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肺结核作为临床常见呼吸内科疾病,其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属于慢性传染病的一种[1]。而耐多药肺结核作为难治性肺结核,其主要指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对主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有耐药[2]。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肺结核患者耐多药肺结核发病率为6.8%,随之近年来空气质量下降,此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大挑战[3]。一般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且需负担昂贵的治疗费用,易对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产生影响,且长时间肺结核病影响下,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导致其情绪不稳定,在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时,依从性较差,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低[4]。目前关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尚未完善,治疗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仍有待提升。有研究指出,护理服务作为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对此类病患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而常规护理存有局限性,无法满足此类病患的护理需求,因而需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其护理服务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5]。本院选取18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将完全管理模式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病患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8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经涂片检查确诊为肺结核患者且对烟肼、利福平有耐药性;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及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知情研究后不愿参与或不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利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分组为传统护理组及完全管理组,每组91患者,传统护理组患者有男性54例,女性37例,年龄41~74岁,平均(59.36±5.66)岁,完全管理组患者有男性55例,病史1~3年,平均(1.67±0.37)年,女性36例,年龄42~75岁,平均(59.87±5.47)岁,病史1~3年,平均(1.71±0.36)年。此次研究于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后开展,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实验。
1.2 方法:传统护理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法,包括常规健康教育、日常饮食指导、入院后协助检查、用药监督指导等。完全管理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完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①患者入院后,成立完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并选择临床护理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护士任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入院时间、年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详细记录,并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将患者体检结果也纳入档案中,以便观察院内治疗过程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时方便及时予以干预,并将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及病情进展及时反馈给患者主治医师,方便医师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作出及时调整。②对患者病房进行全面护理,由于肺结核患者具有传染性,其病房需做好隔离消毒措施,以防止传染,不过,受隔离者会因为受到隔离而产生一定消极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需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平等尊重及护理热情,消除其因为病房隔离而产生的孤立感及被歧视感。并对病房环境进行有效护理,利用空调及温度控制器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患者居住,定时开窗换气,防止病房空气质量低而对患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③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由患者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耐药性肺结核的认知程度同时,降低其因不了解病情而产生的焦虑,并介绍本院相关治疗效果,相关医师的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患者治疗信心,针对部分经济状况不佳的患者,协助其寻求院外援助。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中焦虑,对于患者心中错误的观念予以指正,让其放心住院治疗,信任医师专业能力,信任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并多让患者外出散步,放松心情。④饮食护理及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饮水、进食时若发生呛咳现象需及时帮助其缓解不适,通过拍背、抚胸等方法,避免剧烈咳嗽对其肺部造成负担,而患者的饮食也需进行合理指导,让患者避免辛辣油腻的刺激性饮食、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若有吸烟嗜好,则需帮助患者进行戒烟,一般戒烟指导从向介绍患者吸烟危害开始,为患者提供戒烟意见,并帮助患者购买一些小零食,便于在烟瘾发作时通过小零食分散注意力。⑤运动指导。患者住院期间,适当运动可帮助其放松心情,增强体质,但运动过量可能导致其负担过重,加重病情发展,因此需根据患者体检情况制定运动量。患者在运动时,须有护理人员陪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及时予以处理。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向患者说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并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再度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强化其记忆,便于日后患者日常生活中自我护理的展开,并叮嘱患者及时接受随访,如实反馈出院后自身情况,便于接受护理人员及院内医师的正确指导。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依从性、痰细菌转阴情况、病灶吸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生活质量通过GQOL-74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评估,其主要包括物质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四项评分,每项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护理依从性分为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3级,分级标准为:完全按照医嘱用药,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相关指导为依从;偶尔出现抗拒用药及不听从护理人员相关指导为基本依从;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对护理人员相关指导完全不听从为不依从。护理依从率=(依从+基本依从)/总例数×100%。病灶吸收有效判定标准:经CT检查发现病灶减少面积>1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以(±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及χ2完成检验,需P<0.05组间差异方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对比:完全管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护理组,且每项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对比(±s,分)
2.2 两组患者痰细菌转阴情况、病灶吸收情况对比:完全管理组患者的痰细菌转阴率为76.9%,传统护理组为51.6%,完全管理患者的痰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患者(χ2=13.934,P=0.001),完全管理组患者的病灶吸收有效率为86.8%,传统护理患者为67.0%,完全管理组患者的病灶吸收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患者(χ2=11.035,P=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对比:完全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传统管理组为82.4%,全面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管理组(χ2=13.294,P=0.001),完全管理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96.7%,传统护理组为76.9%,全面管理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χ2=17.108,P=0.001)
肺结核作为常见之一,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发力及消瘦等,目前诊断正确率较高,相关治疗以抗结核菌药物治疗为主流治疗方式,但抗结核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控制不当,或治疗中断等,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结核菌出现耐药性,目前对于已出现耐药性的肺结核患者治疗较为困难[6]。根据患者体内结核菌耐药情况,一般又分为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三类,其中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最为困难,其对目前一线主流抗结核菌药物异烟肼及利福平耐药[7]。在耐多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传统护理无针对性,护理方法笼统,无法有效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因而护理效果往往不佳,影响整体治疗效果[8]。
完全管理模式具有阶段性、延续性、多样性等特点,可在院内、院外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用药指导、病情检查,目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效果较好[9]。较传统护理而言,完全管理模式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进行有效干预,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将护理延伸至患者院外的日常生活中,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0]。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成立管理小组对患者的病情等信息进行建档,帮助医师准确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通过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合理护理,提高患者居住舒适度;通过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提高其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信心,降低了其焦虑情绪;通过饮食指导及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提高其饮食质量;通过运动指导有效规避患者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风险,并提高患者体质及免疫力;通过出院指导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建立随访后将护理延续至患者家庭生活中,让患者的日常生活也能接受院内专业护理指导。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完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完全管理组患者,其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四项评分、痰细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护理满意度较实施传统护理的传统护理组更高,且两组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积极作用。不过,由于本次研究样本例数较少,缺乏大样本例数实验支持研究结果,有待后续研究补充研究例数以充分排除偶然性。综上所述,完全管理模式应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其病灶吸收有效率、痰细菌阴性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在此类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