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加忠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南京 210048)
参与本次研究的是在2017年7月~2018年10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86例患儿。将其随机性的分成43例对照组与43例干预组。其中对照组的男女患儿人数为20例、23例,年龄主要分布在2~10岁之间,相应的平均年龄主要分布在(5.33±1.25)岁之间,在这之中有毛细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哮喘12例与上呼吸道感染18例;另外干预组的的男女患儿人数为30例、13例,年龄主要分布在2~11岁,相应的平均年龄主要分布在(5.28±1.29)岁,在这之中有毛细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16例与上呼吸道感染1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并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的常规化抗菌药物治疗,并不实施特殊化的指导工作。
另外干预组则是在运用常规化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来进行特殊用药指导工作,在患儿住院之后,首先则是要全方位的掌握患儿的具体情况,并安排患儿实施与之有关的常规化检查,依据患儿的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正式运用抗菌药物之前,必须要将以下几点问题予以明确:首先是患儿和家属是否存在过敏史。其次,明确患儿的生理反应,并根据患儿生理反应来科学化选择抗菌药物的类型、剂量。最后,优先选择口服药物,在运用新型化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之中,结合药物性质来予以选择,严格依照说明书来实施科学、合理化用药。
整体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其中显效:患儿之前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之前的临床症状已储备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在严重的情况之下还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本研究所运用的SPSS 19.0软件来对比分析各个组之间的数据,计数资料则运用的是(n,%)实施描述并运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且行t检验,假使两组之间的数据是P<0.05,这也就说明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整体有效率在80.05%,另外干预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在97.67%,在对比分析之后,其结果具备一定的可比(P<0.05),其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现如今,市面之上的抗菌药物类型诸多,那么在儿科临床治疗之中必须要在医生或者是专业护士的监督指导之下科学化运用抗菌药物,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时候,还可以减小各类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在该次研究的过程之中,全方位科学化监督指导患儿用药,还可以将用药量、给药途径科学化明确出来,从根本之上显著提升患儿家属针对抗菌药物的相关运用知识,从而以此来预防患儿家属对于有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最终来显著的提升抗菌药物的安全可靠性。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在80.05%,干预组患儿的整体治疗有效则在97.67%;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在27.90%,干预组患儿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在9.30%,对比结果具备一定的可比性(P< 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之中科学化运用抗菌药物,其可以直接性的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性。