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预后分析

2020-06-19 02:35沈丽伟杨斌
医药前沿 2020年7期
关键词:口角特发性面瘫

沈丽伟 杨斌

( 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51)

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1]。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可以引起中枢性面瘫,临床表现为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即该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或较对侧浅,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有时伴有舌前2/3 味觉消失。具体根据损伤定位的不同[3-4],临床表现也不同,如茎乳突孔或以下部位受损,临床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面神经鼓索和蹬骨肌神经受累,临床表现面部表情肌麻痹,还伴有舌前2/3 味觉减弱或消失,及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岩浅大神经也可受累, 临床表现为面瘫,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泪腺分泌减少或消失。因儿童查体不能完全配合,且年龄小表述不清,许多症状不能完全体现。

其中周围性面瘫是儿童周围神经病变较常见的疾病。本文章通过对我院75例特发性面神经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后回访资料,采取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可能影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儿童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儿75 例,其中男性40 例,女性35 例;左侧面瘫39 例,右侧面瘫36 例;治疗预后好的有62 例(3 个月内完全恢复),治疗效果不佳的有13 例(3 个月未完全恢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2]: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皱眉不能,眼裂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哭笑或示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有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部分味觉消失。

纳入标准:(1)符合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断标准;(2)无其它神经系统损害;(3)头颅影像学无异常。

排除标准: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周围性面瘫。

1.2 研究方法

对确诊的75 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受累面颊部位、治疗前发病时间、治疗手段。对治疗3 个月后患儿进行电话随访,确定有可能影响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因素。

1.3 预后评定

预后好组:临床症状消失,双侧面纹对称:双侧额纹对称、双眼睑闭合有力、双侧鼻唇沟对称、示齿或哭笑时无口角歪斜,无腺体分泌异常。

预后差组: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资料认真复核,根据不同的计量和计数不同采取不同的检验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非条件多Logistic 逐步回 归分析,变量淘汰采用条件似然比法。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在本实验收集的75 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儿中,预后良好62 例(82.7%),预后差组13 例(17.3%),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发病季节差异均无统计学(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天数、发病季节、抗病毒药物使用天数进行连续性变量检验,发现特发性面神经炎的发病天数(P <0.05)和抗病毒药物使用天数(P <0.05)对于疾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观察指标对于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再次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证明发病天数和抗病毒药物使用天数对于特发性面神经炎的预后是有影响的。详见表3。

表2 影响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效果因素分析

表3 发病天数和抗病毒药物使用天数对预后影响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男女均可发病[5],男性多于女性,患者预后多与年龄有关,青少年和儿童的预后优于老年人[6]。所以大部分特发性面神经炎的儿童患者预后良好,这与本研究收集数据相符合,预后良好62 例(82.7%),预后差组13 例(17.3%)。

面神经麻痹发病机制主要见于病毒感染[9],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病因,Dodge 等临床研究发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通常并发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提出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会导致特发性面神经麻。其发病原理为由于病毒直接或间接感染神经髓鞘后导致其局部损伤或坏死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参与发病机制[7-8]。结合本实验,在地塞米松抗炎的基础上,抗病毒使用时间越长其预后相对越好(OR=0.597,P <0.05),这提示抗病毒时间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多为急性起病,症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后遗症的发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近期主张治疗为抗病毒、减轻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10]。如若发病早期能得到恰当的治疗,可见减轻神经损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根据本实验研究表明,治疗前的发病时间越长,对其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OR=1.434, P <0.05),也就是说,治疗前发病天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综上所述,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与患儿年龄段,性别、季节无明确相关性。治疗前发病天数和抗病毒时间是影响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面神经麻痹的患儿应及早接受治疗,并在抗炎、营养神经的基础上抗病毒治疗,这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后遗症。

猜你喜欢
口角特发性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