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贵
1980年,亚太地区老年学会将45~59岁定为老年前期,60岁以上为老年人,60~69岁为老年期,70~89岁为高寿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由此可见,古今都一致认为,人在40岁以后开始逐渐出现生理上的老年性变化,60岁以后老年性变化明显突出。
老人以60岁为界限,老年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脏腑脆弱,形气削减,各器官及功能都处于老化衰退阶段,其适应能力、调节能力、防御能力等各方面也明显衰退,也是容易患病的时期。如果调养不当,在老年前期就容易患病。因此,老年病的范围应扩大到老年前期所患的病症。也就是说,45岁以上由于功能衰退,骨骼、器官老化,适应、调节、防御能力低下而产生的病症都属于老年病,都可按老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进行诊疗、防治。
根据老年前期、老年期病变的发病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我认为老年病的病变规律可归纳为3个纲要:1.平衡失调为纲;2.升降失调为纲;3.和谐失调为纲。在老年病的防治方面宜做到五“常”,即:1.常合理膳食;2.常适量运动;3.常心情舒畅;4.常学习交流;5.常检查治疗。
(一)平衡失调
老年前期、老年期的平衡失调,主要表现在阴阳平衡失调、心理平衡失调、动作平衡失调、生化平衡失调。
1.阴阳平衡失调
人之阴阳处于相对平衡,才健康无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千金翼方》又云:“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人从老年前期开始,阴阳平衡失调就开始变化,至老年期平衡失调就更明显。阴阳平衡失调日久可产生疾病,患病日久也可导致阴阳平衡失调。
阴阳平衡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自然界的阴阳更迭不协调。阳盛阴虚者常耐冬不耐夏;阴盛阳虚者常耐夏不耐冬。二是人体内脏的阴阳平衡失调,阴盛则阳虚,阳盛则阴虚。常见的阳虚有心阳虚、肝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常见的阴虚有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脾阴虚和肾阴虚。还有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等。阴虚者常表现为腰膝痠软,尿后余沥不尽,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或大便秘结,口苦咽干,舌红少苔,或光亮如镜,或薄黄,脉细数。阳虚者常表现为腰膝痠软,尿后余沥不尽,或夜尿频频,性欲减退或阳痿,白發,脱发,或过早掉牙,耳鸣耳聋,畏寒,腰膝以下疼痛,舌质淡红或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2.心理平衡失调
《养老奉亲书》云:“老人之性,孤僻易于伤感,才觉孤寂,便生郁闷。”指出人至老年期,体力衰退,对情绪调节能力显著降低,易产生心理上的平衡失调。
心理平衡失调主要表现在情感不稳定。有的老年人一旦患病后,或听说同事或朋友、家人患急危重病、难治病,会对疾病产生恐惧感,害怕自己的病加重,自己也会患别人一样的急危难治病,从而产生衰老感,甚至会产生死亡感。老人在职时人缘很好,工作繁忙,事业有成,退休后突然一下子闲着无事,门庭冷落,尤其看到在位的人荣誉风光等等,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老人从昔日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居下来,或丧偶,或子女长大成家分居,或子女离开身边发展事业,或远涉重洋深造,家中出现“空巢”现象,就容易产生孤独感。
心理平衡失调还表现在情绪的不稳定。老年人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脑功能逐渐减退,机体抵抗力低下,疾病和社会地位、社会角色改变等诸方面的影响,情绪容易产生变化,失望、消极、自卑、抑郁、焦虑、敏感多疑、多猜忌、长吁短叹等情绪不佳的症状容易表露出来。从而兴趣、爱好减少,一遇重大刺激时,情绪的反应特别强烈,难以抑制,往往因此而犯病或原有病情加重。在老年前期,由于社会变化,人事制度改革等造成的下岗、失业、解聘、落聘,社会竞争造成的晋升、晋级不顺,或生意经营惨淡,股市行情不佳、失利,或家庭纠纷与子女不合、夫妻不睦、离异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心理难以承受,也会造成情绪不稳定。
心理平衡失调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最容易导致的疾病是抑郁症。《古今医鉴》记载:“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后,变病多端。”即是指此而言。
3.动作平衡失调
《内经》中论述,人至老年,“五脏皆衰,筋骨懈堕……身体重,行步不正”,还言及四十岁“好坐”,六十岁“好卧”,邪气侵犯人体而形成的“偏枯”等,都是老年人动作平衡失调的表现。常见的老年人动作平衡失调的疾病可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帕金森氏病,小脑萎缩等病。
4.生化平衡失调
中老年最常见的是血脂增高、血糖增高、血粘度增高、血尿酸增高。这些都与内分泌紊乱,代谢能力下降,加之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所造成的。若长期的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加上高血压,可早衰老、早得病、早残废、早死亡。
(二)升降失调
气是人体功能运转的基本形式,人体的各组织器官都以气的形式进行运转,这种运转形式名曰气机。具体表现在各脏腑的功能和协调关系方面。气机有升有降,一般心、肺、肝、胃的气机宜降,脾、肾的气机宜升。反之为心火(气)上炎,肝失疏泄,肺失宣降,胃气上逆,脾气下陷,肾不纳气,心肾不交等均可产生病变。在中老年疾病中,气机升降失调表现尤为突出。当升者不升,脾气下陷或脾气虚者为五更泄、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泄泻、便秘、脱肛、内脏下垂等。肾气虚者为老年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碍、性冷淡、尿失禁、甲状腺功能减退、浮肿等。肾不纳气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当降者不降,若肺气不宣降为老慢支、肺心病、水肿病等。肝气不降为眩晕、中风、高血压等;胃气不降如胃炎、胃溃疡、便秘等。心肾不交如睡眠障碍等。
