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丽 李红蕾 周豫
摘 要: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持续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仍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人居环境乡村治理资金不足、未能发挥村民主体地位、人居环境乡村治理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村庄产业发展不够,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基于此,本文从强化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政策保障、宣传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建立健全人居环境乡村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推广学习先进模式和先进经验、培育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治理;资金;长效管护;培育产业
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的大力推动下,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无害化改厕工程有序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日益规范,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健全,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好典型、好做法。例如浙江省从2003年开始在全省上下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15年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一、国内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不平衡、不彻底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效果在各省市、各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的治理效果非常明显,有的治理效果不够明显,群众不满意。同一地区村与村之间也存在不均衡,部分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很好,但还有不少村庄只是简单地开展了环境卫生和六大堆的整治,村庄绿化、背街小巷整治、污水处理、村庄畜禽养殖仍存在短板,脏乱差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二)部分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欠账较多
部分村庄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较少,受财力影响,街巷硬化、绿化、环卫一体化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大,如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等设施陈旧,清运次数不足,造成垃圾外溢,在生活区、农田、河边等区域内堆积,影响村庄环境卫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欠账较多,雨污分流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人居環境乡村治理工作易出现季节性反弹
农业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化肥、地膜、焚烧秸秆、尾菜污染、养殖业畜禽粪污染,都对农村环境改善造成了压力,同时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影响,农业生产作物秸秆和废弃物等影响村庄环境面貌的“六大堆”容易出现季节性反弹,影响环境整治成果。
(四)随意堆放、倾倒垃圾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村民尚未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房屋周围杂物乱堆乱放现象一直存在,清运垃圾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不能长期保持村庄道路、房屋前后干净整洁。
二、国内人居环境乡村治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部分地区人居环境乡村治理资金不足
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当前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但有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政府受财力所限,人居环境乡村治理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村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二)部分村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未能发挥村民主体地位
以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府全盘包办、农民被动观望的现象,农民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加之宣传不到位,未能营造人人参与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此外,由于农民接受环保知识教育较少,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了解,部门村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养成了许多如乱丢垃圾、乱倒废水、乱排牲畜粪便、乱焚烧秸秆等严重污染环境的不良习惯,增加了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的难度。
(三)人居环境乡村治理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
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治理成效的可持续性离不开健全的长效管护机制。当前部分村庄只重视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轻视村庄后续管护,村庄环境后续管护效果不佳,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反弹严重,整治好的环境难以保持。
(四)村庄产业发展不够,自我造血功能不足
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周期长、投入大,需要有雄厚的集体经济和村庄产业发展做支撑以增强发展后劲,但当前很多村庄集体经济薄弱,同时在产业培育上受地域、传统、资金、农民素质等限制性因素影响,村庄产业发展不充分,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影响了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进程。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政策保障
加大财力投入,统筹安排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涉农资金等相关渠道资金,重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利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依法合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低息中长期信贷支持。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和个人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二)宣传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农村人居治理整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积极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作用,提高村民卫生文明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健全人居环境乡村治理长效管护机制
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可持续性。
一是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网格化管理,每个村庄由1名镇(街道)干部包抓,负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督导落实;村庄设立街(巷)长,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担任,负责街(巷)道环境的整治、管护,街(巷)长及职责挂牌公示;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农户负责承包自己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扫绿化管护、环境整治。
二是建立民主决策评议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评议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让村民全过程参与,治什么、建什么、怎么管、怎么评,让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发挥村民在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提高村民的责任感,形成村庄环境治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鼓励开展“一事一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整治提升村庄环境。
三是建立信用积分制度。实行村庄环境治理信用积分制,将农村厕所管护、农户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管理、畜禽养殖、参与公共区域整治、投工投劳、美丽庭院创建、文明乡风等内容纳入信用积分,定期进行量化评分,张榜公布奖分、扣分情况。建立“信用积分存折”“信用积分超市”,使用信用积分兑换不同价值的实物,并将信用积分与农村信用建设相结合,动员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四是建立星级评定制度推行村庄星级街(巷)、星级户评定挂牌,建立村庄环境整治检查、评比、通报机制,开展村庄环境“晒一晒”“比一比”活动,根据街(巷)、农户环境的优劣,评定不同星级街(巷)、星级户,实行悬挂标牌、动态管理。对每次评定的星级街(巷)、星级户张榜公布,并与党员干部的工作绩效、评先树优挂钩,与农户每年的村庄福利挂钩,提升党员干部和村民的荣誉感、责任心,形成良好氛围。
五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诉举报制度,公布电话、App等投诉举报形式,受理农民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的投诉举报。建立健全农民群众投诉、处理、反馈机制,及时受理、及时整改、及时反馈。
六是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对各村庄(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排名通报。制定具体的的实施细则,推动抓好落实,督促村庄将相关制度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要注重培育、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作用,营造人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四)推广学习先进模式和先进经验
国内可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方面的宝贵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宣传推广浙江农村人居环境的先进经验,试点示范,让基层的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学有途径,加速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国农村环境整体水平。国外可以借鉴欧美和日本的先进经验一方面立法先行,通过制定相应的农村土壤、垃圾、废水处理、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形成明确的权责分工,来约束污染排放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村住户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技术工艺,用较少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实现污染的就地处理和回收利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进行示范和推广。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细致有序,设计考虑到各个方面,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强,管理对象上要点面结合,管理手段要多样,尽可能使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五)培育产业,促进村集体增收
村美是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的魅力所在,业兴是人居环境乡村治理的基础和支撑。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既要宜居,更要宜业,要以村集体增收,立足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文化和产业优势,因村制宜,积极培育生态富农产业,形成“一村一业”“多村一业”。按照一体规划、系统建设、综合配套的要求,同期或分步整治村庄道路、安全饮水、燃气、暖气、排水、污水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绿化等,补齐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在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中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发展以森林公园、海洋牧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大学城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产业,培育一批以特色产业、田园观光、农家美食、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综合功能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闲置农房和院落发展农家乐、民宿和文化创意等特色经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改善農村人居环境,既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收官之举,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开幕之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坚定信心,锐意创新,扎实有序地推进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
[2]郭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及建议[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9(04):74-76.
[3]冯红英.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J].世界农业,2016,(01):149-153.
[4]孙开庆,关文,晋徐静.乡村人居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40个乡镇的实证调研[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6(02):79-83.
[5]周茂春.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探视及其协同治理[J].现代农业,2020,(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