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宇
摘 要:实现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基于HN省FW镇基层党建实践的调查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发展工作、党员教育培训、党内监督机制方面的问题已对乡村振兴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因此,我们要扮演好领导核心角色,建强组织战斗堡垒;扮演好发展导航角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扮演好服务保障角色,引领农村社会治理;扮演好文化引领角色,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1.0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1-43-05
一、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推手
实现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内容,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振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党员队伍是党组织的主体,实现组织振兴必然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组织有力、素质优良、能打胜仗的党员队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引领、凝心聚力、协调四方的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印发新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通知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当前,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现状:党员队伍建设中的失衡与缺位——以D村为例
(一)党员队伍整体结构失衡
年龄结构上党员队伍老龄化,年轻党员少。D村共有党员62人(含流动党员10人),正式党员58名、预备党员4名。党员平均年龄达50岁,其中60岁以上党员共20人,老党员占32%,在村子中享有较高威望。多数党员拥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党员意识坚定。但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差,精力有限,这部分党员在参与村务实际管理中效用较低;30岁至60岁党员共有34名,占全村党员55%,中年党员是党员队伍的主体,是该村党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30岁以下党员共有8名,年轻党员占13%,年轻党员比重最低。由此可见,D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党员少,队伍年龄结构失衡,党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
性别结构上党员性别结构失调,女性党员缺乏。D村共有男性村民1085人、女性村民885人,男女村民比例接近平衡。党员队伍中以男党员为主,女党员较少。截至2018年,全村共62名党员,其中仅有6名女党员,女性党员比例不到党员人数的10%。自2013年开始该村争取每年至少发展一个女党员,女性党员数量得以缓慢增加,但仍存在女性党员零发展的年份。总体上女性党员和全村妇女人数的比例、女性党员数量和她们所要承担的工作之间仍然很不适应。
文化素质结构方面党员平均文化水平高于普通村民,但总体文化素质仍然偏低。在衡量村党支部党员文化水平时,笔者根据我国教育学历分层和HN省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两个不同参照维度,定义“文化水平的绝对值”和“文化水平的相对值”两个衡量党员队伍文化水平的参照值。文化水平绝对值以我国教育学历分层作为参照对象衡量党员队伍内部实际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相对值以HN省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作为参照对象衡量党员队伍内部实际文化水平。通过对《D村党员基本信息表》中学历栏进行统计分析:该村62名党员中,以小学、初中或中专段学历的党员为多数,共计32人,超过一半的党员学历处于该层次;高中学历18人,占全村党员的29%;大专8人,本科以上4人,大专以上学历占19%,但文化水平较高的这部分党员一般不在村里生产生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党员队伍文化水平相对值还是比较高的,党员队伍集中了村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但农村党员队伍文化素质绝对水平并不高,提高党员文化素质的任务仍然繁重。
(二)党员发展标准存在问题
第一,普通村民入党意愿低,申请人更加关注入党后利益的获取。许多人认为党员上党课、处理村内党务、村落建设等事务耽误个人在家生计工作,耗费精力且回报低,这一情况在贫困村表现尤为明显。D村2019年度上半年预计发展两名入党积极分子,而事实上符合条件的30人中仅有5人申请。入党动机方面,申请入党人员多为以下几类人:受传统教育影响的老党员家庭成员;热心协助处理村内事务以及在村内和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社会地位的村民;村内土地、房屋等私人财产受村内决定;受集体财产变动影响较大的普通群众。而在这五名申请人中,1名女性平时协助处理村内事务,1人在当地做生意,其他3人为普通农民都在D村拥有大面积槟榔地。通过对其中的一位普通农民进行单独访谈得知,D村当年获批了一个脱贫攻坚道路建设项目,自第二年开始该村将对主干道路进行铺设,同时修建部分连通村落农田与主干道路的生产道路。生产道路的建设密切关系到槟榔地农民的农田效益,入党为农民参与道路建设讨论决策、获取农田生产信息提供了途径。
第二,推优入党工作,强调组织意图轻视合理民意的反映。组织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党员身上的直接可利用资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名额充分利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会对组织可从申请人处获得的直接可利用资源进行比较,同时要求申请人的年龄相对年轻,并且争取每年发展一名女性党员。该村一名村队联络员积极参与村务建设,在扶贫修路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群众评价十分优秀。但他连续两年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都未成功。2019年推优工作开始时,该联络员放弃了提交入党申请书。这充分反映该村过分强调组织意图而轻视合理民意的行为,该村队联络员虽表现积极、群众基础好,但其年龄较大并且相比同批其他入党申请人,组织可從其身上获得的直接可利用资源明显较少。组织意图在贫困村的基层推优入党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也要关注到过分强调组织意图可能会导致对入党申请人政治素养以及民意表达的忽视,从而打击了优秀群众的入党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降低党员的威信。
(三)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贫困村党组织生活受党员个人活动影响较大。D村组织委员介绍该村组织生活会流程主要是传达上级组织会议精神后对近期村务工作进行安排,党组织通过发放误工补贴鼓励党员参加组织会议,党员教育工作虽在开展,但党员出勤率并不高。党建制度落实较差,组织生活缺少党员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党性意识教育的内容,党员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四)党员干部权力监督机制缺乏