(三)和谐失调
老年病的和谐失调主要表现在与自然界的和谐失调和气血的和谐失调两个方面。
1.与自然界的和谐失调
《内经》上记载:“人与天地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要和谐相处。自然界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阴阳更迭变化,人生存在自然界就必须顺从这一变化,人才能健康无病或少生疾病,即便生病也就很快调理痊愈,若违背了这一规律,会直接影响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年老之人,脏腑脆弱,非阴精亏损则阳气不足,自身阴阳平衡失调,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难以和谐统一,便会产生疾病。临床中常见,每当季节变换时,尤其是在冬季,老年人极易感冒而继发呼吸道疾病,一旦有流行病流行,老年人也是首当其冲,这就是老年人脏腑脆弱,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自身阴阳平衡失调与自然界难以协调的缘故。
2.气血的和谐失调
气为功能活动,血为有形物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和谐即功能与物质的协调统一。《张氏医通·诸血门》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因气属阳,血属阴,老年人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也因之而不协调。如气虚血瘀证,因阳气虚衰,胸阳不振,寒凝气滞,血行不畅的胸痹,日久则寒凝心脉,瘀血阻滞而为心痛,或中风后阳气亏损,瘀血阻滞而半身不遂。如血瘀气滞证,因外伤或久病入络,瘀阻络涩,清气、清窍被扰而头痛。或气血逆乱证,是气之与血并走于上,上冲于脑而致中风等。这些都是气血不协调而形成的病变。
根据老年期、老年前期的病变特点,其防治应做到五常:即常合理膳食、常适量运动、常心情舒畅、常学习交流、常检查治疗,庶可防患于未然。
(一)常合理膳食
据《养老奉亲书》记载:“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疾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老年人不管有病与否,饮食调理是十分重要的,“药补不如食补”,以食养最佳。在应用食养时,一是怎样在未病之先就注意饮食的荤素搭配,过咸、过甜、过辣、过酸等有刺激性的食品宜少食,食量宜适量控制。二是患病之后要注意与药物治疗的配合,针对病情不同,服用对病情有作用的食品,有的可以适当替代药品。三是掌握好某些病对食物的禁忌。四是做到用食如用药,食物也要在四气、五味、升降、归经的理论指导下应用,还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变化来选择相应的食物,尤其在二分二至时服用不同的食品可起防病治病之效。
(二)常适量运动
四十岁“好坐”,六十岁“好卧”,人到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大都喜静少动,懒于活动。若长期的不运动,会给身心、骨骼、身体各个系统带来不良的影响。生命在于运动,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特别强调这个重要性。《内经》中早就有了导引术的记载,华佗自创五禽戏健身,广为流传后世。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指出:“阳光、空气、水和体育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事实证明,长期的、坚持不懈地、适量的运动可明显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可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骨质疏松症及骨关节疾病等老年病。可有效地控制体重,防治肥胖,提高工作耐力和身体的活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使身心健康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老年人的运动以步行、慢跑、太极拳、太极剑、广播体操为宜,提倡有氧运动,避免无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应不少于5次,每次运动后的心率应保持在120次/分为宜。气候太冷、太热要适当减少运动量。运动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常心情舒暢
大凡健康长寿老人都能清心寡欲,虚静养神,遇逆境而善排解,临大事而有静气,平素性格开朗,性情随和,谈吐自然,思维敏捷。若长期抑郁寡欢,闷闷不乐,精神不振,易计较生活小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则旧病会复发或加重,无病也会产生新病。许多研究证实,恶劣的心境和沮丧的情绪最易影响健康长寿,胃癌、乳腺癌、肠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都与情绪不良,长期抑郁有关。老年人往往在一气之下突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以致一蹶不振,元气大伤而被夺去生命。所以《内经》明确指出“百病皆生于气。”《丹溪心法》也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沧桑变化,个人事、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不每时每刻缠绕着自己,必定会影响人的思想和情绪。有的老年前期或老年期正春风得意,好事连年,大器晚成,此时切不可居高自赏,傲慢而目中无人,应当谦虚谨慎,多关照别人,助人为乐。当无大起大落比较平稳度日时,不要患得患失,痴心妄想,左右攀比,要知足常乐。当个人事、家事不顺,遇逆境时,应保持冷静态度,尽力排忧解难,切不可太感情用事,尽可能利用各种方式疏泄散心,要自得其乐。俗话说:“三穷三富不到老。”人生阅历坎坷不平,波澜起伏,祸福难料,只要从辩证的角度,以坦然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一切,哪怕“雄关漫道真如铁”,也会“而今迈步从头越”,人就会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