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芸
(山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疾病中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比较常见,受先天性疾病影响患儿具有较高的肠梗阻发生几率,在处置不及时或不恰当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目前,十二指肠吻合术是该疾病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引入,促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为完善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应用效果,在术中使用了悬吊牵引技术,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的68 例先天性肠闭锁或狭窄患儿,所有患儿均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具有手术指征,并且其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d~24个月,平均(6.7±1.9)个月,其中十二指肠闭锁20 例,十二指肠狭窄14 例;观察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年龄2d ~24 个月,平均(6.6±2.1)个月,其中十二指肠闭锁21 例,十二指肠狭窄13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儿均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对照组患儿未使用悬吊牵引技术,建立头高脚低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建立三孔。在脐缘左侧建立切口,置入并固定套管针,建立气腹后将腹腔镜探头置入,而后根据腹腔镜表现建立两个操作孔,分别位于右中腹直肌外缘与右肋腋前线,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完成十二指肠吻合术等操作。观察组患儿在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中使用悬吊牵引技术,其麻醉、体位及腹腔镜操作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将缝合针在左侧剑突下肝脏镰状韧带位置穿入,腹壁外保留针尾,缝线绕右肝叶后自肋前线最下肋间穿刺,手术助手向上提拉缝线以达到悬吊作用。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感染、肠粘连、吻合口裂开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24.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饮食恢复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s)
表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饮食恢复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情况 术后饮食恢复(d) 并发症[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 恢复正常饮食时间 切口感染 肠粘连 吻合口裂开 吻合口瘘 总发生率images/BZ_93_972_2089_975_2090.png观察组 34 79.5±5.8 121.7±12.3 2.8±0.8 7.3±2.1 0(0.0) 2(5.9) 0(0.0) 1(2.9) 3(8.8)对照组 34 98.1±6.3 144.6±15.2 4.5±1.3 9.5±2.5 4(11.8) 4(11.8) 2(5.9) 3(8.8) 13(38.3)t[χ2] - 6.972 5.058 4.437 4.254 - - - - [6.716]P - <0.05 <0.05 <0.05 <0.05 - - - - <0.05
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主要因神经发育不足或胚胎阶段肠管空化不全所导致,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来治疗该疾病患儿,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可能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在确诊后需立即开展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医院中迅速推广,借助微创技术可改变传统的盲目操作问题,清晰地表现病变情况,并改善术后康复速度[2]。但发病患儿年龄偏小,身心发育均不完善,进而仍然存在较多的手术风险,悬吊牵引技术的使用能够扩大医师的操作空间,进而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并改善术后康复。本项研究中68 例先天性肠闭锁或狭窄患儿均接受了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通过随机分组将患儿划分两组,其中34 例患儿在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中采取了悬吊牵引操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开展比较来评定悬吊牵引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采取悬吊牵引技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较短,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较快,并且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由此体现出悬吊牵引技术适用于应用在小儿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中。张连贞[3]的研究中40 例先天性闭锁或狭窄患儿手术中均使用了悬吊牵引操作,其研究结果体现悬吊牵引操作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抑制术中损伤问题,并积极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将悬吊牵引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腔十二指肠吻合术中能够有效改善基础手术指标,促进术后饮食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