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新闻点打造精品力作

2020-06-19 08:12宋柏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7期
关键词:力作党报精品

宋柏松

【摘要】“新闻点”找的准不准,关系着新闻报道的站位高度、行文深度,也反映着记者学习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的程度。本文主要针对“新闻点”的重要性、新闻精品应具备的内涵,以及党报如何抓住新闻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为记者编辑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新闻点;精品力作

1. 新闻点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新闻点,通俗而言即新闻的引子,是新闻发布的契机。专业的讲又叫“新闻由头”,或者“新闻依据”、“新闻根据”。“新闻由头”作为新闻基本因素之一,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大小。

“新闻点”的重要性体现,一直以来,党报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为读者进行政策权威解读,与新媒体以及晚报、都市类等类报纸相比,新闻性似乎不那么强烈、突出。因此,对于党报党刊是否需要找“新闻点”,如何找到“新闻点”,相关媒体从业人员和受众似乎都不是很重视。然而,党报作为党的喉舌,除了本身政治任务的宣传,还担负着剖析社会舆论热点,对重大社会现象、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化报道的媒体和社会属性。由此来看,党报毫无疑问也需要立足于找准“新闻点”,挖掘“新闻由头”,真正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广大读者的脑子里和心坎里。

1.1 突出新闻的典型性

从受众关注新闻信息的心理和实际行为来看,内容和形式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的报道关注度较高,而类似于工作会议、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等类的新闻,受众的关注度普遍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信息传播要想更好地赢得关注,扩大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新闻采编工作中就必须重视选择合理巧妙的切入角度,找准新闻由头。比如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展开,山村教育工作者也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如果这一重点只从相关的会议中体现,群众是无法切实了解和感受,乡村教师对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所做出的社会贡献的。要想使报道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就要挖掘典型人物、事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口,如此前被评为感动中国的最美奋斗者,坚守山村17年的河南山区扁担校长张玉滚,他为了追寻理想走出山村,可为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又留了下来,且一留就是十余载,作为一名普通的山村教育工作者,张玉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媒体将张玉滚作为山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很好的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将不平凡的山村教师形象充分展示在大众面前。

1.2 充分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社会新闻事件,后续如果持续产生社会影响,那么该新闻就依然有报道的价值。如果想要进行报道,就需要找到合适的新闻由头,充分体现新闻事件的时效性。换句话说,即合适的新闻由头能使旧闻变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中,有时候会接触到一些社会价值高但已经失去新闻时效性的题材,因不符合新闻报道的标准而不能直接报道。对于这类题材的运用,若能找到适当的由头,问题便能迎刃而解。比如,可结合每年的节点推出相关的新闻报道。

2. 新闻精品应具备的内涵

新闻精品应当是指那些思想精深、品质优良、价值重大、社会影响力深远广泛的作品。

2.1 精神内涵

古往今来,文化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凡是能经典流传的作品,无一不闪耀着优秀文化的光辉,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精品力作以“精”字为首,自然也需要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依托,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指引。而强大的精神力量,建立在对内容“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虽然目前新媒体迅猛发展,海量信息作品炸裂式呈现,但繁荣市场的背后,真正的好作品其实却少之又少。任何时代,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内容才是吸引读者的准则。精品力作的呈现,需要传统媒体人重新回归“内容为王”,用心创作有灵魂和有价值的内容,极致追求细节,对内容质量要一丝不苟,对产品内容要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奏响时代最强音。

2.2 产品内涵

互联网时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时间较以往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各种“短、平、快”重数量、轻品质的文字作品,与之相比,精品力作主要体现在优良的品质、卓越的品牌和独特的品位三方面。新闻作品是思想和文化的外在载体,作品若想呈现更多的价值,成为当今时代的精品力作,优良的品质是重中之重,它决定着作品能否经得住考验。除了优良的品质,精品力作还需要具备品牌至上和独特的品位意识。品牌的附加值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增强社会影响力,从而赋予作品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而独特的品位,决定着作品不被市场完全牵着鼻子走,在经济效益之外,它还要启迪心灵,给人以精神的引领,这样也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2.3 价值内涵

精品力作之“力”,一方面体现的是鼓舞当下的影响力量,另一方面则体现启迪未来的传承力量。精品力作之所以称之为精品,首先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创造能力和水平,彰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思想深度以及文化厚度,它是国家名片的最好证明。因此,精品力作只有具备鼓舞当下的力量,才能对它所处的时代产生影响,才能真正发挥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和人民应该有的价值。再者,每一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都如实记载了当下宝贵的发展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启迪作用。正是这样一种价值内涵,才使得精品力作在当下立得住,在发展中留得下,在未来传得开。

3. 怎样抓住“新闻点”打造精品力作

以上分别就新闻点的重要性和新闻精品力作应具备的内涵作了相关阐述,那么在成就一篇新闻精品的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发现和把握“新闻点”呢?以下详细展开阐述:

