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复盘的五个误区与七个要素

2020-06-19 08:01邱昭良
销售与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误区目标过程

邱昭良

要做好复盘,需要具备合适的条件,尤其是参与者的心态。联想在多年实践中发现,复盘的常见误区有五个,相应地,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有五个(联想称之为“五求”)。基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我增加了两项,总计为七项关键成功要素。

復盘的常见误区

在复盘中,常见的误区包括以下五项。

1.为了证明自己对。

复盘的目的在于让团队从行动中学习,但许多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做复盘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没错。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完全不是一个适宜的学习态度。因为如果只是想证明自己对,那么在复盘过程中,就只顾着找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刻意强化它们而忽视其他材料。这就像我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完全忘记了复盘的真正目的。

2.流于形式,走过场。

虽然复盘有固定的流程、步骤,联想集团甚至还整理了一个一页纸的模板,但做复盘绝不能照搬照抄或“套用”模板,也不能为了完成谁的任务而应付了事,走走过场。这样纯属浪费大家的时间和感情。

事实上,如果不能理解并认同复盘的价值、不把复盘当真的话,就没有人会真正在乎复盘。那样的话,复盘也将沦为走过场。

3.追究责任,开批斗会。

很多领导在复盘时容易“挑毛病”,追究责任,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批评。一旦批评,则很容易破坏复盘所需的学习氛围。

4.推卸责任,归罪于外。

与挑错、批评相对应,人们很容易推卸责任,找出各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辩护,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至少没有过错。这样将更加破坏学习的氛围,甚至加剧团队内部的不信任、矛盾与冲突。

5.快速下结论。

在复盘过程中,需要找出实际与目标产出差异的根本原因,挖掘出经验教训,这需要审慎地分析,但许多人很容易快速地下结论。例如,很可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或症状,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很可能只是发现了表面的原因,没有抓住真正的深层次原因;很可能只是总结出了一次偶然性的因果关系,却误以为发现了规律。

复盘的关键成功要素

按照联想的实践经验,要想有效地进行复盘,防范上述常见误区,需要具备以下七个关键要素。

1.开放心态。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扇只能由内向外开启的心门。也就是说,要想能够学习,必须有开放的心态,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不管是符合自己预期的,还是让自己感到意外的信息。事实上,和自己不同的见解,才是学习的源泉。因为复盘的本质是学习,所以有效的复盘离不开开放的心态。

2.坦诚表达。

复盘通常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而这必须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坦诚表达的基础上。

在联想,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企业利益第一”,而且禁止从工作中谋取个人私利,这是一则禁止触碰的“天条”。从这个基点出发,大家就具有了共同的目标,不考虑局部或个人利益冲突,因而可以畅所欲言。同时,联想倡导“有话直说,有话好好说”,这样可以做到更好的团队氛围。但是,在许多企业中,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3.实事求是。

毋庸置疑,实事求是是从实践中学习和改进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学习。就像美军,不仅在规则中申明需要忠实于事实,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一些仪器设备力求还原“铁的事实”。

同样,联想在复盘时也要求实事求是,强调“对事不对人”和坦诚表达。这是做好复盘的基本条件。

4.集思广益。

虽然复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学习方法,但它更大的价值体现在团队学习与组织智慧上。因此,要像柳传志先生那样,一把手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进行复盘,并使其成为组织成员的一种工作习惯。同时,在复盘过程中,也要广开言路,让大家都能把自己的发现与观点贡献出来,彼此分享,促进相互学习、激发创新,并有助于形成集体的智慧。

5.反思自我。

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既要考虑客观因素,也不能忽略主观因素。尤其是对待失败,一把手要带头从自我反思做起,多挖主观原因,不要一味“归罪于外”。按照联想之星的说法:分析成功因素时,多列举客观因素,精选真正的自身优势去推广;分析失败原因时,多从自身深挖原因,狠挑不足补短板,包括要谨慎检视当初的目的、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准确,实现目标的策略是否得当等。特别是对目的和目标的反思很重要,因为如果目的和目标明显有误的话,执行过程即使完美无瑕,也于事无补。

在此,我特别要指出的是,一把手尤其要注意并践行这一点,因为我们经常说“上行下效”,领导者的行为在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柳传志先生所说:复盘的关键地方是一把手敢于否定自己;一把手要实事求是,把事实很客观地摆出来,不要怕担责,要敢于“脱了裤子割尾巴”,否则容易回避真正的问题,复盘就没有意义。

