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颖
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提到陈皮:“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就是说,经过时间陈化后,橘皮烈气消除,药性更加温和。关于陈皮,一直有“百年陈皮胜黄金”之说。那么,陈皮是不是放置越久,功效越好呢?
陈皮的药用成分主要为挥发油、橙皮苷等。橙皮苷是一种黄酮类苷,由芸香糖基与橙皮苷元组成,存放时间越长,陈皮内所含的芸香糖与橙皮苷元结合形成的橙皮苷含量越高,阻碍橙皮苷从陈皮中分离出来的挥发性油类物质越少,橙皮苷可以被更充分地分离出来。有研究表明,存放18个月的陈皮,祛痰作用和水煎剂缓解十二指肠痉挛的作用较佳。
明代杜文燮编著《药鉴》中有谓“陈皮须用隔年陈”。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提到“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吳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由此而来中药“六陈”之说。《药性赋新编》对“六陈”有谓:“均系辛烈之品,恰当地存放一定时间后,其辛烈之性有减,则药性较纯和而效尤佳。”
无论陈皮的品种、产地,还是炮制方法,均有严格规范,必须符合相关标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陈皮饮片的挥发油含量应不低于2.5%。
陈皮应存放有度,既不能将新鲜的橘皮直接入药,也不应将陈皮无限期地“收藏”。目前一般以存放2~3年为宜。许豫和在《怡堂散记》中也提道: “陈皮须备广产,二三年者为上,新者气烈。”
取干净橘子皮100克,剪成小方块或切丝,将蜂蜜以文火炼成黄色(每100克干橘皮用蜂蜜约20克),加适量开水稀释,将橘皮倒入,拌匀至蜂蜜吸尽,再置热锅内,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出锅晾凉,即可得到蜜制陈皮。
每日取5~6克,即食或泡水均可,具有消食解腻、健脾化痰润肺之功。
橘子皮5张,槐花蜜2汤匙,白糖1汤匙。将橘子皮洗净,不去橘络,用开水焯后沥干水分。将橘子皮切成碎末后放入锅中,加适量开水和白糖,小火熬煮10分钟。加入蜂蜜,继续小火慢熬5分钟,冷却后即可食用。
陈皮蜜酱具有镇咳、健胃的功效,既能冲水代茶饮,又能代替果酱佐餐。
每100克干橘子皮加食醋3克,黄酒、食盐各5克,拌匀,闷12小时。待其将液体吸干后,以大火蒸透,晒干后即得酒制陈皮。
酒制陈皮不含糖分,具有行气健牌、止呕开胃、活血行气的功效,较适合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人群食用,每天2~3次,每次9克左右。
取干陈皮500克,用清水洗净。将陈皮切成大小相同的细长条,放入锅中,加水煮10分钟至稍软(不要煮烂)后捞出。将500克白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至白糖溶化。将陈皮倒入锅中,与糖浆混合,慢慢熬至水干后捞出,放到阳光下或干燥、通风处晾晒约1周,待其自然风干。最后,在风干的陈皮上撒上绵白糖即可。
陈皮蜜饯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零食,既能解油腻,又能消脂理气,味道也很不错。不过,应注意控制食用量,切不可贪嘴。
陈皮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广东人常将其用于菜肴、汤羹、炖品、粥品之中,用以去腥提鲜。广东新会的道地药材陈皮,素有“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美誉,是“广东三宝”之一。
陈皮、半夏、茯苓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本方为化痰和胃的常用方,用于治疗湿痰咳嗽,症见痰多色白、胸膈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头晕心悸、舌苔白润、脉滑等。
陈皮10克(研末),糯米50克。先煮糯米,在米半熟时,放入陈皮末,同煮至熟,晨起早餐时食用。
此粥健脾理气,适用于脾失健运引起的食后腹胀、嗳气不舒等症。
陈皮、薄荷叶各60克,煎汤去渣后,用毛巾浸汤热敷。可治疗急性乳腺炎。
陈皮50克,山楂果酒1000毫升,白酒500毫升。将陈皮撕碎,浸入白酒中,7天后去药渣,与山楂酒混合即成。此酒有行气健牌、燥湿降逆、止呕开胃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食少胃满、脘腹胀痛等症。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陈皮50克, 牛肉250克,莲藕500克,红豆250
克,粗盐少许。将莲藕去皮、切块,用刀背拍松。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放入莲藕、红豆、陈皮和牛肉,用中火继续煲3小时左右,加入粗盐调味。陈皮牛肉具有补血养颜、健脾和胃的功效,对痰湿积滞、脾胃虚寒等症有一定缓解作用。
将陈皮、山楂各6克与大麦茶一起冲服。山楂能消食解油腻,陈皮可理气,二者共用,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大众医学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