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奇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项目批准号:2019GXSZ014。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这个新时代将贯穿千千万万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变成现实”。这是新时代对青年地位和使命的新定位、新要求。
习近平青年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青年观在系统论述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新时代青年应该担负的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最后提出要加强青年教育工作。当代青年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了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所面对的挑战也必将是艰巨的。新时代青年面对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式、更为深刻的社会变化、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这就更加需要在理想信念上对他们进行有力引导,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2020年5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在18岁-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已经高达51.6%。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必将成为时代的先锋。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肩负着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也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思政课堂”的延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职责,而在“第二课堂”中,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无疑是最为重要并且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实现方式。 “青马工程”就是要通过高校教育体系的影响、教育、引导、培训、实践锻炼等手段培养青年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深厚、实践能力卓越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工程”作为思政教育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是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前在共青团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青马工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高校“青马工程”培养工作效能没有完全彰显,亟需进一步以习近平青年观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高校“青马工程”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一)“青马工程”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途径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高校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阵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高等教育专业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在校期间80%以上的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只有不到20%的时间用于通识课程的学习。笔者对广东省某高校的思政课程安排进行了访谈,了解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主要有5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每名大学生在校期间用于这几门课程的时间平均为224个学时,合计28天(每天按8小时有效时间计算),这在大学生四年的大学时光中占比相当低。因此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不仅需要“第一课堂”,还必须要借助“第二课堂”特别是“青马工程”这一平台,利用其灵活性与贴近学生的特点,使“青马工程”承担起传播马克主义思想、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任。
(二)“青马工程”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青年大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坚定信念的确立主要是在高校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课堂是主要渠道,课程更是重要载体。思政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覆盖高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在价值引领和三观形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最为直接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因为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笔者就这一问题访谈了广东省几所高校的老师,在访谈中了解到,这几所高校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都是采取“大班”授课,班级规模都在100人以上,长期“大班”授课影响课堂思政教育的效果,以“青马工程”为主的第二课堂的地位和作用就开始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青马工程”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偏好的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引领活动,并且从校级层面到院级层面都可以自主开展,这样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 “青马工程”为主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引领、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著。
(三)“青马工程”是高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暨南大学时指出,“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既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寄语,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高校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高校教师专业性、学理性较强,能够更为准确地辨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而更为准确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除了日常讲座、论坛等形式之外,还可以借助“青马工程”这一载体向更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讲授传统文化,“青马工程”除了传播马克主义的基本思想以外,还承担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因为我们要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化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过去的时间里“青马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青马工程”在青年大学生中的认知度越来越广;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骨干中认同度越来越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青马工程”在高校中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笔者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当前高校“青马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广东省“青马工程”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确立,主要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空白,强化了实践培养的力度,基本形成理论与实践互补、课上与课下互联、校级与院级互动的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青马工程”仅仅只经过了十几个年头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研究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广东部分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5%;同时通过走访或电话访问省内部分高校的负责老师和青马学员,从学校情况、青马工程培养方案和效果、学生心得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对省内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二)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青马工程”培养对象比较单一
目前,省内高校在确定“青马工程”培训学员以及数量和构成时,主要考虑的是学生干部以及党团骨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大学生群体。通过调查,只有11.2%的大学生参加过“青马工程”的培训,有21%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太清楚“青马工程”是做什么的。这说明,一方面“青马工程”抓住了大学生群体中的“关键少数”,能够起到榜样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另一方面,“青马工程”在大部分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够,导致了大家的积极性不高;最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达不到“青马工程”的选拔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马工程”的培养效果。
2.“青马工程”培养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在调查中,省内高校“青马工程”培训内容主要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基本方针的传授,时事政策的解读,党团历史的讲解等等,关于“对培训内容的意见”的调查中,有61.3%的大学生认为培训内容过于抽象,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的内容较少;在培训形式上主要有讲座、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等,关于“对培训形式的兴趣”的调查中,有25.2%的大学生选择对讲座类培训感兴趣,35.6%对红色教育类培训感兴趣,51.5%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类培训感兴趣;在培养内容上,有65.6%的大学生认为培训内容较为刻板。可以看出,传统的理论讲授、讲座等形式对参与“青马工程”的大学生缺乏吸引力,一方面可能是讲授的内容过于陈旧;另一方面讲授的形式过于枯燥乏味。
3.“青马工程”培训周期过短,效果难以持续
在调查访谈中,省内几所高校都有开展校级、院级层面的“青马工程”的培训,每年开展的次数为3-5次,开展的形式包含讲座论坛、红色之旅、素质拓展等等,但是大部分学校每一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的时间期限为1-2周,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能参加一次。在关于“学习感悟”的调查中,35.6%的学员认为收获较大(“什么收获最大”的调查中,52.3%的学员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新朋友),27.3%的学员认为没有什么收获,还有37.1%的学员回答收获一般;在关于“什么原因影响了培训效果”的调查中,51.8%的学员认为周期太短、培训日程太密、内容来不及理解吸收。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省内“青马工程”的整体安排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其效果。
三、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施路径探索
新的歷史时期,高校“青马工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青年思想为具体指引,不断克服“青马工程”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局限,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更为系统化、专业化、协同化的育人新路径。
(一)重新定位新时代“青马工程”的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这既是对新时代青年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也是对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信念坚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者;必须是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的奋斗者;必须是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
(二)实施联动管理,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青马工程”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多部门联动培养、共同推进,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第一,“青马工程”的实施不只是团委或者学生工作部门的“单打独斗”,要广泛的团结和吸收各部门的力量、优势和资源。一方面,加强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二级学院以及其他学校职能部门的协调统一,形成以校党委领导,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为实施培养主体,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培养机制,协同推进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青马工程”实施主体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培养能力;教学部门要大力配合提供优质资源;可以聘请校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或培训等,从而打造专业化的培养团队;第二,高校要加强与校企、当地政府等社会资源的联合培养,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使大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做到知行合一。
(三)明确育人目标,优化育人效果
“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各方面已經成熟,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安排合理的课程内容。第一,拓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渠道,不仅要发挥好线下课堂教学的作用,更要利用互联网+,以青年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比如,建设“青马工程”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及时传递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等;第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要学习马列理论知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聘请专家进行深度解读,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讲授方式,也要避免机械的灌输,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反思,使大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走近马克思、恩格斯……习近平,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修养;最后,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红色资源教育、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培养,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使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具有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迎接挑战的能力。
(四)把好“出入两端”,提升育人质量
第一,要把好“入口关”。建立严格的选拔标准,选拔对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干部,注重考查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成绩、思想人格素养、实践能力等,尤其是要注意选拔马克思主义热情很高的学生。严格执行选拔标准,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流程,采用自荐和推荐的方式,进行逐级的资格审查,保证培养对象的质量。第二,要把好“出口关”。聘请理论知识雄厚、教学资源丰富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学导师,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还要有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要有深入到实践中的行动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审人民的伟大奋斗。”“青马工程”对于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舞台。“青马工程”应该以新时代为契机,不断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坚持党管青年的重要原则[J].求是,2017(16).
[3]倪邦文.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6-05-04(1).
[4]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 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09-08(1).
[5]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委员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中国青年,2015-07-2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