6. 刨根问底。

为了应对“流于形式”或“快速下结论”的误区,无论是分析原因还是总结经验教训,都要“刨根问底”,找到本质和规律。按照联想的总结:在复盘时,总结经验(规律)要尽可能退得远,寻求更广泛的指导性,尽量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同时,总结经验要谨慎,总结规律更要小心,避免“刻舟求剑”,把一时一地的认识当成规律。

7. 重在改进。

复盘的目的不是证明自己对,也不是找出一时一事的责任归属,而是从行动中学习到经验教训,并实现后续行动的改善。

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找出哪些是值得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扬长避短,革故鼎新。所以,在联想,复盘被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和一种文化、习惯,受到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采纳。

复盘的25个“坑”及对策建议

除了在联想实践复盘中面临的那几个挑战,在操作复盘时,你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或误区。只有克服这些误区,才能真正把复盘做到位。

概括而言,在复盘过程中共有25个挑战或陷阱,我将其称为25个“坑”,应小心防范或应对。

回顾、评估阶段

制定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是能力的基本体现,也是评估的基准。因此,回顾目标是復盘的起点。以此为基准,要回顾过程与结果,找出亮点与不足。这是复盘的第一步。虽然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实践表明,常见的误区并不少。

1.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清。

尽管我们都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知道在做事之前应该明确目标,但真实情况却是:许多人已经开始行动了,甚至行动都结束了,却发现自己并没有目标。

在军队中,目标通常被定义得非常精确。它们包括三个元素:“关键的任务、执行任务时需要的条件,以及可接受的成功标准”。如此清晰、准确的目标,使得判别一项工作是否成功完成很容易,也有助于避免回顾时的困惑和莫衷一是。

在实践中,要分清目的与目标的不同。虽然二者存在很多的关联,有时也难以完全界定,但概括而言,目的是做某件事情要达到的功效(价值);目标是目的实现之后要达到的景象,是衡量目的是否达到的指标。清晰而科学的目标能更好地被分解和执行,保障目的的实现。

在企业管理领域,对于目标的制定,通常认为要符合S M A R T原则,即满足以下五方面的要求:明确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有挑战但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且可控(related)、有时限(time)。

如果无法列出量化的目标,也要尽可能细致地进行分解,或制定出一些关键里程碑(milestone)或标志性事件。

2.目标缺乏共识。

回顾目标时,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团队成员对目标缺乏共识,彼此对目标的理解不一致。这样会影响到大家在执行中的相互配合,也会导致对同一件事、同一个行动的理解、评价不一致,从而发生分歧、矛盾或冲突。这通常是事先未充分沟通或目标不清所致。

为此,我建议,事前应组织团队成员对目标、策略打法与计划等进行充分的讨论,确保团队成员对任务的目的和成功的标准理解一致,否则就失去了一起评价业绩和甄别计划与结果之间差异的基础。同时,应将目标与计划明确地展示出来,即将目标和计划清晰、明确地写下来或张贴出来,让每一个参加行动的人都能够看到。

3.缺乏对目标的分解以及规划。

虽然一些团队在行动前拟定了目标,但是往往没有认真地规划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也就是说,缺乏对实现目标的策略、方法以及行动措施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匆匆地开始行动,即使团队成员对目标的理解一致,也可能因为团队中每个人对如何实现目标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在行动过程中出现分歧,难以产生合力。

我们在复盘实践中发现,若行动前有清晰的规划,有助于理清复盘主线,也更容易找到失败和成功的根本原因。否则,大家会提出很多不可验证、甚至有其他副作用的“马后炮”,也没办法以计划为准绳来衡量实际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当然,通过复盘,可以让团队成员明白:在行动前,需要就目标达成共识,并对实现目标的策略、行动计划进行群策群力,制订明确、可执行的计划。这样有助于提高团队效能。

4.报喜不报忧。

很多人参与复盘时,因为种种原因,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只说成绩,不谈缺点。这样实际上失去了学习、改进、提升的意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但不限于:①对复盘的结果是否牵涉到自身利益,心存疑虑;②如果坦陈自己的不足或失误,可能会很没面子,或者影响到自身权威;③自我感觉良好。

因此,解决方案也需要“对症下药”。简单来说,就是要明确复盘的目的在于学习,让大家树立开放的心态,坦诚表达。

5.报流水账,或纠缠于细节。

在实际进行复盘时,尤其是按部门或职能条线回顾工作过程时,很多人分不清轻重,容易变成“报流水账”,或者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讨论,纠缠于具体事务或技术细节的争论。如果这样的话,一是让复盘会议变得冗长、拖沓,二是也可能没有抓住重点,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学习。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误区呢?首先,复盘引导师要根据复盘的目的、主题,来设计复盘会议的议程,考虑是需要回顾过程,还是直接以结果为导向,对照预期目标,来评估、找出亮点与不足。如果无需回顾过程,可能就会跳过这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一现象。

