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摘要:李德裕是是晚唐著名政治家,创造了会昌之兴的辉煌。而为他的诗歌,也在唐代乃至中国诗坛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作品主要包括平泉诗以及外任时之作。本文分析李德裕诗歌的意象、意境特点以及其诗歌的隐逸思归情绪,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的山林情結。
关键词:李德裕;平泉诗;隐逸思想
李德裕是晚唐著名政治家,在文宗、武宗朝数度入相,特别是在武宗朝执政六载,创造了会昌之兴的辉煌。梁启超对李德裕评价尤其之高,将其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成为中国古代六大贤相。除了政治上的贡献之外,李德裕还留下了不少的诗作,在文化史上有其特有的价值。
1.李德裕诗作的主要范围
李德裕的诗作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其在洛阳所作《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伊川晚眺》等八首,还有一些是在外任职时所写。大和八年,任镇海军节度使、浙西观察使时,有《怀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诗。大和九年,袁州长史任时,有《夏晚有怀平泉林居》、《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诗。而开成二年至五年(837—840)淮南节度使任期间,所作诗最多,有《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晨起见雪忆山居》、《首夏清景想望山居》等近七十首,尤其开成五年夏复相前更有多首作品。诗题中大多用思、忆、怀、想等直抒思念之情的字眼。“春思岩花烂,夏忆寒泉冽。秋忆泛兰卮,冬思玩松雪”(《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物色的变化总是牵动着诗人的心,让他想起平泉庄中的一草一木。许多思念之作描写平泉庄的春景,如《忆平泉杂咏》(十首)、《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等诗,诗中透露出的就是诗人退居、归休的情思。
2.李德裕诗歌的意象、意境特点
首先,诗中多写松、桂、竹等包蕴士大夫坚贞品格、高洁不俗志趣和理想的意象。尤以写松为最多。“松、柏古虽并称,然最高贵者,必以松为首。”(文震亨《长物志》)在平泉庄中,庭除、溪水、池塘,无不是竹树环绕、竹荫森森,“竹”也自然多被摄入笔下。“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桂以其秀色和芬芳,可构成一种超然绝俗的气氛。而像“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涧底松成盖,檐前桂长枝”(《思山居一十首·忆种时》)、“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题罗浮石》)这样的诗句,又以松、莲、桂、菊等高洁之物并置,更增其不俗气韵。其次,较多写到藤、萝。诗句中有“古藤繁”、“藤萝密”、“紫藤垂”、“绿萝悬”等描述,而且,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藤萝与其他景物依附、攀缘在一起的图景,这就造成一种繁茂的视觉印象,给人一种久远的时间感。既写出所状景物的实有特点,也让我们透过繁密垂挂的藤萝窥见诗人幽深的情感。其《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潭上紫藤》、《忆平泉杂咏·忆新藤》诗,专以藤为思念对象。再次,他在诗中多写苔、藓等幽暗之处所生的植物,来传达静谧的思绪。语词有“莓苔”、“苔”、“藓”、“苔痕”、“凝阴”、“绿藓”、“紫苔”、“苔藓”。“坐思藤萝密,步忆莓苔滑”(《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苔、藓也成为李德裕怀念中的重要对象。
3.李德裕诗歌的隐逸思归情绪
在对家乡的思念中,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归情绪。作品中反复表达诗人对山林的热爱,“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我有爱山心,如饥复如渴”(《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他渴望回到故居,归去之音始终回响在其诸多的诗作中。
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古代隐士的典故,李德裕籍此来表达隐逸思想。主要有商代伯夷、叔齐,春秋范蠡、介子推、长沮、桀溺,战国陈仲子,秦末商山四皓,西汉疏广、疏受,东汉严光、张仲蔚、向子平,汉末庞德公,晋魏舒、陶渊明等。“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书楼晴望》),直接以隐士之名称平泉山居。其中,范蠡的典故用得较多,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着诗人的最高理想。如其《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诗,由小小的舴艋舟,想到乘小舟出入三江五湖的范蠡,挂朝衣、极烟水、游杏坛、入湘川,写出范蠡超然世外的身心自由状态,又切合了舴艋舟轻快的特点。其《退身论》一文思考退身是否就能免祸的问题,文的末句为“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之世,斯可以免矣”,李德裕认为要做到身退而不受其辱,要以“遭逢善人”为前提,而世间多恶人,身退后的命运难以预料,只有学鸱夷子超然世外才能真正远离祸患。
4.李德裕的个性在其诗作中的彰显
李德裕退居归休之思的抒写不是单纯的,而是往往与其他情绪相伴随,呈现一种复杂的状态。如其《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诗,在抒发对山居如饥如渴的思念之后,诗人议论到:“人生不如意,十乃居七八。我未及悬舆,今犹佩朝绂。焉得逐麋鹿,便得游林樾。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惟应讵身恤,岂敢忘臣节!器满自当欹,物盈终有缺。从兹返樵径,庶可希前哲。”自己未到退休年龄,身佩朝绂,怎能优游山林?又想到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张良“愿从赤松子游”,也正是自己的愿望,可是作为臣子,又怎敢忘记臣节!转而又想器满当欹,物盈有缺,祸患难测,自己还是“从兹返樵径”为好。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李德裕在处与出之间矛盾斗争的复杂心情。其退居、归休之思的抒写,总是与仕途的忧患和羁绊相联系,归隐之思总是伴随着欲归不能的无力。“遥怀少室心,常恐非吾望”(《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此生看白首,良愿已应违”(《怀伊川郊居》),都直接表达忧虑、恐惧心理。
李德裕诗歌幽邃孤峭意境特点的形成,与李德裕特达不群、孤峭独立的个性、心态密切相关。“德裕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穷”(《旧唐书·李德裕传》),《新唐书》本传中记:“德裕性孤峭”、“不喜与诸生试有司,以荫补校书郎”、“不喜饮酒,后房无声色娱”。由此一窥其个性之孤峭与不同流俗。平泉庄,仿佛他的一个梦境,魂思牵绕于其中,却最终没有成为置身其间的实境。透过李德裕的平泉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晚唐以李德裕为典型的许多官僚钟意林泉却羁身仕途不能脱身的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