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朱德和陈毅,既同是创建人民武装力量、身经百战功业彪炳的军事家,又都是抒情言志发为心声的诗人。两位元帅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革命生涯中,无论是音讯难通、天各一方的情势,还是近在咫尺、促膝谈心的时分,常以诗歌互诉心声。他们数十年的情谊,数十年的诗交,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情谊真率的诗篇。
紅军草创时期,朱德任红四军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在创建中央苏区的斗争中,朱德和陈毅三下闽南,转战赣南,在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中,朱德任总司令统帅三军,陈毅则常以地方武装配合主力作战,并为巩固后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 年 10 月,朱德率主力红军长征,陈毅奉命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大军西去气如虹”“秦陇消息倩谁问”,这是陈毅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怀念战友的心声。朱德也以一样的心情关注着这位战友的音讯。
1940 年 10 月,陈毅和粟裕指挥黄桥战役取得巨大胜利。消息传到延安,在总部参加领导全国抗战的朱德为战友的重大胜利感到由衷的喜悦。1941 年,“皖南事变”后,陈毅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他即果敢地指挥了讨逆(李长江)之战和陈道口战役,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捷报频传延安,朱德喜不自胜,欣然吟成七律一诗《我为陈毅将军而作》:
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尽收勇士归麾下,压倒倭儿入笼中。救世奇勋谁与识,鸿沟再划古今同。
朱德将此诗抄示“怀安诗社”同仁,让延安的战友们共享胜利的喜悦。这真是“一片深情,尽见于辞”了。
1946 年 11 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正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时候。这个月的 29 日,恰值朱德同志 60 诞辰之际。毛泽东做了“人民的光荣”的题词,周恩来也写下了热情洋溢的祝词。
这时在山东解放区指挥作战的陈毅同志,正面临着初战不利的严重形势,但他仍然成竹在胸,坚定乐观,慰勉部下:“在艰苦困难的日子里,我从来不抱怨部属,不抱怨同事,不推卸责任,因而不丧失信心,对自己也仍然相信能搞好。”怀着这样的信念,在连续后撤中集中兵力捕捉战机以改变战局的紧张繁忙之中,陈毅挥毫写下了《祝朱总司令六旬大庆》:
高峰泰岱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
服务人民三十载,七旬会见九州同。
这首祝寿诗不啻也是一曲人民革命的胜利之歌,仅仅三年工夫,诗人“七旬会见九州同”的预见便提前实现了。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飞渡黄河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9 月,陈毅在指挥沙土集战役后不久,赴平山向刘少奇、朱德主持的中央工委汇报工作。抗战胜利一别,匆匆又是二年,一朝重逢,彻夜扺掌深谈。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朱德统摄全局,筹划反攻大计。回顾艰难历程,展望战局演进,怎不令人勃发诗兴,陈毅即以《平山呈朱德同志》为题吟成一绝:
滹沱河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南指中原传屡捷,石门北望庆新郎。
南指北望,纵论战局,意态从容,溢于行间。平山一晤后,陈毅携带中央工委的意见赴陕北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共商反攻大计。几乎同时,朱德用杜甫《秋兴八首》原韵,写下了一组脍炙人口的《感事八首》,展现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的壮阔前景,压卷之作是《寄南征诸将》: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总司令对逐鹿中原的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和陈赓兵团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在后来的战略决战中,陈毅所建树的功业是无愧于这种赞誉的。
陈毅由陕北回到中原前线后,即与粟裕率华野一部在濮阳开展新式整军运动,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决战。1948 年 5月,朱德代表党中央出席了濮阳会议,作了“耍龙灯”“钓大鱼”等一系列重要指示。陈毅在欢迎会上发表了《向朱总司令学习》的演说,介绍了朱德的生平,发自肺腑地号召指挥员学习总司令的伟大人格。陈毅兴会淋漓地赋诗四首,“呈朱总司令以志其亲临南线之快”。
陈毅拜读了朱德的《感事八首》,激赏“总座新诗气如磐”。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次唱和。
战局按元帅的预见进展,一年之后,陈毅参加开国盛典归来,再一次发为心声:
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
群英共检阅,盛业开万代。
这是陈毅对毛泽东和朱总司令的倾心讴歌,也是迈开万里长征第二步的豪迈誓言。
新的时代开始了。人民在创造着新的生活,诗人也以新的篇章倾吐着自己的心声。
1962 年 4 月,在陈毅的提议下,《诗刊》杂志社就诗歌创作问题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座谈会。朱德和陈毅都到会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朱德说:“我们的伟大事业,光荣事业,将来的革命前途,我们都有责任把这些东西真实地反映出来,给人们看,给我们的后代人看。”他还就继承和创新问题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好东西确实不少,无论在文化上、经济上、政治上,都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这六亿多人能够团聚着生活下来,就总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有些人有返古复旧的想法,那是不对的。”陈毅紧接着发言,说:“刚才总司令讲要把新旧(诗体)揉合起来,这也是我的主张。我写诗,就想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体诗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使自己写的诗能有些进步。”他高度评价了“五四”以来新诗的巨大成绩,强调诗歌创作要百花齐放,大胆创造,突破框框,充分发挥每个作家的个性。两位老帅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
1963 年 9 月,经邓小平主持的中央书记处的批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一部诗集《朱德诗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出版之前,朱德对陈毅和李一氓说:“你们俩个看看,修改修改。”陈毅接过朱德诗稿的清抄本,对李一氓说:“你可不要乱动手,总司令是总司令,总司令的诗有总司令诗的本色。”陈毅作诗,重在本色;他的诗论,亦着眼于此。
几十年的情谊,几十年的诗交,在即将告别人世的最后年头,陈毅对朱德及其诗作的真挚情感是十分动人的。
1972 年 1 月 6 日,年仅 71 岁的陈毅与世长辞了。朱德十分悲痛,不顾 86 岁的高龄和正发着烧的病体,执意要人搀扶着向陈毅遗体告别。意志坚如钢的总司令凝望着年轻自己15 岁的战友,老泪纵横,呜咽出声,颤抖着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向这位自南昌起义后与自己并肩前行的有着 45 年情谊的知交告别。回到病房,朱德仍流泪不已,他已多年没有写诗了,这一次,在大恸之中,他心声凝为诗句,是对亡友的至深至切的追念,也是对鬼蜮蟊贼的义愤填膺的挞伐:
一生为革命,盖棺方定论。
重道又亲师,路线根端正。
(摘自《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