但是,如果确实有必要回顾过程,复盘引导师要么让大家提前准备、事先同步信息,要么在会议开场或本阶段开始时,提前申明复盘的目的与规则,提醒大家聚焦目标、简明扼要,提高复盘会议的效率。

其次,如果在会议中,仍有发言人或参与者长篇大论、事无巨细,复盘引导师应善意地提醒其发言时把握重点,或者使用诸如说话棒等辅助工具,确保大家的参与。对于其中确实有必要展开的地方,应向参与者介绍复盘的逻辑或议程,并在征得参与者同意的情况下,回顾过程或将其记录下来,在后续阶段(如分析根本原因)进行深入讨论。

6.盲人摸象。

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项目或事件非常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这样,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层次、视角,只看到一些局部或碎片,很难看到全貌,从而产生类似“盲人摸象”的状况。

对策是:确保所有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到场,充分沟通,并使用一些系统思考工具让大家看到全貌,看到完整的动态,看到驱动这些变化背后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盲人摸象”说的是看不到整体、全貌,“罗生门”则指的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诉求、经验等存在差异,大家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理解,无法达成共识,甚至发生矛盾或冲突。这也是在复盘评估结果环节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相应的对策是:需要参与各方深入坦诚地沟通,必要时可借助人证、物证或其他辅助工具来进行“实景重现”。同时,要鼓励换位思考,跳出本位,多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

不仅是这一挑战,还有诸如纠缠于细节、流于表面、一团乱麻、局限思考以及归罪于外等误区,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系统思考的技能。实践表明,系统思考是有效复盘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

7.跳跃。

由于复盘的内在逻辑是自然、流畅的,加上许多人可能已经飞快地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因此,在实际复盘过程中,许多人在这一阶段之后就会“跳”到了经验教训(甚至是行动计划)阶段,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悔不当初”,觉得应该怎么做或不该怎么做。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跳跃”。

作为复盘引者,你需要“胸有成竹”,对复盘的过程了如指掌,并按部就班地引导团队进行复盘研讨。如果遇到了团队成员“跳跃”的状况,则应该向团队说明复盘的流程,让团队讨论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分析、反思阶段

分析原因是复盘最主要的环节之一,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能从复盘中学到什么、学到多少。这一步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概括而言,这一阶段主要误区有以下六个方面。

1.浮于表面。

在企业中,很多问题背后都有一系列复杂的成因。但是,很多人在复盘时,只是浮于表面,“蜻蜓点水”,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这样的话,找不到真正的根本原因,你今天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明天又会得出那样的结论。经营企业太复杂了,我们经常会见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状况,或者造成以前復盘中发现的问题重复出现的窘境。

对策:运用“五个为什么”或“思考的罗盘TM”“因果回路图”等一些系统思考工具,找到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同时,使用“what…if…”,推演各种可能性,确保思考与分析全面而深入。

2.一团乱麻。

很多问题的成因很复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且彼此之间会相互干扰。如果没有有效的应对复杂性挑战的框架,分析原因时就会一团乱麻、莫衷一是。这样也会影响复盘的学习效果。

要想应对这一挑战,除了常用的“鱼骨图”等因果分析工具,还可以运用结构化思考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团队列名法”,缕清头绪。

3.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虽然我们都认为要有大局观,但许多人在分析问题时,仍不由自主地基于自己的本位进行思考,“见树不见林”。即使真的想“看到全局”,很多人也缺乏相应的方法与工具。就像柳传志所说:大局观,既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能力。

出现这种误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可能与主观意愿有关,也可能是能力的问题。为此,首先,要让复盘参与者达成共识,愿意站在全局来看问题,优先考虑总体利益;其次,以开放的心态,并实事求是,坦诚表达;再次,复盘引导师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与能力,为复盘参与者提供凝聚集体智慧所需的研讨工具与引导。

4.归罪于外,相互指责。

在一些复盘中,许多人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对自己的责任避而不谈或想办法推脱。这样就失去了客观、公正性,也是封闭、防卫性心态,与复盘的学习精神背道而驰。