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监督成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权力集中但监督乏力,个人专断主义盛行。HN省多数农村采用两委“两套班子一套成员”组织形式,然而“一肩挑”模式在党内民主机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农村基层存在诸多缺陷。这种制度的设计将乡村的自治权和领导权同时集中交付到了两委主要负责人身上,村支书一人独大,权力过分集中,存在个人专断的危险,村支书成为村内事务的唯一“代言人”。据部分普通党员和上届党支部委员反映,村内重大事项基本不经组织讨论,上届书记基本可以个人做主,党内也出现了明显派系斗争。而从村民自治角度来看,“一肩挑”的权力运行模式使得党内权力监督落实不到位,从而影响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基础。D村群众表现出的政治冷漠、入党意愿低、政治参与度低,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种权力监督缺乏做出的消极回应。
三、实践困境: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四重困境——以D村为例
(一)引领发展困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基层党组织作为村民的领导组织要将其集中起来,共同建设乡村支柱产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而在具体实践中,党员队伍结构失衡直接导致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行动困境。D村由于党员队伍整体结构失衡,呈现出老龄化、单一性别化、文化素质偏低的三大趋势,受到党员队伍年龄、性别、文化结构等失衡的影响,D村党组织队伍缺乏活力,党员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与经营管理经验呈现“三低”现象,导致了在该村发展建设中党组织不能有效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工作方式传统保守、带头致富的本领较差。党支部的扶贫工作实际上还停留在走访探望、物质慰问的低层次水平,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工作中由于女性党员缺乏也导致出现了妇女工作落后的问题。
(二)领导组织困境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除了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领农民生活富裕中扮演领导者角色外,还要带领农民完成国家的各项任务、遵守国家法律政策、有效治理农村事务。领导班子建成过程中党支部陷入后继乏人的组织发展困境直接导致了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组织群众上陷入困境,这一问题最大的体现就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力不强、担当不够,基层党组织难以有大作为,不能有效发挥其在强化乡村治理中的坚强后盾作用。D村由于当前该村党建工作的相关保障机制较为滞后,党建经费相对欠缺,村干部生活补贴、工作待遇较低,村党支部对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力弱,党组织带头人缺乏后备人才。加之由于是贫困村,村民更加挂心生计发展。由于村集体财产规模小,村落经济建设落后,该村党员发展过程中遭遇群众入党意愿普遍较低的困境,村民寻求参与解决村内事务的渴望程度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缺位。组织发展的困境表现在具体实践中就是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不力,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不够。
(三)群众信任困境
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工作作风、群众联系密切关联。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特别表现在党组织带领群众进行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引领能力、组织能力、服务能力得到群众认可时,群众更加信任并且愿意追随党组织,党组织对农民群众产生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增强。而实践中党员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带来的后果是党员带头本领差、身份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弱、工作方法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作风明显,长期的危害就是直接导致整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信任危机。D村贫困群众在谈及低保、危房改建等问题时评价基层党员功利色彩过重、利益分配不合理、谋求宗亲利益,这其中包含了村民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的原因,但是党员队伍党性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三大意识的缺乏是引发信任危机导致群众信任困境的最主要原因。缺少群众认同、群众支持、群众信任的领导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经济建设中难以将群众组织起来,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不足,在利益表达、服务群众、凝心聚力等方面的实效性不高,直接影响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
(四)权力约束困境
执政党权力约束功能在农村基层实践的缺失表现为村集体陷入由于权力约束的制度缺陷产生的权力约束困境,使得村集体公权力的运行出现了脱轨、流失和异化。村基层党组织权力制约功能缺位使得党在基层的执政权威受到挑战,政治合法性弱化同时伴随了基层党组织公信力降低的问题。当前HN省FW镇的农村实践中,“村两委”关系表现出了模糊化的特点。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发展的领导核心,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方向问题,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肩挑”“两套班子一队人马”的领导组织形式模糊了领导权和自治权之间的边界,导致二者在乡村振兴中产生职能重叠,两委主要负责人实际事务处理上权力过分集中。同时村务民主讨论机制和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建设的不完善,不仅使得党内民主受挫,党组织也难以有效地整合村庄内部的利益关系。面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这种由于制度设计缺陷造成的公权力约束缺位不仅影响了党组织利益的整合,还影响到村民意愿的表达,切断了民众延伸出來的公权力约束之手。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降低,并且表现出了政治冷漠的特点,影响了群众对乡村振兴的参与度。
四、路径研究:把握组织角色定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一)扮演好领导核心角色,建强组织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