3.1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大局工作中抓住“新闻点”

党报在新闻报道中要想有效把握“新闻点”,记者就必须能够从大局工作中抓住新闻报道的“新闻点”,这一点既由党报记者本身的工作性质所决定,同时也是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要求。只有增强大局意识,才能创作出契合时代发展的精品。如河北日报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文字消息《让千年大运河只留下遗产不留下遗憾沧州市区运河两岸2.8万亩土地不做商业开发》,就是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大局工作中,敏感捕捉到了新闻点,从而成就精品力作的典例。从中国新闻奖组织报送参评作品推荐表了解到,大运河沧州河段全长215公里,南起吴桥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又屯村,是沧州市的母亲河。2018年以来,沧州市一直在大力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记者在采访沧州市大运河城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时,得知沧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運河两岸土地不做商业开发的决定,要知道,沧州运河两岸寸土寸金,2.8万亩土地相当于市区建成区面积的1/4,而沧州做出这样的决定,从新闻的角度而言,无疑具备重大的新闻价值。

嗅到“新闻点”后,记者深入运河两岸,先后采访了多名政府人员和本地市民,对沧州市作出该决定的北京、决策过程和主要做法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对沧州市委、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算好政治账、民生账、生态账、发展账;只能留下遗产,不能留下遗憾;把运河还给市民,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共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稿件完成后,由于其承载的重要的新闻价值,当班编辑和值班领导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后经反复修改,在首版重要版位刊发,作品见报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沧州市民更是对这一决定纷纷拍手叫好。最终,这篇823字的文字消息,成功获评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

3.2 勇敢创新,善于发现,在创新中抓住“新闻点”

新闻作品的生命力来源于创新,这个创新可从两方面解读,一方面是记者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勇于创新,一方面是记者要有善于发现“新”的眼力,以下主要就第二个方面展开分析。在日常采访工作中,采访对象因为缺乏新闻敏感性,往往会提供很多大而全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工作总结而言,往往结构系统、内容全面,但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出发,真正具有价值的“新闻点”也容易被淹没。这个时候,就要求记者能够从中找出亮点,看到创新,然后就此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和采访,如此才能把握住最新鲜具有价值的“新闻点”,写出更具可读性和参考价值的稿件。

就《珠江晚报》荣膺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为例,这篇消息之所以能够获奖,正是基于两位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和新闻挖掘的功夫。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成功安装。几天后,作为离大桥最近的珠海媒体,为了率先来一个穿越海底隧道的体验,经施工部门批准,记者进入了伶仃洋水下近50米深的海底隧道现场。在体验采访中,建设者们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惊天秘密,被称为交通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其关键性控制工程“最终接头”被建设者们二次“精调”了,将对接精度由15公分缩小到毫米级。为此,珠海晚报两位记者立即找到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以及现场的多位建设者深入采访,还原“精调”的全过程。采访中,他们还挖掘到林鸣收到了昔日方案否定者荷兰工程师贺电:“你们的最终接头施工方案,是对世界沉管隧道技术的重大贡献”。于是,记者围绕“追求极致”和“勇于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用消息的形式,以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了最终接头二次“精调”的斗智斗勇过程和令人惊叹的成绩。在全国各大媒体关于大桥的海量报道中,独家报道了这一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伟大创举。作品发表后,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增强了国人自豪感。

3.3 以小见大,紧扣热点,从热点中抓住“新闻点”

精准扶贫自2013年11月首次提出之后,始终是全国各家媒体时刻关注,挖掘“新闻点”的“富矿”。人民日报在2016年发表的千字通讯《老郭脱贫记》,正是记者紧扣中央工作重心,紧扣社会关注热点采写的新闻故事。文章以老郭的脱贫故事,不仅写出了地方政府的帮扶措施,也将主人公郭祖彬在时代背景下踏实肯干、自强不息的故事讲得出神入化,文章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堪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题材中的精品力作。分析文章能够取胜的原因,题材内容的选择占了很大的优势,作者抓住“精准扶贫、脱贫”的热点问题,从基层抓落实,老郭作为典型人物是一个点,结合其所在的大环境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封丘作为“面”,点面结合,用接地气、人们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基层扶贫干部在压力下能担当、敢作为的务实形象和一个满心想靠劳动脱贫的朴实农民形象跃然纸背,通篇读来朴实无华,但细节和故事情感真挚、打动人心,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佳作。

结语:综上所述,党报要想有效抓住“新闻点”打造精品力作,就要做到增强大局意识,勇敢创新,善于抓住热点及焦点问题,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党报的权威性,进而充分发挥其职责与使命。

猜你喜欢
力作党报精品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当代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研讨会召开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三星全新LED电视力作 超薄机身&娱乐互联
视界 精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