对此,建议的对策是:领导人以身作则,多反思自我的不足,作为表率,影响他人。同时,应坚持客观、审慎的态度:成功了,多想想客观因素;失败了,多找找主观原因。此外,要明确责任,但不能把复盘会开成“批斗会”,要以学习为导向,坚持“对事不对人”,以坦诚、开放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寻找根本原因。

5.面面俱到,拖沓冗长。

有时候,在做复盘时,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领导就揪住每一个问题,什么都要进行分析。最终,导致团队复盘会议非常冗长,让大家感觉很沉重,甚至痛苦;同时,也让会议很复杂,难以驾驭。这样其实不利于复盘的实施和推广。

对此,建议的解决方案是:抓住主要矛盾,就核心问题、关键挑战深入分析。宁肯贪大求全,不如在一点上谈透,真正产生效果。

6.只盯着失败或不足。

在很多企业复盘的过程中,很多领导的口头禅是“好的咱们就不说了,重点来谈谈不好的”。这样,人们很容易快速发现并聚焦于失败、错误或不足之处,然后就失败的原因进行剖析,从而让复盘会演变成“批斗会”。

对于这种做法,我认为潜在危害是很大的。

第一,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因此,对成功的剖析和对不足的分析同样重要。如果只盯着失败或不足,那就失去了那一半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二,如果每次复盘会都只探讨失败或不足,有可能让大家感觉气馁、受挫或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敞开心扉,影响到复盘的效果以及后续的推广。

此外,按照联想、万达、华为等企业的实践,只有在复盘时坚持谦虚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不夸大或高估自己,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有效地从行动中学习,否则就是自己骗自己。

因此,建议的做法是:以客观的精神,关注最有价值的学习点;既要关注成功,分析成功,也要找出不足,分析不足。

萃取、提炼阶段

不同于一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想通过复盘产生学习,就需要提炼、萃取出能够适用于未来行动的“经验或教训”。所谓经验,指的是面对类似任务、问题或挑战,可行的做法或对策,而教训就是特定场景中,无效的做法或对策。在这一阶段,包括以下四项常见误区。

1.就事论事,未能举一反三。

许多人在复盘时,找到了亮点与不足,也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但他们只是停留于这一步,就事论事,忙于布置后续的具体工作,并没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在类似情况下应该或不应该怎么做。虽然这样也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但其实丢掉了学习的目的,错失了学习的机会。

在这方面,建议复盘引导师按顺序来引导团队讨论,不要“跳跃”,在分析了差异的根本原因或关键的成功要素之后,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参与者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从这件事情上抽离出来,看看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在面临某种挑战时,哪些是有效的做法?哪些是无效或有待改进的做法?

2.过于抽象、空洞。

与就事论事相反,当复盘参与者被引导思考或讨论“能从中学习到什么”时,他们又容易过于抽象,总结出一些高度概括的原则或心得,比如说:“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这事必须是一把手工程”……这些结论可能并不错,但却是空洞的,相关的一些内容或“干货”被不经意间忽略了。如果这样的话,这些经验或教训只是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未被清晰地识别、梳理出来,可能模糊不清,容易被遗忘,而且难以被传播、共享。

为此,建议复盘引导师在参与者总结出了一些“收获”(经验或教训)之后,引导参与者将其“具象化”,也就是补充这一收获适用的场景、要达到的目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对此,我曾原创了“经验萃取单”和“教训记录单”模版,也通过实践证明了这是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

3.不切实际,超出可控范围。

在总结经验教训环节,一些人也会把“矛头”指向上级,指向外部,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例如“下次,要是谁能如何如何就好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受害者心态在作祟。这也许没错,但寄希望于自己不可控的因素,并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为此,建议复盘参与者关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情,想一想:在现有条件限制下,我们如何能够做得更好?

4.过快得出结论。

复盘主要是针对具体事件的讨论,虽然我们不排除可以经由复盘提炼出一般性规律的可能性,但经由复盘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具有局限性或偶然性。在进行复盘时,人们容易犯的一个倾向是轻易总结出“规律”,只是总结出了一次偶然性的因果关系,却误以为发现了规律。

那么,如何判断复盘的结论是否可靠呢?一般來说,可以通过以下四条原则来评判。

复盘的结论是否排除了偶发性因素?换句话说,我们所经历的这些事件、分析得到的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适用于大多数情况?还是仅仅是个例,或有一定偶然性?

复盘结论是否涉及了一些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或内在关联、作用机理),还只是一些零散的观点?这些要素是否具体、明确,他人是否可以准确地理解并执行?

