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及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0-06-19 02:35张素芬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研讨

张素芬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黄疸在新生儿中最为常见,与胆红素代谢率低有关,临床中又被称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患儿多伴有黏膜、巩膜、皮肤黄染表现,当其血液内胆红素指标超过85μmol/L,皮肤即有明显发黄反应。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前者可自行痊愈,后者则具有起病急、持续时间长、病情反复等特征,一旦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因胆红素持续过高而造成新生儿脑损伤。蓝光照射方式普遍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断性蓝光照射方式在临床中引起一定的分歧,结合我院近1 年黄疸新生儿在常规治疗中分别给予不同蓝光照射,并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8 月间108 例黄疸新生儿,将其分作参照组(54 例)与研讨组(54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持续性、间断性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纳入标准: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且伴有全身、面部、眼部皮肤、黏膜不同程度的黄染表现。患儿家长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已达到或超过换血标准的患儿,合并颅内感染、皮肤过敏患儿,合并胆道闭锁、遗传性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日龄5 ~30 天,平均(13.34±4.28)天,男女比例32:22,早产儿与足月儿比例41:13,黄疸发生时间3 ~11天,平均(6.81±1.49)天,新生儿分正常体质量儿、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各有37 例,5 例,12 例。研讨组:日龄5 ~29 天,平均(13.52±3.97)天,男女比例31:23。早产儿与足月儿比例40:14,黄疸发生时间4 ~12 天,平均(7.14±1.38)天,新生儿分正常体质量儿、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各有39 例,4 例,11 例。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体质量等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备均衡对比。

1.2 治疗方法

黄疸新生儿接受保温、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服用益生菌等常规治疗方式。参照组54 例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持续性蓝光照射,将裸体患儿放入已调整好温、湿度(温度设定:30 ~32℃;湿度设定56%~65%)的蓝色光箱后,采用黑色棉尿布保护会阴部,黑色眼罩保护眼部,进行蓝光照射18 小时,休息6 小时,期间应当注意调整灯光距离,一般以20 ~25 厘米为宜,这样可确保患儿的皮肤均匀接受蓝光照射。研讨组除蓝光照射时间与参照组不同之外,其余操作、参数设定均相同,每日照射时间8 小时,休息4 小时,继续进行蓝光治疗,其余时间可根据黄疸仪测量数据决定是否增加蓝光照射时间。

参照组与研讨组患儿均接受72 小时的蓝光照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儿经蓝光照射前、1 天后、3 天后的血清TBil的变化进行检测与记录,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此来综合评价两组患儿的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血清TBil 的变化)以均数±标准差(±s)表达,经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经χ2检验,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Bil 的变化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天后、治疗3 天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Bil 水平均有较明显的下降,而研讨组下降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

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 的变化对比(±s,μmol/L)

表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 的变化对比(±s,μmol/L)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 天后 治疗3 天后研讨组 54 240.06±21.44 130.63±10.24 94.21±10.12参照组 54 239.83±20.32 149.87±13.53 110.28±10.38 t-0.0572 8.3323 8.1458 P-0.9545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讨组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的患儿各有1 例,不良反应发生共计4 例,发生率为7.41%,参照组出现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的患儿分别有5 例,2 例,3 例、4 例,不良反应发生共计14 例,发生率为25.93%,由此可见,研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据统计,住院新生儿当中约有一半以上出现黄疸,并且仍有增加迹象。我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的高峰值往往集中于新生儿出生的3 ~8 天内,当黄疸新生儿肝脏内Y 蛋白较少或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大幅下降时,其结合性胆红素的排泄能力也会不断降低,导致其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下降至成人相关水平的2%左右,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2]。临床通常采用保温、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服用益生菌等常规治疗方式,并辅以蓝光照射疗法。蓝光照射疗法是通过波长430 ~470nm 的光照对于患儿的皮肤进行照射,从而促进其体内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光异构化并产生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并最终通过胆汁与尿液排出体外,使得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3]。

治疗1 天后、治疗3 天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Bil 水平均有较明显的下降,而研讨组下降程度高于参照组,且研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 <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这是因为连续蓝光照射会导致患儿体内胆红素光异构体过多,而通过肠道排泄时会抑制肠道乳酸酶活性继而产生腹泻,同时光谱中所含红外线会引起发热症状,而光过敏也会引发皮疹。间断性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生理节奏、体温波动等影响,一方面消退黄疸,另一方面预防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持续及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间断蓝光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显著优于持续性蓝光治疗。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研讨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