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育部 2003)。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使思维外显的手段。思维需要借助语言,而语言能力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 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思维品质的概念,并将其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列为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把有关思维的培养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教育部2018)。
《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 2018)。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能力,又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程晓堂、赵思奇 2016)。高中阶段应达成的思维品质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 2018)。从思维内容看,思维品质包含一个以逻辑性为起点、批判性为过渡、创新性为终点的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其中逻辑性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推理、质疑解惑、求同辨异、评价预测;创新性思维技能包括纵横思维、联想想象、隐喻通感、模仿创生(黄远振、兰春寿,等 2014)。
“三维”思维技能(指逻辑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创新性思维技能)是实现思维品质的重要突破口,而语篇是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载体。英语阅读因其丰富的英语教育文化内涵和语言赏读价值而展现了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具有其他语言课无可比拟的优势(戴军熔 2016;转引自黄维强,2017)。下面将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以培养“三维”思维技能为途径,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逻辑性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以抽象性为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2)。英语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于一般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它需要与语言技能的发展相融合。高中生需要发展的重要逻辑性思维技能包括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
1.借助语篇分析,培养比较分类的思维技能
比较是辨析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事物的异同点,从而了解其本质。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性质异同,把事物分成不同种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且分类要有一个统一标准(徐雁光 2012)。
例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呈现了黛比(Debbie)和保罗(Paul)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课本上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充关于黛比和保罗的生活方式的细节信息,如起床时间、工作、夜晚活动、特殊活动等,具体见表1:
表1
大多数教师在处理完表1内容后就会结束,其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表1的具体信息填充后,进行求同辨异,如提问“What do they in common?”,引导他们进行联想、想象,如提问“What inspiration can we draw from them?”,最终引导他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黛比和保罗的生活方式,并从他们的生活方式中获取对自己生活方式改善的若干启发,最后让他们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总结:(1)They both keep learning no matter how busy they are,so lifelong learning is very important.从而引导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2)They keep a balance between their work and their relaxing activities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学会平衡,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上问题的设置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自然而然地升华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依托语篇主线,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
分析是将整个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对这些部分进行研究;综合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按照其内在联系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徐雁光 2012)。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适用于把握语篇脉络,且贯穿于语篇整体,能帮助学生把握语篇中心思想的明线,并挖掘明线背后隐藏的暗线,逐步从整体上综合理解语篇的主旨和内涵。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5 Lesson 3 Experiment in Folk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孔祥东职业生涯的发展脉络,将其作为文本的主线,如a person living with music—a great pianist—a person becoming famous worldwide— a pioneer in music。在这条主线的背后,教师可以引导先学生探讨孔祥东的品质,再引导他们思考,探讨在这条主线的背后孔祥东所具备的品质,如persistent/unwilling—talented/hard-working—creative/patriotic/determined,同时让他们在概括其品质时,从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作为概括的依据。在孔祥东职业生涯发展这条明线背后,隐藏的是孔祥东所具备的品质这条暗线。学生在挖掘语篇逻辑线索的同时,深入感悟文章精神层面的内涵,从而引起思想共鸣和情感升华。
批判并不是读者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持反对意见,而是要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或有用的和无用的,并分别对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2)。批判性思维强调理性思考,要善于提出疑问,而不应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接收所有的信息(梅德明、王蔷 2018)。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接收信息的层面上,而应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语篇和自身阅历,通过分析推理、质疑评价等思维方式,有理有据地表达意义和意图。
1.挖掘信息的言外之意,强化分析推理的思维技能
分析能力是指能深度解析语篇中的信息,挖掘信息言外之意的能力;推理则始终处于分析的过程之中,具体指在阅读活动中能识别和确认论据,厘清这些论据和结论的逻辑关联,从而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断或猜测。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4 Lesson 4 Virtual Tourism时,针对第一段,很多教师设置问题时会从该城市的大小、位置、人口等表层特征入手,如“Wha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city?”“Where is the city located?”等,问题往往停留在 when,where,who,how many 等层面,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解。教师设置以上问题只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提取,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Why is Auckland an important city for business and industry?”学生给出的回答是:“It is located on North Island,it has an unique location.”教师追问 :“But from the sentence ‘Later,the capital moved to Wellington,because it was more central.’可以看出奥克兰的位置不算最佳。”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语篇,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分析文本。除了地理位置、人口、面积等方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句子“It is also the most exciting city in New Zealand with people of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living there.”中提取信息,最后得出结论:“The city is open-minded and inclusive.”因此,奥克兰成为商业和工业中心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该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