复盘结论的得出,是否经过几次的连续追问“为什么”,涉及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是仅停留于具体事件、操作层面上?是否有类似事件的复盘结果,可以进行交叉验证?

转化、应用阶段

如果没有转化、应用环节,只是总结、提炼出了一些所谓的“经验教训”,并不算是真正的学习。复盘并非一次会议或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本阶段,主要误区包括以下三项。

1.虎头蛇尾,忽视转化。

在实际应用时,很多复盘会议到了总结出经验教训就结束了,没有讨论或考虑后续的行动。这样就会让复盘的功效大打折扣。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没有后续的行动,之前所有的工作、花费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为此,建议的解决方案包括:制订清晰的后续计划,包括开始做什么,继续做什么,停止做什么;同时,区分轻重缓急,明确资源匹配与人员分工,把后续改进计划切实落实到位。

2.不愿担责。

在实际引导复盘的过程中,到了制订后续行动计划环节,需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此时,经常出现相互推脱、不愿担责的现象。这固然和大家日常工作繁忙有一定关系,但是,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后续改进行动的重要性,即使当场勉强应允,后续推进的决心与效果可能也差强人意。

在我看来,复盘并不是独立于工作以外的“另外一项任务”,它本身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无论是发展能力、培养团队、共享知识、创新改进,都是各级管理者不可推脱的基本职责。

为此,要向大家说明复盘的目的、后续行动的重要性以及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让大家主动、踊跃担责。同时,也要征得领导的同意,在时间、人力、资金资源以及权利等方面,给予牵头人相应的支持。

3.缺乏后续行动。

在本阶段另外一个常见误区是,即便是制订了行动计划,也明确了责任人与时间表,在复盘会议之后,大家各自去忙其他事务,复盘就无人跟进,后续计划也成了一纸空文。

对此,我建议采取下列应对措施:一是,明确复盘引导师,并使其切实履责到位,不仅重视会前的策划与准备、会议过程中的引导,也不忽视后续的推进;二是,引起领导的重视,将复盘及其后续的行动计划列入工作任务与考核之内。

复盘引导

除了上述20个误区之外,在整个复盘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跟进过程中,也有常见的五个误区,会影响复盘的效果。

1.设计不当。

有效的复盘需要精心的筹划与设计,包括:复盘的主题(对什么进行复盘?);目的与目标(通过复盘,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产出成果?);涉及的范围(涉及哪些工作、哪些人?需要哪些人参加?);会议的形式(复盘会议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等等。如果缺乏设计,就可能影响到复盘会议的效果。但是,基于我的观察,许多人既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缺乏相应的方法。

对此,我建议大家参照本书所剖析之美军、联想、英国石油公司等最佳实践经验,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梳理出一些常见复盘的模板与策划方案,供大家在策划团队复盘会议时参考。

2.准备不足。

我曾见过一些企业的复盘会议,会议刚开始没多久,就发现没有通知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临时去打电话叫人;在评估结果时,发现根本没有相应的数据或信息,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复盘会议缺乏策划、准备不足。

对此,建议在完成复盘会议策划之后,要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资料,包括与复盘主题目标、过程与结果等相关的信息与资料;二是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可能需要个人或小组提前进行复盘或做相应的准备,以便提高团队复盘会议的效率;三是会务,包括团队研讨必需的一些设备、设施等。

3.参与度不够。

团队复盘是一个通过集体研讨、凝聚并激发集体智慧的过程,为此,让大家充分参与其中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复盘过程中,有的人“话太多”,基本上就是那两三个人在唱戏,其他人都是“群众演员”,出现了这些问题,复盘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沦为走过场。

在我看来,对复盘研讨过程的引导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复盘引导师如同“催化剂”一样,有助于促进团队研讨过程发生“化学反应”。

4.引导缺位。

复盘引导涉及许多新的方法和工具。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复盘研讨过程既缺乏效率,又无法保证效果。

相应的建议是: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合格的复盘引导师,对于提高团队复盘效果乃至推广复盘,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相应的条件,建议聘请外部经过认证的复盘引导师。

5.缺乏跟进。

“推进到位”是我提出的团队复盘引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复盘活动根本没有后续的行动与跟进。事实上,即使在复盘会议上制订了行动计划,如果缺乏专人跟进,或者缺乏相应的激励与机制保障,人们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行动。

对此,建议严格按照复盘引导“三阶九步法TM”进行操作;各级领导也要真正重视复盘,将复盘中拟定的行动计划作为分内的工作,给予支持。

猜你喜欢
误区目标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