据协同成为可能。在国家的主导之下,大数据之间的壁垒将有可能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国家客观中立力量为主导的数据交易市场,这些大数据集中存储于国家投资的大数据中心,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数据服务器,成本可以有效衡量,其价值也可以有效确定,各个企业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随时通过数据交易所进行数据交易,从而为自身提供数据服务。对于金融业来说,当所有的数据都能够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的话,那么全维度的数据将能够帮助金融业更好地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风控的全面化,让金融交易最底层的风险交易变成一种全信息条件下的交易。

二是先进人工智能状态下的智慧金融化。对于整体5G而言,5G让云可以随时随地地从私有云进化成为全民使用的公有云,这让原先散落于各家企业的云服务甚至个人的电子计算机都有可能成为被调动起来的算力资源,从而让人工智能的服务能力呈几何级数提升,对于金融业来说,金融体系将会通过整个5G云与不同的商业生态形成有机对接,我们所说的“大平台+大服务”的业务运营模式将会构建起来,对于金融来说超强算力下的人工智能有可能在深度学习的帮助之下,彻底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让人工成本这一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高成本壁垒消弭于无形之中。

仅以商业银行为例,在5G+人工智能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借助自身的人工智能能力通过API接口将各类金融服务与能力,甚至非金融服务能力向自己的合作伙伴开放,从而让金融服务可以巧妙地植根于非银行APP、机构服务APP甚至政府政务APP,正如同当前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植入一样,金融服务的范围将会超越传统的移动支付之外,让只要有需要的场景就有相对应的服务。比如说在电子商务消费的场景中,人工智能化的金融投顾可以在给用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当资金不够的时候适时通过人工智能申请消费金融信贷,自动选择利率最低的最优信贷方案,当资金充裕的时候向自己的用户提供经过最优规划的投资建议,帮助用户进行投资,实现资金风险可控的收益最大化。

从智慧金融实践来看,当前的新基建下的5G+智慧金融完全可以将金融业由封闭生态改变成为开放生态,积极布局出行、住房、教育、健康、养老、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各类日常生活领域,构建起一整套的个人金融服务全渠道。

三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万物互联金融化。如果说智慧金融还比较集中于个人金融服务领域的话,那么基于5G的整体工业互联网则是一个全面万物互联的建设体系。对于当前的工业来说,虽然很多生产制造都已经实现了数据化,但是这些数据都是集中于工业制造业体系内部的传统数据,这就导致了对于金融业来说,金融业对于制造业都是一个黑箱,由于无法了解制造业的过程,在金融业服务制造业融资的过程中,往往只能用最传统的抵押贷款方式,比如房屋抵押、土地抵押甚至一些最终的工业制成品抵押,由于严重缺乏合适的抵押品,再加上没有有效的信用评级手段,这就导致制造业体系出现了严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针对尚未上市资本化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几乎成了其生存的巨大挑战。但是在工业互联网的体系之下,我们看到,一方面,RFID技术的低成本化发展,让每一件产品都连入物联网成为可能;另一方面,5G传输技术的普及,帮助这些已经数据化的产品可以进一步联网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果能够配合大数据技术,从市场上充分了解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从工业体系内借助工业物联网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产品品质状态,再加上企业的资金流情况,就可以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进行充分的评级,如果再借助人工智能的信用评分体系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对一个企业的全面生产状态进行动态的了解,这对于金融业来说无疑增加了对于企业信用评估可信度的可能性,从而为缓解整个中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四、结语

当前新基建的大规模投资无疑为正在进行全面移动互联网化金融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5G技术的普及将会帮助金融业进一步构建起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这个时候以5G为基础的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就可以快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金融商业模式,这才是新基建下的新金融发展机遇。对于金融产业来说,借助金融科技发展新金融业态的趋势已经形成,而新基建无疑成了整体的催化剂,将会帮助金融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俞聪,丁怡纯,王翩翩.区域综合开发视角下未来城市新基建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9(20):53-60.

[2]祝波善.新城市+新基建:链接未来的场景[J].中国勘察设计,2019(9):66-69.

[3]孟月.物联网市场如何迎接48万亿的“新基建”[J].通信世界,2020(8):15-16.

[4]金峰.“新基建”为物联网产业带来“加速度”[J].通信世界,2020(8):19-20.

[5]蒋雅丽.“新基建”下5G建设提速 多项采购大单落地[J].通信世界,2020(7):5-6.

[6]吕欣阳. 5G领衔“新基建”因“地”施策方能释放红利[J].通信世界,2020(7):16-17.

[7]解云鹏,雷波.“新基建”带来数据中心大发展的新契机[J].通信世界,2020(7):18-19.

[8]王蕴韬.“新基建”助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全面升级[J].通信世界,2020(7):20-21.

[9]Alter.疫情下的远程办公:巨头入场打造新基建[J].大数据时代,2020(2):30-37.

[10]江瀚,向君.物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的第三次革命[J].新金融,2015(7):39-42.

[11]江瀚,吕靓.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创新业务的体制障碍——基于广义价值网理论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5(9):4-8.

猜你喜欢
金融业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数读人工智能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