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随着疫情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这一类病例。该病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里,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确诊,需要具备病原学证据。
对病原学证据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是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二是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国内主要使用的是第一种,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这一方法不仅快速而且准确率高。
那么,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原理到底是什么,具体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
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正好属于冠状病毒的β属,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Y和MERS-CoV有明显区別。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
病毒,是自然界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的组成成分非常简单,最基本的构成是遗传物质(DNA或者RNA)和蛋白质,有时也会存在糖类与脂质组成的包膜。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有和其他物种不一样的地方,这是鉴定一种物种最准确的方法。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它的RNA中的特异性序列可以用于区分该病毒与包括其他病原在内的物种。这是通过检测核酸序列来检测新冠病毒的基础。
鉴定的主要方法是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将其基因组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找到新冠病毒中的特异核酸序列。这些特异核酸序列是新冠病毒必须含有,又和其他物种存在不一样的部分。只要找到它们,就可以证明存在新冠病毒,且只是新冠病毒,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现如今,使用的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序列便包括新冠病毒基因组中的ORF1ab、N、S、E区。国内检测新冠病毒用得最多的则是ORF1ab和N区。
如何检测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序列
我们通过研究找到了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序列,那要怎么将它们从患者的样本里检测出来呢?
主要步骤包括:
1.获得患者的样本(咽拭子、鼻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粪便、肛拭子等)
2.从患者的样本中提取病毒RNA
3.将病毒RNA进行荧光定量PCR
原理是以新冠病毒特异性的基因序列为检测靶标,通过PCR扩增,使我们选择的这段靶标DNA序列指数级增加,每一个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都可以和我们预先加入的一段特定的荧光标记探针结合,产生荧光信号。扩增出来的靶基因越多,累积的荧光信号就越强,通过监测荧光信号可以确定样本中是否有病毒核酸。
经过以上荧光定量PCR后,在实验室要确认一个病例为新冠病毒阳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这用于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至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就完成了。
PC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将特定模板双链DNA要性解链成单链,再将扩增物和模板DNA互补结合,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半保留复制,合成一条新的DNA。新的DNA再变性解链成单链,如此,进行循环,每个循环大约用1-3分钟,这样,在短短1-2个小的内就能将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因PCR的反应模板只能是DNA,而新冠病毒核酸是单链RNA,所以,在PCR之前,需要先将新冠病毒核酸(单链RNA)逆转录为DNA,再进行PCR。
荧光定量PCR,则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在包含一对特异性引物外,还有一个Tagman探针,该探针为一段PCR扩增序列中的特异陸寡核苷酸序列,它的两端分别标记了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不发光;如反应体系存在靶序列,PCR反应时探针与模板结合,DNA聚合酶沿模板利用酶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便会发出荧光。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产生。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測荧光信号以及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值)。该循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循环数(Ct值)值越小。不同生产企业的产品会依据自身产品的性能确定本产品的循环数(Ct值)阳性判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