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分析推理活动不纠结于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重在如何寻找论据及如何建立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准确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2.延伸话题内容,培养质疑评价的思维技能
质疑是指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或求得解答(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2)。评价是指基于解读、分析和推理,对文中事实信息的可信性、观点论证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它是批判性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董焱 2018)。质疑是提出问题,而评价则是基于可靠的信息来源判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的归宿是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1 Lesson 1 A Perfect Day:
Of course,I couldn’t live this lifestyle without a good wife.She’s not here now because she’s working,but she always makes my meals.We haven’t got much money,you know,but we’re happy.Sit down and watch TV.Here’s the remote control.You’ve got the world at your feet.And in your hand.Great!
I seldom have time for fun and other activities with my family.My family complains about it.But I try to work hard so that I can make more money for them.Besides,I get bored if there’s nothing to do.I like being busy.
作者例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布赖恩·布莱基(Brian Blakey)因为有个好妻子,所以除了看电视、遛狗,终日无事可做。鲍勃·布莱克(Bob Black)生活节奏很快,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对家庭倾注的时间很少,且喜欢这种忙碌的生活状态,并未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教师在让学生读完以上两段后提出问题:“Does the writer mention how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学生通过阅读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作者没有就如何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出详尽的解释。于是教师追问:“What can they do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Do you think their unhealthy lifestyle could affect their family happiness?”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只有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达成平衡,才可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布赖恩·布莱基的生活方式,学生认为他应该积极就业,减轻妻子的负担;针对鲍勃·布莱克的生活方式,学生认为他应该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兼顾家庭。
思维品质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 2018)。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高阶思维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能力(田金茹 2012)。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梅德明、王蔷 2018)。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语篇特征,引导学生从语篇文体、语言、文化意义等多个角度开展模仿创造、联想想象等学习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1.开展读后续写,培养模仿创造的思维技能
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语篇优势,借助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和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搭建迁移模仿的内容支架和语言支架,并引导他们在类似的语境中探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培养模仿创造的思维技能。
例如,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Lesson 1 Festivals介绍了中秋节、元宵节和端午节三个节日,主要从节日的时间、庆祝活动、传统食品和节日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作业环节,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节日的作文。学生可以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模仿文章的四个维度进行构思和创造。
2.组织微课题探讨,培养联想想象的思维技能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想象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2)。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Lesson 1 Festivals时,正值学校与日本友好学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之际,于是教师在学生读完语篇后,布置了一个微课题,要求他们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围绕“节日庆祝”的主题,设计本年度“中日文化交流周”活动。在创设文化交流周活动时,学生依据语篇中的信息自然会联想到when(何时庆祝)、why(为什么庆祝)及how(如何庆祝)三个方面。在讨论具体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丰富且切合实际的想象活动(见表 2)。
表 2:Sino-Germany Cultural Exchange Week
如表2所示,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国外交流生的需求和愿望,组织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在增进两国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通过联想和想象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在新的语境中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创新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新环境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无缝对接。
培养“三维”思维技能是实现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突破口。尽管“三维”思维技能从层次和水平上呈线性趋势,但各种思维技能实际统一于“三维”思维技能的系统之中,相互促进、相互依赖。这正如评价作为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可以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用于检测思维技能运用是否合理。因此,在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多元思维意识、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