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0-06-19 08:18汪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汪芳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迎来了更多创新。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用更具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秘语文世界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是增进小学生人文素养,扩展小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手段。为了契合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趋势,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充满趣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一、促进自主,培养求知意识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趋势。“自主合作探究”是最近几年涌现出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为核心目标,用合作的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教师需要组织阅读学习活动,同时提出一些更具讨论意义、对学生思辨能力具有助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

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同时为不同的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即,赏析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比如,有的组负责探究“夏季之美”,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何作者认为“夏天最美是夜晚?”作者是如何彰显夏夜之美的呢?文章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这种美丽呢?你是否认可作者的观点?通过此类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合作,让不同性格、兴趣的学生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分享彼此的观点,有助于学生形成真知灼见。在合作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能拥有真正的阅读收获,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构建活跃课堂

兴趣是小学生最棒的老师,更是教学的“神助攻”。特别是针对好奇心重、难以专注的小学生而言,兴趣是维持其长久注意力的有效秘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设法创新教学手段,尽可能营造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不再产生抵触心理,而是充满了向往。

例如,在教学《乞巧》这节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将有关乞巧节的相关纪录片进行播放,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乞巧节的起源、习俗、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诸多有趣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根据文本内容串联乞巧节的相关习俗,比如“看避雷,渡河桥、望秋月以及穿红丝”等等。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活动,如举办一次和“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飞花令活动,模仿《中国诗词大会》形式进行诗词竞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三、依托教材,采取多元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单一、刻板,缺乏变通性。这种以“集体教学”为内核的授课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领域,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时代的教育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遵循“旧习”,而是需要进行创新。因此,教师需要依托教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为语文教学增添一丝活力。

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即中国梦的延续与发展。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在今时今日,具备怎样素质的中国少年才能实现中国梦?如何将中国梦更好地实现与传承?该如何理解当今时代的中国梦?你所理解的中国梦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提出的“中国梦”有何关联以及区别?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生动案例,如为国争光的电竞选手、《中国诗词大会》上有着蓬勃朝气的少年群体、中国围棋男团夺冠事迹等。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的思考。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做一个懂得创新、不断前进的少年,才能更好地应对时代变化;还有的学生认为,中国梦不仅需要展望未来,更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四、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是分享者与引导者。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求知的过程,在于每一个思考的瞬间。作为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将学生视作是自身思想的容器,而是需要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成为敢于探索的人。

早期语文教学具有十足的“套路”化趋势,教师并不注重教学趣味性,而是按部就班,用阅读贯穿始终,将全部精力用来分析课文。尽管这种模式能够节约教学时间,但是却并未真正增益教学效果,其后果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不再具有“好奇的目光”。比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创新: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音乐会视频,同时要求学生闭目倾听。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去打扰学生的“心流”体验。待乐曲结束,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如何从音乐的角度理解维也纳的魅力?如何理解维也纳中音乐文化的盛行?或者,只是和学生谈谈刚才聆听音乐的感受。由于音乐的融入,让学生对维也纳产生了向往与憧憬。在这种条件下,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就会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不仅是教学手段,更是教学目的。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多数学生并没有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反而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心理。但是在新形势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用个性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意识,这样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梅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閱读教学创新探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3):17-17.

[2]王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思路[J].2013(4):98-98.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