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徐畅
摘 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重视人才的专业素质之外,愈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只有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持续为社会输送高端知识型人才。本文主要研究了有关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高效开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
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该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涉及到管理、营销、财经等学科知识。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下,几乎每个企业都设有市场营销部门或需要市场营销专员,市场营销专业每年都是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几个专业之一,但是结合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情况来看,结果差强人意,追求其本质原因发现问题出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导致教学活动难以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导致学生的职业发展不顺。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概述
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点,并且在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现代营销理论不断完善,不断融入先进科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涉及到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理论深度愈发深入,由此可见,在现代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时,除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扩展学生思维。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而言,该专业的本质是一种应用类的学科,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向便是对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该专业还具有经济学科的特点,主要研究企业产品价值以及营销方式[1]。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有关市场营销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的动态性较高。总体来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扎实理论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的重点内容既要重视理论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便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二、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不断推进内涵式校企合作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情况来看,想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改革,首先,要从高校本身入手,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实时引企入校、委托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以便使得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社会企业的支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校与企业能够共同合作参与办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使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能够互兼互聘,增强办学活力。这样一来使得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活动能够不断深化,有效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保障[2]。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想要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自身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社会适应性强的原则,从理论基础到社会实践到职业规划,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专业基础,使学生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岗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跟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有规划性地完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本校专业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合理选择专业教材,但是在教學活动中不能一味地依赖教材,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不断完善,以便能够制定出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内容。
(三)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质量
当前社会岗位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十分重视,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要求,基于此,高校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教师要结合专业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为学生提供高标准的实践岗位。高校在此过程中要学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对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有一定要求,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综上所述,高校需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实习基地等方式推动专业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全面培养市场营销专业高素质人才,匹配市场需求,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岗位应聘、职业发展能力,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佳佳.“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变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8(24):164-165.
[2] 孙金花,代言阁,胡健.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专业“四位一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89-90.
[3] 黄志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