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2020-06-19 08:06王雷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例数药品用药

王雷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药学部,锦州 121000)

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近些年来,随着药品种类、剂型、联合用药的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危及 生命。

近年某院不断采取措施改进ADR 监测工作,ADR报告数量明显提高。文中选择某院2016—2018 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总结并进行对策 探讨。

1 资料

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检索并下载某院2016—2018 年上报国家ADR 监测中心并通过该中心审核而被接收的报告。

2 方法

对 ADR 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ADR 分级、ADR 发生时间、引发 ADR 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损害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ADR 报告级别及转归

330 例ADR 报告中,一般的ADR 246 例,新的、一般的ADR 38 例,新的、严重的ADR 9 例,已知、严重的ADR 37 例。其中,好转121 例,痊愈196 例,未好转8 例,不详5 例,未出现死亡病例。

3.2 发生ADR 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报告中男性166 例,女性164 例,性别比为1.01 ∶1;患者年龄区间为1~95 岁,平均年龄为55 岁。其中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68 例,ADR 发生率最高 (50.90%)。

3.3 引发ADR 的药品剂型分布

ADR 报告涉及的药品剂型一共8 种,包括注射液、片剂、软胶囊、颗粒剂、粉针剂、胶囊、缓释片、缓释胶囊。其中注射液占比达到249 例(75.45%)、粉针剂61 例(18.48%)、其他剂型20 例 (6.06%)。

3.4 与ADR 有关的药品种类分布

引发ADR 的药物种类中,抗肿瘤药ADR 例数居首位(115 例),抗感染药物ADR 例数居第二位(98例),中药注射剂ADR 例数居第三位(51 例),见 表1。

表1 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及例数

3.5 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

经分析发现,不同给药途径,其不良反应率也会不同。其中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的ADR 发生率分别为93.94%、6.06%。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明显 更高。

3.6 ADR 的临床表现

报告显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共136 例。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共64 例。见表2。

表2 ADR 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4 讨论

4.1 ADR 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发生ADR 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与同期国家ADR 监测报告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的结果不一致[2-4]。这与来某院就诊的男性患者较多有关。

其次,60 岁以上患者为ADR 高发人群,这与医院所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有关。而且研究发现,ADR 发生率与年龄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这主要是由老龄患者宿疾较多,合并用药较多引起的。且老龄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肝药酶的活性降低,易致药物蓄积引起中毒等症状[5]。老龄患者是ADR 发生的高危人群,我们应将老年人作为重要的监测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减少药物相关不良 反应。

4.2 ADR 与药品种类分布的关系

某院引发ADR 例数最高的药物种类是抗肿瘤药物。其中多西他赛注射液发生ADR 的例数最多。其次为紫杉醇注射液和注射用环磷酰胺。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可见细胞毒性药物仍然是临床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主流药物[6-8]。细胞毒性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又杀伤正常组织的细胞。所以在用药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将是未来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重点。

ADR 发生率排序第二位的是抗感染类药物。此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在于其应用广泛,且存在无指征用药、用药量过大、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9]。如一类切口手术选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显然不当,建议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 》加强管理[10]。

ADR 发生率排序第三的为中药注射剂。其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发生ADR 的例数最多。该药在临床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主要适用人群为中老年患者。老龄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容易引发不良反应[11]。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前要严格对照说明书适应证,务必按规定配制浓度,切不可随意加大治疗剂量;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应注意及时冲管,使用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开展用药监护,必要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12]。

4.3 基层医院ADR 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ADR 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又意义重大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却不能给药品使用单位带来直接的、明显的效益,有时还会增加麻烦,导致单位和个人被动监测。

目前,大多数医院中没有真正专职的ADR 监测人员,临床药学的日常工作任务日趋繁重,临床的医护人员在百忙之中更是无暇顾及ADR 监测。使得负责ADR监测与报告工作的人员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解决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制约基层ADR 监测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长期以来,由于固有意识和偏见导致人们对ADR 认识不足。有的医务人员认为药品不良反应就是医疗事故,担心承担责任而不敢报告。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不同程度地制约着ADR 监测工作的顺利 开展。

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医务人员上报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意识到开展ADR 监测是法定的义务和责任,瞒报、漏报、上报不及时等现象仍有 发生。

5 对策

我国主要依靠自愿报告方式来完成ADR 的收集,这种方法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广等优势。但因缺乏有效监督,往往存在着漏报率高,无法统计发生率的缺陷。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探索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5.1 智能完善上报系统

建议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纳入住院病历中,成为必填项。方便医护人员在发现不良反应随时填报,避免遗忘或延时上报。并希望现有的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描述不良反应事件模块中可以更加细化,简化上报程序,减轻基层工作者的工作量。

5.2 有效落实激励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护士的作用相当关键。护士是医嘱的执行者,是药品临床的直接观察者,可以提供药品不良反应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和持久进行,也使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和资料更客观、科学、具体,更有科学价值。所以,希望基层医院能够有效落实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对ADR 工作的重视和 热情。

5.3 积极推进个体化给药

精准用药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药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医药知识,还要能按照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完善而适用的给药方案。临床应当以“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为原则,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程度、种属、并发症、其他合并症等,同时参考时间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等给予患者个体化给药干预。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DR 的发生。

猜你喜欢
例数药品用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